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甫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数学老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了解并掌握现今教育趋势的发展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依据新数学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究活动,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现就如何运用新理念、新观念、新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实际,重视实用性的学习材料
翻开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材,我们会发现课本的每一道例题、每一道习题无不是联系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生活,它把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使数学知识不再枯燥泛味,富有实感. 譬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时,我是这样来教学的:先让12名男生站到讲台上,每人发一本练习本,又让11名女生穿插其中,形成如图“□★□★□…”的形式,然后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何规律可循?学生根据前面同学的站位得出如下规律:男生人数 = 女生人数 + 1,女生人数 = 男生人数 - 1. 通过这样的实例引出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接受知识,由抽象内容变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内容. 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而且激励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学习、愉快学习.
二、让学生在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学习是情和形的有机结合. 如何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数学知识,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把抽象生硬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而且他们的学习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对身边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饶有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着手,唤起他们的生活情感,才能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例如学习“平均数”这一部分时,我设计这样一题:我们前面的黑板从站台至黑板的上沿的距离是1.5米,而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45米. 请问:是不是我们班上的所有学生都不能触摸到黑板的上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逐一到前面来试一试,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能够着,一部分同学够不着. 学生在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中来理解、掌握“平均数”这一概念,学生发现这样的问题,就会想想为什么,从而启发他们的思考,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趣.
三、情境导入,增加实感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每一节课新知识的导入都配以情境图. 教材不是用生硬的文字语言来叙述,而总是以一定的学生所熟悉的图片环境来导入新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盎然,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极佳.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页“混合运算”时,根据课本上的实物图,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一名学生A扮演售货员阿姨,另一名学生B扮演顾客,售货员A对顾客B介绍说:一盒钢笔10支,一共需要80元,每个订书机12元,请问:您想买什么?B说:我想买一支钢笔,再买一个订书机,一共需要多少元?通过A,B的情境对话,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创设学生交流环境,融洽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者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有新的教育观念. 首先,我们要对所教班级的每一名学生有充分的研究,因为,全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潜力也参差不齐,不要总以为某某孩子极差,某某无药可救,我们要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他们,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即使学生对某些问题回答有偏差或不对,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去,万不可让学生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的无能. 其次,教者要用和蔼的目光和亲切的口吻来面对全体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使他们乐于跟你交流讨论. “有不懂的地方找老师”、“你的回答真棒”、“今天的课你还想发表什么看法”……这样的话语既给学生创设了交流的环境,又融洽了师生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特长和能力.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课堂的教学形式,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 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合理处理教材,不断地进行自身调节,以期达到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