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惠后世的出版家王云五

2012-04-29 00:44邓宾善
文史春秋 2012年6期
关键词:王云五商务印书馆科学管理

邓宾善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王云五”已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了。但倘要说到中国20世纪的文化出版事业,那就不能不提到他。王云五从1921年进商务印书馆,到1946年辞职从政,前后在商务工作了25年,一直在商务担任要职。王云五的下半生在台湾度过,重新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将近16年。王云五晚年自述:“一生出版为主、教学次之,公务政务殆如客串。”在前后40多年的出版生涯中,王云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我国出版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功在当代,嘉惠后世。

有头脑的出版家

王云五(1888—1979),字岫庐,广东香山人。他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早年入上海一五金店当学徒,业余时间在夜校学英文。1906年起,先后在上海同文馆等校教授英语。1912年,王云五先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后在教育部任事。1913年转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教授。1917年起,在上海从事编译工作,并创办公民书局,步入出版生涯。

“五四”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的元老高梦旦、张元济为了跟上急剧变化的大时代,决定聘请胡适出任商务编译所所长。胡适力荐当年有过师生之谊的王云五代替自己。胡适感到王云五虽只是一个小学徒出身,受正式教育不过5年,但他是一个完全自学成功的人才,学问道德可谓无双之选。于是在1922年,35岁的王云五迈入商务的大门,历任编译所所长、总经理,施展出了他全部的热忱和抱负。

王云五初入编译所,即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组和整顿。首先,调整和扩大机构,按照学科门类分设各部,延聘新近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主持各部,如留美归来的任鸿隽为理化部长、竺可桢为史地部长、周鲠生为法制经济部长、朱经农为哲学教育部长、陶孟和为总编辑部编译,又聘胡明复、胡刚复、秉志和杨杏佛等为馆外特约编辑。其次,坚持“教育普及、学术独立”的出版方针,创编各科丛书,先后出版了“百科小丛书”和国学、师范、自然科学、医学、体育、农学、商学、史地等小丛书。三是扩充编辑所附设的英文函授科,改称函授学社。这样,经过王云五一年的努力整顿,商务出版的图书已由1922年的289种增至667种,为历年之冠。

在商务期间,王云五有一个“四百万”的外号,颇能概括他在出版方面的业绩。“四”是指他所创造发明的“四角号码检字法”,该发明彻底解决了汉字检索中的大难题,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长达半个多世纪;“百万”是指他主持编辑出版的普及型百科全书《万有文库》。1929年,《万有文库》开始陆续出版,开创了我国图书出版平民化的新纪元,是百年商务的第二轮辉煌。《万有文库》这套丛书,共出版两集,第一集1010种,2000册;第二集700种,也是2000册,共计3亿多字,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为成功的出版物,美国《纽约时报》称其为当时世界上未曾有过的大规模图书。

1930年2月,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鲍咸昌去世,高梦旦、张元济和董事会都主张已辞职离开商务的王云五回来担任总经理。王云五再三婉拒,后经不住几位元老的力劝,并在他提出的两个先决条件得到董事会通过后,答应重返商务担任总经理。他所提的两个条件,一是取消此前的总务处合议制,改由总经理独任制;二是接任后立即出国考察科学管理,为期半年。1930年3月7日,王云五从上海乘“比亚士总统”号出洋,前往日、美、英、法、德、比等国考察,“阅时六月有二日,历国九,参观公司、工厂四十余,咨询专家五十余,通信接洽三十余处,访问团体与研究所约二十,加入研究所三,列席研究会议四次,在图书馆研究十余日,阅书三四百册,搜罗刊物千余种,草成笔记约四十万言”(王云五:《科学管理计划》)。回国后,他立即向商务印书馆董事会提交《科学管理计划》。他在计划书中指出:“本馆对于同人之待遇,虽尚有可增进,然在世界各国中实居上乘,而管理方法实居下下。因只知待遇,不知管理,结果必致待遇不能持久,爱之适以害之。救济之道,舍从速采行科学管理方法,别无他途。”王云五依据总经理独任制,大力推行科学管理,将现代企业制度首次引入出版业,其灵活的运作方式和优秀的组织才能开创了商务印书馆日出新书一种的新局面。在上世纪30年代中叶,商务印书馆的年出书总量,几乎占到全国出书总量的一半还多,商务出版的许多著作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的经典,至今还在不断再版。

虽然王云五的追求利润之举,在很长一段时期中为人所诟病,但却为出版界所广泛接受。他被称为“中国近代最有头脑的出版家”。

王云五一度选择了从政,1964年他告别政坛,重新回到出版界。他曾写《挂冠记》一诗悬挂壁上,以明倦鸟归林的心志:“良朋满座终须散,笙歌永昼夜难连。此时挂冠恰到好,再留不值半文钱。”1964年7月,他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最初两年整理重印大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有用图书,自第三年起,开始印行新著译的图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声威重振,开始了他一生出版事业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有骨气的出版家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袭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商务印书馆位于闸北之总馆、总厂、货栈连同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即整个商务印书馆的基业,在日军的炸弹下付诸一炬,化为灰烬。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侵略者并非漫无目标地轰炸,而是蓄意炸毁这家在中国有一定规模且有象征意义的文化企业。面对浩劫,王云五经过彻夜苦思,决定肩负起复兴商务的责任。他感到,敌人把我打倒,我不力图再起,就是一个怯弱者;商务,作为一个文化事业的机构,一倒便不会翻身,更为民族之耻。于是,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商务,并力争在当年秋季复业,他顶住了挨骂和闹工潮的风险,经过董事会的同意,将全部停职的3700多名职工一律解雇。他认为,保全商务事大,个人成为众矢之的事小,不如此,庞大的财务负担就足以把商务压垮,更别说复兴了。当时胡适从北平曾给王云五写过一封信,信中有这两句话:“南中人来,言先生须发皆白,而仍不见谅于人。”可见王云五此时内心的焦虑和所承受的压力。后来当王云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这样写道:“好几次,因我被攻击得太厉害,许多亲友都力劝我摆脱商务印书馆,以免名誉扫地,或遭遇意外。我答以只要良心过得去,脸皮尽管厚些;关于遭遇意外之可能,我则自计人皆有死,只要为公家尽职而死,既然于心无愧,也顾不得许多。”(《岫庐八十自述》)经过半年的努力,当年8月1日,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上海发行所和租界内新设工厂同时复业。

猜你喜欢
王云五商务印书馆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幼兔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王云五的政商抉择
王云五如何学英语
商务印书馆120年
王云五研究四十年:回顾与述评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价值“四百万”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