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
网络时代下,网络也迅速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想法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渠道,在对爱国主义情感表达过程中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态度和想法,这样就继续我们规范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
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爱国主义
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思维和网络情感感染着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网民,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网络给人们特别是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比较快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空间,大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网络也迅速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想法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就多次出现过大学生群体集中通过网络进行爱国主义表达并对现实中的政治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事件。比如,前两年曾出现了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上发起“抗议法国总统会见达赖事件”、“抗议拍卖圆明园兽首活动”、“反对日本抢占钓鱼岛事件”等等,在此事件中,大学生利用网络积极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其中有客观的、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有主观的、狭隘的、消极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那么,如何规范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
1.规范网络资源
当今社会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也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查遍几年到几十年间的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网络社会又出现了“网络推手”、“网络打手”这一不规范的新新职业。“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网络红人的迅速窜红都是“网络推手”的“杰作”。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络信息发布权是一种选择权。过去人们对互联网络有一种误解,认为互联网络就是一个平台,一个虚拟的广场,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络发表意见。其实,互联网络不同于高速公路,互联网络也不是一个无人看管的广场。互联网络服务提供者既要主动审查互联网络上的信息,防止那些危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信息出现在互联网络上;同时又要拒绝刊登那些损害他人利益,违反国家法律的有害信息。互联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自己的法定义务。
2.爱国主义需要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作为民族凝聚力的内核,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伟大旗帜。爱国主义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不仅需要政府的持续引导,还需要学者、社会精英的呼吁,需要民众的自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道德规范。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爱国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重要的价值载体和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在内涵和公民道德体系的作用,根本上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成分,组织,就业,利息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过程中,我们的社会生活多样性的加速将继续增加。然而,尽管在社会生活多样化趋势,如何发展,作为一个基本的公民道德,爱国主义始终保持自身的各族群众的归属感,责任感,基本价值观。正如邓小平所说,所有中国人民,不管他们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整个公民道德,爱国市民的制度已成为道德的基本准则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作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责任,是自我意识的升华。强调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因为爱国的责任感,对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并逐步扩展到邻居,同学和老师的责任感,直到延长至责任的社会,种族和民族意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从家庭,社会,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个体生命的意义与家庭,社会,种族,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奉献是分不开的。它是要认识到到这一点,并愿意付诸行动,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3.应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与好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中已出现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因此,在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负面效应,大力进行网络道德的规范与建设,培养网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由于网络真正走人大众的时间还不长,对于网络中个体相互关系的确立与维护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人们处在这种现实社会向虚拟社会的转型当中,一切还没有适用过来,新型的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也就有一定的难度。道德规范对于道德本身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由于在目前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着道德批评的不系统和不完整、道德理想环境的模糊和不存在道德权威而缺乏建设性的力量等问题,也使得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需要一段时间。最初的网规是一些技术性的规则,如TCP/IP协议。目前,网络的使用者自发制定了一些网络道德规范,如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行为等,具体地规定了人们的网上行为。通过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使网民认识到,网络上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但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责任,不负责任地滥用权利,必然导致权利的丧失。任何一个网络用户必须认识到,他(她)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网民们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也应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
正确引导,预防和加强民主和学生的法律意识。网络的虚拟和隐蔽,使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在网络人不能平等,和谐的沟通和相处,必然要发生冲突。为了避免冲突双方,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要求,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在引导学生分享乐趣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以提高民主意识和道德法律意识。因此德育教育工作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如何站在时代的高度,科学分析,积极应对,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我们有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分析,找出不良信息,学会选择,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二,加强民主与法制意识,一方面,教师通过宣传国家立法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监督,让大学生有清醒的认识,达到在网上网下不触法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日常思想教育,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法律意识。
[1]姜宏钢.网络时代的青年爱国主义更需要理性.教育研究,2007.10
[2]章秀英.网络时代的爱国情感与爱国理性.探索,2003.06
[3]闵小益.全面认识互联网对青年的影响.当代青年研究,Contemporary Young Research,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