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012-04-29 00:44张建青
地理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案例交流探究

张建青

1.改变教师角色定位,形成协作求知意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地理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如小组讨论、小组学生辩论、游戏活动、搜集资料,以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或社会实践调查,或小组内合作动手进行地理小制作及模拟实验等。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积极地看,主动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例如,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时,可结合西气东输一线及二线工程,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这一重大工程,既是经济建设工程,也是重大地理环境工程。围绕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地区、途经地区和调入地区的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影响,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状况有何意义等进行研讨,通过讨论、答辩等,学生将所思所想说出来,动起来,既了解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认识到能源消费构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也结合时事认识到世界能源的分布和利用的地区不平衡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世界和平稳定的影响。

2.师生共同深入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学习中需要交流,学会合作离不开交流。认知过程是一个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展成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及场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学习。理解学生的“荒唐”,善待学生的错误,并与他们一起分享失败的不馁、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可以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如让学生面对全班学生演讲,开展不同题材的辩论会、研讨会等,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较大提高。

3.开展丰富案例教学,创设合作分享平台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课题(探究)”和 “案例研究”,课题和案例研究篇幅约占整个教材的1/5。教材的设计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在课程学习中,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解析、研讨,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学习内容,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案例教学最明显的表征是师生互动、教学同步。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负有引导的责任。案例教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案例在研究性学习中,还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和与人合作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作用。例如,让学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测量太阳高度角,这样既可加深对太阳高度角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能得出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又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取本地具有的农业或工业类型,利用假期,做一些社会调查,开学后各组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采用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相互评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和探究,在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及成果展示中认识社会,学会合作分享、共同进步。

4.广泛收集地理素材,开辟更大更广空间

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的利用,使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搜索或网上交流,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合作学习。论坛上的短信功能,可形成网上社群,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合作,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探究,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这种学习方式实践性强,有较强的吸引力,是拓展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案例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