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威
摘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类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相关技能,适应IT生产和服务的岗位从业需求,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载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和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类院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够认识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外部设备,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掌握选配、组装计算机系统,对常见软硬件故障进行分析、排除与维修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IT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岗位,成为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摩尔定律提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24个月(1975年摩尔将24个月更改为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说明了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之快。同时,这也造成了我们所用的计算机教材普遍存在教材内容过时的问题,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步,对最新技术成果反映不够。
对此,笔者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对此加以解决:第一,在教材上选择最新版、内容最贴近计算机硬件实际的教材,同时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发展现状,突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通过上网、查阅最新计算机期刊等方式及时了解最新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技术等,补充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进教材,解决本课程在教材内容上的存在的不足和滞后的问题。
这样就确保了教材内容能够反应最新的技术发展现状,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和实践动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理论水平决定操作水平、操作水平体现理论水平的课程。根据本课程的这一特点,笔者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载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并结合实物展示式、示范式、多媒体演示式、分组讨论式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
1.以“任务”驱动式构建整个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设置的好坏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本课程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的若干小任务,在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完成两个大的综合任务,一个是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另一个是计算机综合性的故障的排查与维护。
在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直接与市场接触,使课程适应新产品的发展,而上课的教学内容就围绕着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如在教学计算机的选购时,按电脑的使用需求分为两档:一档为满足上网和办公自动化需求;一档为满足玩3D游戏要求,要求给出组装机配置清单。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任务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更强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引进新知识点和新的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特点,并与原有的产品、技术进行纵向比较,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学生也愿意主动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了解市场,他们带着收获、疑惑走进新的课堂,使课程内容得以充实。
任务“模块”化,优化实训教学。实训是实践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用技术,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实践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笔者根据教学实训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和实训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安排:(1)为保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我院建立了专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在实训时,笔者把学生分为2人小组,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和较差的同学分在一组,形成高低搭配,每组配备一台台式电脑的基本配件,两人共同管理本组财产,完成每个实训。(2)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存有机联系合理安排实训顺序。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解成计算机基本配件性能指标的认识与选购、计算机硬件安装与设置、计算机系统安装、常用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系统测试与优化、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化具体的实训过程。学生按照实训过程表完成实训后,可以熟练掌握一台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维护。(3)每次实训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并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过程写出实训报告。要求学生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从而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并在每份实训报告后有相关的实训题需要完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自己排查解决。
2.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载体,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操作性强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教学法
讲授硬件安装及硬件参数设置等内容时,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将CPU、内存条、主板、硬盘、光驱等计算机配件和硬件安装过程及各种参数设定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掌握。实物教学法具有课堂内容生动、具体,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的特点。
(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计算机的故障,同一故障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在讲授过程中要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排查,并采用启发式提问,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
(3)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也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适用于学生对于教学中的内容有疑惑或者对理解的深度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时进行。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有的是随机出现的,有的是提前设计好的,提前设计的要先设计好讨论题目,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和相关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提前思考与讨论课题相关的内容。通过讨论,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更深、理解更透彻。
(4)采用电子课件教学方式
演示文稿:所有教学内容都有演示文稿,方便学生记笔记,掌握学习要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5)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合理设置教学实训任务,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主要进行的内容有计算机各部件行情调查,发展趋势调查,价格行情预测,人才需求调查,相关岗位从业知识结构调查等相关内容。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则退。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核方法,考虑到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考核总分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实践成绩:包括学生进行的平时作业、实训课、社会调查报告和实际操作测试等各个成绩,实践考核作为期评的主要部分,它占考核总分的50%。(2)笔试部分:期末笔试占考核总分的50%。这种考核目的重点是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考核了学生会不会做,又考核了学生知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改革考核方法,达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动手能力全面考核的目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以上改革,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但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发展趋势,主动思考及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为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宋素萍,崔群法,倪宝童,杨继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