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调养防“食复”

2012-04-29 12:21周祖贻
家庭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油腻胃气运化

周祖贻

很多人大病初愈,就匆忙进行滋补调养,大鱼大肉不说,黄芪、党参、燕窝等“补品”一应俱全。生病期间胃口不佳,病愈之后想吃好点儿、多吃点儿,使身体早日康复,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食补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实施,不宜操之过急。如果调养失宜,在各脏腑机能恢复之前急于进补,不但于事无补,还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导致疾病复发,或是症状加重。这种现象祖国医学称之为“食复”,值得患者高度重视。

“食复”原因有3种

通常来看,出现“食复”大多源于3种情况——

脾虚不耐:大凡外感、内伤诸病,或是久病初愈,患者脾胃元气大伤,多处于虚弱状态,若骤然食用油腻厚味之品,或多食饱食,饮食不加节制,会使尚未恢复消化功能的脾胃,元气倍受损伤,不但会加重已患的疾病,还可能变生出其他病证。

补不辨体:病后体质虚弱,阴津体液受到损耗,人体处于营血不足、阳衰气弱等状态,如果一味大补,不但会加重患者机体负担,还会使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疾病复发。

闭门留寇:比如患者所患的是外感热病,如果发热已退,但其胃气已虚,余邪未尽,机能未复,若进补太过,早进油腻滞物、山珍海味,会导致食滞气机,余邪得食滞复燃而又见发热等症,造成“闭门留寇”之患。

“食复”多见于消化道疾病

“食复”临床表现主要为原有疾病症状加重,或者兼有其他症状。其中以消化道疾病和传染病多见。“食复”患者常见脾胃运化功能障碍表现,包括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腹痛、消化不良、呕吐等。比如痢疾、功能性腹泻患者刚愈不久即过食油腻、生冷、滋腻之物,会使痢疾和功能性腹泻复发。导致病后机体功能尚未恢复,水谷运化尚未正常,老病不去,新病又至。

“食复”患者还常见因补不辨体而出现的症状,例如,肺痨病初愈而进食温补之品,常会导致口干、唇焦、鼻出血、干咳、夜不能寐、手足心发热等阴虚火旺的症状,甚至导致肺痨疾病的复发。

合理进补防“食复”

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说:“不欲食者,不可强食,强食则助邪;新复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大病初愈的进补一定要循序渐进,并注意体质与季节的特点。

合理饮食是关键:病后饮食调养要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进补。初期最好是以粳米、淮山、苡米煮稀粥为主,调理好脾胃,以醒脾胃之气为原则。在脾胃调理好之后,逐渐增加营养以增补正气,但还不能恣意进食,这时可以选择相适宜之品,适当地摄入。在食品的选择上,总原则是从平补开始,逐渐增加,不宜操之过急。同时,病后饮食必须辨证调养。根据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选择性味不同的食物,这也是病后进补的重要环节。比如:高热之疴必耗气伤津,可选清热生津的西瓜、梨、甘蔗汁、绿豆、藕、荸荠、龟、老鸭、黄芪、淮山、苡米等;若久病后阳气虚衰、畏寒肢冷、倦怠无力、腰酸背痛,宜选益气壮阳温里的枣、桂圆、栗、胡桃、牛肉、羊肉、狗肉、姜等温热之食,这样就能避免“食复”,达到祛除余邪之目的。

注意体质禀赋:病后饮食调养应注意体质禀赋的不同,施用相应进补方法。脾胃素虚者,饮食数量应从少到多,质地宜从稀到浓,从易消化到正常饮食;特异体质患病者,病后恢复期的饮食进补一定要避开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花粉等,以免食后过敏而导致“食复”。

兼顾季节: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不能违背,否则就会戕害生命力,破坏人身真元之气。春季宜省酸增甘,不能用酸性的药食来进补,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味进补;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消化功能减弱,宜选清淡、健脾、易消化之食药进补,如鱼、蛋、牛奶等;秋冬则注重补肾,如牛肉、木耳、黑豆、枸杞等。

编辑/严敏jtyy6730@163.com

猜你喜欢
油腻胃气运化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拒做中年油腻男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油腻也不错
油腻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