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陈晓
一、课前充分预设,促进生成
1.预设学生实情
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了解学生知识储备以及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思考其对策并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新课程强调地理在生活生产实践的应用,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产实践常见的现象整合教学资源。
例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有一教学环节——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教师出示中央空调和地暖的家装示意图,问:中央空调制冷、地暖制热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很轻松地得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的结论。由于这些现象、体验与学生密切相关,他们比较熟悉,可以增加学生的亲切度,缩短师生距离。但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创设情境之后,学生必然有一个一探究竟的心理,从而成功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可以为课堂的“生成”打下扎实基础。并且已知学生正确寻求地理学知识解释过程中的表现使教师准确地预设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做好了充分准备。
2.预设教学情境
预设要有情境性,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人的具体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思考研究,从而形成课堂生成的亮点。学习地理学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实物,利用自然现象、生活生产实际,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建构知识体系。
例如,在“全球变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瓦卢”的国旗、国歌、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图瓦卢”这个美丽的国家。然后发布“图瓦卢的讣告”:2001年11月15日,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移民将从2001年起正式启动。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大约在50年以后,这个美丽的岛国将沉没于大洋之中。
学生在这一情景中产生与图瓦卢人的共鸣,为图瓦卢人感到惋惜,强烈想知道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纷纷提出他们想了解的一切问题。
·海平面为什么会上升?
·海平面上升到最后,地球上还剩多少大陆面积?我们长三角会不会被淹?
·图瓦卢为什么要搬到新西兰而不是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
·图瓦卢举国移民之后,这个国家还存在吗?
·图瓦卢盛产什么,居民主要的收入来自哪里?
学生在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在此时并不干预学生提出问题是否与教学内容有关,只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进行罗列、归类。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与本节有关的几个问题,其余问题可在课后或下节课继续讨论。这堂原本老生常谈的课,却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动态展开。
3.预设学习易错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做到不唯书,不唯师,敢就教材的“关键点”、 “疑惑处”、 “重难点”、“模糊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身的判断。这些意外问题的出现,使生成的教学资源更具偶然性。所以,备课时应对上述易引起学生质疑问难的地方进行深入预设。
例如,在讲到“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时,对于啤酒厂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很容易认为是水源,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预设,补充啤酒的生产构成以及结合乡土资源,给出无锡麦德隆超市销售啤酒简单调查表。
·啤酒主要由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制成。在其成本构成中,一般麦芽占13%、大米占3%、包装物占50%以上、啤酒花占0.6%、水占0.4%。
·江阴麦德隆超市销售啤酒简单调查表(表1)。
■
引用乡土资源材料,学生容易理解影响啤酒厂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而非水源。教师只有在学生易错点上进行充分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面对“可能”或“意外”做出独特而睿智的应答,达到教学所预想的成功。
二、教师机智灵活,捕捉生成
1.从“巧用学生的话”中捕捉生成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
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气压的高低是一难点,学生很容易混淆,上课时详细介绍了气流上升:上面气压变高,下面气压变低,但下面的气压仍比上面高。接着照例安排学生完成导学练习,做到一道比较气压高低的题目时,大部分学生感到模糊,理解不清楚。这时有学生说,很简单,不是说珠穆朗玛峰上鸡蛋煮不熟吗,那就是气压低造成的。可让这位学生接着介绍其理解方法。得到这位同学的提醒,教师再组织学生重新思考、讨论,终于使大家都理解了这一知识难点。正是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他们认为珠穆朗玛峰上鸡蛋煮不熟是气压低造成的这一事实,更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所决定。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完美,但及时生成的思维亮点却点燃了师生创新的火花,使教学获得精彩生成,因为是学生自己生成的,更能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焕发生机,呈现出教学的高水平。
2.从“妙用学生的错”中捕捉生成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并不都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是错误的。此时如果教师简单的一句“你错了,应该是这样的……”一声叹息加否定性的评价会严重挫败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教学中,教师讲到: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恰逢我国夏季;每年1月初公转经过近日点,而处于冬季。这时就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夏季比冬季热,太阳应该离我们更近一些,怎么会是在远日点呢?老师是不是搞错了。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是太阳离地球近应该是夏季,冬季当然是地球离太阳远的时候,这个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矛盾冲突,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并生成精彩而生动的课堂。
3.从“善用学生的问”中捕捉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的源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中捕捉生成,将其纳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教学中,教师讲到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瓶装饮料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突然一个学生说“火化场属于什么导向型呢?”一句话问出后,学生大笑,有的学生已经开始七嘴八舌讨论了,此时如果教师避之不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他们不会马上回归课堂,此时教师顺水推舟设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导向型呢?”一学生说是动力导向型,因为需要动力;一学生说火化场会污染大气,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的郊外;还有学生说是市场导向型,应该布局靠近城市市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丝毫没有畏惧的感觉。教师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及时捕捉和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三、动态平衡中形成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1.“预设”应留有空白
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教师应确立生成的意识,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重要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预设应留有空间,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应关注差异,让学生主动选择,促使课堂产生多向、多维的信息交流,为每位学生的积极活动提供保证。
2.摒弃随意生成现象
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将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中。动态生成不是盲目的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生成,必须考虑学校教学时间的有限性。生成的“目标制约性”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生成的关键,任何课堂的有效动态生成都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进行。否则,动态生成就容易导致盲目生成,这既不符合学校教学规律,又损害学生的最终发展。
3.及时调整预设并留出空间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只要不是极端恶作剧,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教师可以且应该调整预设,给学生生成留出空间。当生长点出现时,教师应调整预设,促成生成。这里的调整预设有两种情况,一是局部性调整,一是整体性调整。局部性调整即留出较短时段处理好预料之外的情况,实现生成,然后迅速回到预设上,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