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普CEO梅格.惠特曼做了履任后的最重大的一个决定,将惠普的PC业务(隶属于PSG部门)及打印、影像业务(隶属于IPG部门)合二为一。那么,惠普为何要在此时合并两个部门?合并两个业务对于惠普有何影响?惠普的未来在哪里?
毋庸置疑,惠普此番将两个业务合并与这两块业务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处境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在传统的PC市场,虽然惠普还是老大,但已经处在内忧外患的重压之下。所谓内忧,以中国及新兴市场为重点的联想上升势头甚猛,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替代惠普成为PC领域新的霸主。而外患则是指在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对于整个PC业务的冲击,去年第四季度,苹果iPad的出货量已首次超越包括惠普在内的全球所有单个PC厂商的出货量。对此,惠特曼也直言不讳,认为iPad确实冲击到了惠普的PC业务。惠普201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消费类PC大幅下滑了25%。
这种内忧外患同样发生在惠普的打印机业务上。即在打印机市场的内部,佳能等日系企业在某些区域市场的低价销售,直接影响到了惠普打印机业务的营收和利润率,在2012第一财季,惠普打印业务的营收下滑了7%。而在外部,由于iPad等平板电脑的增长,导致企业及个人打印需求的减弱,虽然说这种趋势目前远不如同行低价竞争带来的压力,但从长远看,这种趋势势必会伤害到惠普这种硬件不挣钱,主要靠耗材盈利的模式。
因此,外界一般认为,惠普此次业务合并是为了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并形成市场的协同效应。也有分析称,两个部门的合并是惠普为最终出售这块业务做准备。在我看来,前者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目前惠普整体战略的改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而后者很不靠谱,要知道合并后的PC和打印业务的营收将接近660亿美元,占到惠普整个营收的51%。如果出售这块业务,在软件实力并不占优,甚至是软肋的情况下,剩下的惠普将如何与IBM和甲骨文在企业级市场鏖战?胜算有多少可想而知。
长期看,惠普兼顾消费和企业市场模糊不清,一直为业内质疑的战略,即惠普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依旧混沌,即便是在这次合并后,外界仍在质疑惠普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看,惠普此次合并PC与打印业务更具有短期和无奈的意味。所以惠普要想真正走出外界质疑和当前尴尬处境的话,也许此次的合并只是第一步。
不知道业内在此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两个不同的惠普公司:一个是面向消费及企业市场的PC及打印业务的惠普,另外一个则完全是企业级(服务器、存储、网络(ESSN)及软件和金融服务(HPFS)等)的惠普。多年来,惠普不断地变化定位,有时候要苹果化,有时候又要转型做IBM,但一直未能给业内一个清晰的定位,至少连一个轮廓都没有。不过这次PC与打印成像合并后,服务器、存储、软件、服务这边的定位至少立刻清晰起来,与IBM、甲骨文这些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产品线相当类似。而且,惠普在硬件(服务器、存储、网络上)和服务(之前并购的EDS)上与IBM旗鼓相当,但超过了甲骨文(服务器的营收和份额上),唯一的软肋就是软件。
而随着惠普未来进入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领域,那么这个合并后的PC与打印业务部门的产品线将是PC、平板、智能手机等为主,主要的对手无疑是苹果——传统PC对苹果的Mac,Wn8平板对iPad,智能手机与iPhone竞争。显然,这块业务的产品线布局也相对清晰起来。
所以,我大胆预测,惠特曼的下一步是将合并后的PC与打印成像继续拆分出去,独立成一个惠普(未来还可能有平板和智能手机业务),剩下的包括服务器、存储、服务、软件及网络等组成另一个惠普。前者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与苹果竞争,走苹果化的道路,后者则向IBM的模式转型。这么做尽管风险巨大,但对于惠普的转型又多了一个选择。换言之,分拆后的两个惠普无论哪个惠普成功了,都意味着惠普的远大前程。因为不论是苹果还是IBM,都代表了现在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是惠普的未来。
孙永杰北京网舟咨询公司高级顾问、独立IT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