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2-04-29 19:08:49王娟
考试周刊 2012年65期
关键词:练习题陷阱布置

王娟

摘要: 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数学作业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作业设计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窗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作业时,要考虑趣味性、层次性、探究性三个方面。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趣味性层次性探究性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业设计就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教师设计的作业要面向全体,尊重个性、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力。下面是我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一、把握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可以主动、轻松、持久地集中学习。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是勉强完成任务,当然干脆“忘记”的学生也偶尔有之,这就需要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通常设计以下三种形式的作业。

1.游戏性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最好的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孩子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变为外部的自我表现,从而获得快乐和满足。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的关系,如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我首先以猜老师年龄的游戏导入,学生纷纷开动小脑筋,思考中先让学生体会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课尾又设计了猜扑克牌的排列顺序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大价值。

2.操作性作业

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教学中我设计了操作性作业,使学生通过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学习《统计》后,让学生到生活中统计家中一个月的开支和家长的收入情况,制成统计图表。又如,学习《奇妙的图形密铺》后,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简单的喜爱的密铺图形,在设计的快乐中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这样的作业使学习融入了生活的“大课堂”,学生做起来乐此不疲。

3.摘记性作业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不仅自己进行教学反思,而且引导学生写学习数学的反思日记,可以写一写今天学到的新知识,以及感受和体会,也可把这些感受体会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我反思与评价意识。

二、把握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强弱之分,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业的布置要体现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发展的先进理念,必须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1.基础题与分层题的结合

学数学离不开一定的数学题练习,我们不提倡搞“题海战”,但不能回避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练习题的布置分三个层次:一是课堂作业作为基本练习题,是巩固和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办法;二是相配套的补充习题,一般作为家庭作业,在练习中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问题,也便于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三是探究题,题目难度比补充习题要稍微大一些。

2.常规题与陷阱题的结合

课堂教学中除了设计一些常见的重点题外,还应适当安排一些陷阱题。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设几个陷阱,可以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把常规题与陷阱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练习,学生就会慢慢纠正审题不清的毛病。如,在《分数》学习过程中,我出了这样两道练习:1.一块8/9公顷的地,1/9公顷种黄瓜,5/8公顷种西红柿,其余的种茄子,茄子的面积占多少公顷?2.一块8/9平方米的花圃,月季花的面积占1/3,百合花的面积占2/5,其余种玫瑰花,玫瑰花占花圃面积的几分之几?第一题学生一般都会列出正确算式为:8/9-1/9-5/8=1/8公顷,受第一题的影响,第二题学生往往这样做:8/9-1/3-2/5=7/45。大家都知道,第二题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当大多数学生在跳这个陷阱时,我再指出这样做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证明,我们可以根据每课的知识点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给学生设计一些陷阱题,让学生在多次掉入陷阱的体验中站起来,直到真正考试时不再掉入陷阱,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巩固题与拓展题的结合

因材施教,既要让学优生“吃得好”,又要让中等生“吃得饱”,更要让学困生“吃得了”。

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布置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对中等生,布置一些稍灵活但不难的题目,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果子;对有潜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枯燥单调,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思考,体验解题过程的奇妙与快乐。

三、把握探究性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作業,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究者。

如,学习《千克与克》之前,让学生先到超市走一走,看一看物体重量的标示,再掂一掂物体的重量,观察后让学生初步感知“克”与“千克”,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如,学习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后,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每月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写一份合理用水建议书。

总之,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思维的发展。只有有效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亦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03).

[2]刘庠.输入·贮存·提取——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

[3]万良平.针对学生特点循循善诱,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通报,1980(11).

猜你喜欢
练习题陷阱布置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早期教育(2016年5期)2016-08-23 12:05:08
陷阱
陷阱2
陷阱1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