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理课外活动如何辅助人文地理教学

2012-04-29 21:03:00刘林军
考试周刊 2012年63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受教育者课外活动

刘林军

摘要: 本文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地理课外活动来辅助人文地理教学。

关键词: 人文地理教学地理课外活动运用方法原则

一、引言

一谈到人文地理,教师立刻想到的是人口、城市、交通、工农业生产这些要素,而我常常引以为傲的是学生经过我的教育后,答题越来越规范。不管遇到什么考题,拿这个公式一套,十分都要拿个七八分。然而,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味道。仔细一想,那就是人文的味道。

人文地理学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以前的老教材老师们老觉得特别难,同学也觉得特别枯燥,有点像政府报告似的,条条框框的东西比较多,政策性的东西比较多,学生学起来,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也比较多。推行新课标以后,包括我们对老师的一些了解,对课程标准的认识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内容上,理念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上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给老师提供了特别大的空间,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这里我要讲的是用地理课外活动来为中学人文地理教学提味。

二、课外活动的含义及特点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课外活动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的不同。校内活动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指导的活动。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活动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还可以是在校外组织活动,它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不同。在这里,我们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个别教学被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能够大规模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但是,它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利于受教育者天性的充分发展。因此,作为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的必要补充形式,课外活动便应运而生,并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积累经验,日趋成熟。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对解决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虽然都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课外活动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上不同于课堂教学,因此,它又具备自身的特点。

1.课外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活动,组织者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随时随地地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外活动有时是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统一组织的活动,还有很多时候是在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的指导下,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实际的需要,自愿地组织、选择和参加的活动。这样,不仅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受教育者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

2.课外活动的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确定。活动规模、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模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3.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进行课外活动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或受教育者的不同愿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要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要求去做。活动内容可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内容可深可浅,可多可少,还可以不断变动,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4.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堂教学中,受教育者可以获得知识,培养思想品德,提高审美能力等。在课外活动中,受教育者有直接动手的机会,在其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实践中,获得了实际知识,提高了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各方面能力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发展。

三、人文地理课外活动的作用

课外活动具有有别于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作为教育途径中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课外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使受教育者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

受教育者可以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已获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并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还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受教育者不断地去探求知识,刻苦地学习,并且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创造才能及手脑并用能力。

2.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丰富和活跃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通过参观访问,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使受教育者对照自己,找到差距,不断提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争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品质;课外阅读、参观、访问、讲演、竞赛等活动,还可以不断地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泼地发展。受教育者参加一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3.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受教育者通过创造美、鉴赏美、感受美等活动,可以发展其审美能力。通过参加有益的公益劳动等,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并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受教育者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4.课外活动可以训练教育者社会交往能力。

受教育者生活在一个关系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每一个人都学会如何去认识他人,评价他人,都学会与人交往。社会交往能力的学习与训练,能为受教育者在未来的工作、家庭、社会生活中,接触各种人,应付各种环境做好准备,为受教育者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和认识社会打好基础。

四、人文地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

1.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每次活动人数不宜过多,人多势众气氛虽然热烈,但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平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均按小组类别,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计划,分散活动。即使在同一个组内,个人与集体也可以有分有合,一般活动以组为单位,必要时个人也可单独活动,譬如为了完成一个课题的调查任务,需要很长的时间,采取单独活动的方式,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机动灵活,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才干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所谓集中活动,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如参观展览会、听地理讲座、看有关地理的电影、录像、参加征文竞赛等,这些活动所有的学生都可参加。

2.一科为主多科合作的原则。

地理学科与横向学科的知识联系紧密,即以环境教育而论,在中学里除地理学科外,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教材都有一定数量的环境科学知识。所以开展活动时,虽以地理学科为主,但必须争取其他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

五、人文地理课外活动的方式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有效地选择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根据学校和教师的条件及学生的爱好,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制作教具、模型、观测仪器;举行地理晚会、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进行野外考察、乡土地理研究、地理专题调查等,由于不受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制约,活动内容和方式丰富灵活,可扩大到地学范围,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类。

1.野外考察活动。

野外考察是进行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人文地理考察活动内容很多,常见的有乡土地理考察、环境地学考察、区域综合地理考察等。

2.观测活动。

观测活动是对某些自然现象或地学要素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的观察或测量,并对此作出记录,积累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作出科学结论。观测活动的内容有城市发展、交通网变化、商业网点设置。

3.模型制作与测绘活动。

地学模型具有形象、直观的良好视觉效果,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风景点模型、区域地形模型等,如景观布景箱、景观浮雕、台式景观模型等。测绘活动是测量数据、绘制地图的技能训练活动。在水土保持、农田水利、乡镇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调查、气候气象研究、土地利用改造等建设方面都需要测量的数据和地图。通过测绘活动,学生可绘制学校平面图和进行街道、渠道等小型测量活动。

4.区域环境调查活动。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环境地学科技活动对进行环境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除前面已提到的环境监测活动外,进行环境调查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农村环境调查、城市环境调查,以及生态农业调查、濒危生物调查、自然灾害环境的调查等。

5.地学科技写作与设计活动。

课外活动的结果常常需要总结并写成书面材料。学生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等也需要写成地学小论文。此外还有地学考察或调查报告,以及通过参观、旅游、观察、或通过视听阅读(电影、电视、地学书刊)后写成的记叙性文章等,这些都是地学科技写作的范围。这些作品或具文学性,或具学术性、或具科普性,都需教师视活动的内容予以辅导。地学科技设计活动具有创造性,学生可对某项建设提出自己的规划或设想。如跨流域调水设计、交通线路设计、商业网点或工业布局设计、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改善环境质量的设计等。此外有些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如反映地理现象的发展演变等内容,也应列入地学科技设计活动范围。

6.地学游艺、展示及趣味群体活动。

这类课外活动是在地学课外小组成员的准备和发动下,吸收更多学生参与的活动。在特定的某种情境和愉快的氛围中,大家学到的知识受到教育。地学游艺活动是将地学的科学内容与游戏娱乐的形式结合起来,寓学于乐,趣味性强,如猜地理谜语、地理棋、地理牌、地理歌曲、填字游戏、拼图游戏、地图漫游等。趣味群体活动有地学主题会、地学知识竞赛、地学日活动等(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3日国际气象日、4月20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国土日、7月14日人口日、10月第一个星期三国际减灾日,此外各地还规定有“爱鸟周活动”和“爱科学月”活动等),在地学日可举办报告会、放映音像资料、举办图片展览、举行知识竞赛等。

六、人文地理课外活动的流程

以下是一个人文地理调查活动的建议流程。

1.活动前的准备。

确定调查的主题,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确定调查方法,列出调查提纲。

进行物质准备,列出注意事项。

2.活动的开展。

搜集调查资料;

整理调查资料;

撰写调查报告;

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引言、被调查区的地理概况、考察中主要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等。

3.活动的总结。

对优秀的调查报告进行展览,促进学生交流,使学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七、结语

我们要想把人文地理教好就绝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怕麻烦,因为我们是地理教育工作者。既然我们选择了地理,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人文地理课外活动只是人文地理教学的一种补充,课堂才是第一位的,要弄清主次。

参考文献:

[1]胡文海.新形势下高师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池州师专学报,2002(03).

[2]赵建吉.试论人文地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8).

[3]李旭旦.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近今趋向[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02).

[4]俞杨.人文地理学[J].地理科学进展,1982(01).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受教育者课外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读与写(2020年19期)2020-11-25 10:16:24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读与写(2020年14期)2020-11-25 08:16:00
关中及周边地区仰韶文化人文地理格局
东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08
课外活动类作文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读与写(2019年28期)2019-11-27 08:39:14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时代(2019年12期)2019-01-11 16:51:07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艺术评论(2017年2期)2017-03-16 07: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