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腾
课间操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课外体育活动,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质。课间操有如下好处: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劳逸结合,适当地缓解学习压力;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另一种辅助方式;是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延伸;是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侧面体现。虽然课间操的好处很多,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意识到,因而做操的质量非常差,出现动作不标准、动作路线不正确、不跟着节奏做、边做操边说话等现象,完全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
一、结果与分析
1.课间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课间操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中的一种积极性休息,体脑交替,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综合反映。课间操的形式与内容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影响是重要而深刻的。
课间操一般在每天上午第二和第三节课之间进行,时间为20分钟,有助于消除学生紧张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舒展,防止形成不良體姿,有利于学生健康发育。课间操以广播操为主,还可做脊柱弯曲防治操、素质操、慢跑和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等。课间操的原意是让学生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体进行体育运动,由学校统一组织、统一安排,做出规定的动作。然而,由于反复做同一动作,学生产生抵制情绪,在短短的20分钟内广播操呈现出以下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出操不积极、懒散;部分同学迟到,甚至班级整体迟到;队形不齐,做操动作路线不对,动作不到位;不跟节奏做,随意甩臂、踢腿;管理者不到位或无视。这表明:做操已经失去了做广播操的实质意义,只是随意应付,学校的管理基层工作不到位。但某种程度上来讲,更体现了当前广播操带来的弊端。没有新意,没有创新,没有挑战,学生对广播操的直接反映就是“没意思,没劲”,“做做有什么用”,“出操、做操是为了班级不被扣分”。
统计表明,有近85%的学生觉得做广播操是浪费时间,只有6%左右的学生认为做广播操还是能够起到锻炼身体和减轻学习压力的作用的。8%左右选择喜欢做广播操的学生,几乎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到陌生的学校,对学校不熟悉,就相对比较老实听话,按要求认真练习,这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从小学到中学,广播操是有改变的,他们接触到的是新的广播操,是一个新的事物,所以感兴趣,自然而然会认真做。这说明广播操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要有新意,要有创新。
2.对课间操的改革。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展示学校体育的精神面貌,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国家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而创编,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中小学生。应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来推动课间操的开展和实施,根据各自学校的体育娱乐特点,开展或增加体育锻炼的方式。
二、结论与建议
1.学校应该重视课间操。学校应成立课间操督导组,要求班主任、科任、体育老师积极参与,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共同锻炼,达到师生和谐。
2.体育老师要加强课间操管理。体育教师是课间操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第一,请较好的学生上台领操,做到动作到位有力,节奏鲜明,发挥学生的感染力。第二,深入学生队伍中监督管理学生,督促学生做好每一节操。第三,建立课间操评比制度,各班班委轮流对课间操进行评比,提高做操质量。
3.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班主任的组织作用,与体育教师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4.提高学生对课间操的认识,明确课间操的目的意义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利用一切手段,广播、海报等宣传课间操的优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做操质量。
5.根据各地传统特色,做自编操如武术套路:永春白鹤拳、南拳等。
6.定期举行广播操比赛或自编操比赛,展现班级风貌。
7.把课间操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智力开发及校风校纪建设体系,把课间操改革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把课间操的生理效应与思想品德教育、主体性教育结合起来,广泛继承、借鉴传统课间操理论与实践经验、中外学校课间操好的经验与做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