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良辉
【摘要】 图形计算器具有“手持便携、图文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即时反馈”的特点,将图形计算器技术整合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利于创建师生交互式共同学习的新环境,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图形计算器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对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产生很多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图形计算器;多媒体教学技术;发现学习;优化
一、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它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尽可能使用科学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进行探索和发现.
而做到每个学生人手一部电脑却不是很现实,这就造成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这就需要一种能够让学生参与性强的仪器,且价格不是太高,又较容易普及,从而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图形计算器被喻为“移动的数学实验室”,它的特点是“手持便携、图文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即时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许多内容的学习可以采用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发现、猜想、与同伴开展交流的学习方式,也真正实现数学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图形计算器具有以下功能:
1. 代数运算功能. 它几乎囊括了中学(甚至大学)所需要的各种代数运算.
2. 图形、图像功能. 不仅能作出由函数表达式确定的图像,而且可以作出由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确定的曲线.
3. 统计功能. 可以根据给出的样本数据进行各种分析,获得各种统计量,绘制拟合函数的图像,实行预测分析.
4. 编程功能. 能使用类BASIC语言编制各种程序,满足高中算法学习的需要.
5. 几何功能. 它不仅能满足平面几何学习的各种需要,还能进行图形的各种变换,能够跟踪对象形成轨迹,能够根据几何约束条件绘制点的轨迹等,并能进行各种度量.
二、可行性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提倡发现学习,即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并认为发现学习有助于开发学习者的智慧潜力,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学习者学会探索的方法.
图形计算器整合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倡导的就是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质疑,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与步骤,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在不断地体验问题解决的喜悦中,学习者的学习内部动机与兴趣得到不断的正强化.
三、意义
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图形计算器技术整合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可利用它探索教与学的新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创建师生交互式共同学习的新环境,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具有视听合一的功能,而图形计算器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对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产生很多积极的意义.
1. 图形计算器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的配合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并不断地加以改进,为了完成好这个过程,教师就要考虑如何选择教学手段、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如何引导提问等,而将图形计算器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势必对这些问题进行再思考,有了图形计算器这个新元素,教师就能采取新的教学工具,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顺应了课程改革对新教师的要求.
例如算法案例“秦九韶算法”这一节,笔者听过一些公开课,自己也上过,总觉得没有新意,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将关于x的多项式中的x提出来,不清楚其内部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告诉学生要将x提出来. 上次在教这一节时,突然想,能不能让学生确切地知道计算机在运算时,乘法与加法这两种运算在速度上的差异呢?于是自己动手做了一段程序,输入图形计算器,把乘法与加法分别运行30万次,并且把运算的时间显示出来,结果显示,乘法所用的时间远远大于加法所用的时间,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要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尽量减少乘法的次数,这很自然地就提出了一个探究活动,怎样减少乘法的次数,于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不断地把x提出来,就能不断地把乘法的次数减少,一直进行下去,就把一个n次多项式的问题转化为n个一次问题进行处理了,这就得出了秦九韶算法.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知识,提高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原来知识就是这样产生的,同时也掌握了一种优化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 图形计算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
(1)图形计算器成为学生感悟数学的工具
学生可以利用图形计算器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在直观中感悟,激起他们更大的求知欲,通过图形计算器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
以函数y = Asin(ωx + φ)的图像为例,让学生在图形计算器上做实验,先探索φ对y = sin(x + φ)的图像的影响,在图形计算器上同时作出y = sin x,y = sin(x + ■),y = sin(x + ■),y = sin(x - ■),y = sin(x - ■)的图像,通过观察可以发现y = sin(x + ■),y = sin(x + ■)的图像可以看作是y = sin x的图像分别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而得到,y = sin(x - ■),y = sin(x - ■)的图像可以看作是y = sin x的图像分别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φ取其他值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y = sin(x + φ)的图像可以看作是y = sin x的图像向左(φ > 0时)平移或向右(φ < 0时)平移|φ|个单位长度而得到. 再探索ω(ω > 0)对y = sin(ωx + φ)的图像的影响及A(A > 0)对y = Asin(ωx + φ)的影响,从而得到y = Asin(ωx + φ)与y = sin x的图像的关系,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主动参与知识本身的建构,在直观中领悟,激起了他们更大的求知欲,通过图形计算器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创新探究意识.
(2)图形计算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学生总是好奇的,他们对新颖的事物、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与课堂中,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与工具的不足,难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种即时的反馈,而图形计算器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图形计算器的“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能动会变”的特点,学生只需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马上体验问题解决后的喜悦与成功的兴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函数为例,函数通常是以解析式表达的,而图形计算器的使用可以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表达,只要一按键,屏幕上函数的图形、解析式便可很快切换,并且还能对图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函数的本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3)图形计算器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情境
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是知识在学习者的头脑中积累与重新构架的认知过程,为此我们的教学就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构建和探索的环境.而图形计算器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这种平台.比如在必修3的“算法初步”教学中,学生学习了这些基本算法语句后,就可以自己动手编制一些程序,来检测、验证问题的解决是否正确与完善,通过不断地尝试,学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讲解更具实效.
(4)图形计算器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数字信息处理以及大量的探索性数据分析、观察、实验、函数的形表达、数值表达与代数表达,可使学生超越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解决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为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图形计算器进入课堂,是一种教育思想的创新,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更是一种学习形式的创新,是学习方式的创新. 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为学校教育人才的培养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