黄晓霞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60-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端已十分明显,“高耗低效”现象仍普遍存在着。因此,有必要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对策,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加快改革步伐,早日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一、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思想认识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质认识不够全面,“应试”痕迹颇深,似乎写作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教师的授意下,往往进行作文的“纯技术”训练,反复拼凑,组装,敷衍成文,陷入为写作而写作的泥坑不能自拔,忽视了作文的交际作用和审美价值。
2教学方法落后,训练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作文课形成既定格式,无非是读范文,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作文题目老套,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3作文教学过程不完备,作文评改方法失当,作文量小。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作文一般不少于六次,并经常进行片段练习。”但许多学校依据教学安排的数量标准,每学期定量五至六次“大”作文,把“不少于”改为“等于”。这样少的实践训练,要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以及应用文、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文章样式,要完成大纲规定的初中要求,显然是不够的。
从学生方面来说,作文是个大课题,在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能力中,写作能力最难,学生在具备了较强思维能力的前提下,还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农村学生生活内容相对单调,课外阅读少,视野较窄,这就无形中造成作文的“难写”。要想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千万不能断了学生头脑里“活水”的来源。学生头脑里的信息多,作文知识才有指导作用,相反,如果脑子里空空如也,作文技巧再高也写不出好的文章。
二、解决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教学观念问题,但转变作文教学观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过程。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社会生活为写作的根本,以“人”为本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写作的目的应由“应试”为目标转为以“应需”为首务,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因此,只有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想,首先要融作文教学于学生火热的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要让学生生发灵感,有东西可写,并在写作过程中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其次,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不能搞一刀切,应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学有所得,练有所进。
3打破常规教学。作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陈规定格,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给学生创造广泛的写作源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发现生活,积极主动地挖掘写作素材,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事物,体验生活,提炼主题,精选材料,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提示。
4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扩大他们的视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的意义不仅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而应使之成为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手段。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真谛,开拓视野,以自身体验去感悟人生经历,接触社会生活,从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及养料并在写作中得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