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语分析角度浅析《非你莫属》中主持人的语言特征

2012-04-29 22:01:25杨立超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主持人

杨立超

摘 要:在搜集职场类节目《非你莫属》主持人话语的基础上,应用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分别从话轮转换、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衔接理论4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剖析,旨在从语言学角度来总结该节目主持人的言语特点和规律,说明话语分析理论在研究此类节目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话语分析;非你莫属;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H31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242-03

引言

自2011年10月开播以来,《非你莫属》作为一档颇具新意的职场真人秀栏目逐渐受到了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除了商界成功人士对求职者的犀利评判、资深心理专家现场指导和点播之外,本节目的一大看点还在于主持人张绍刚睿智幽默的语言风格、准确及时的对节目的掌控和协调能力。普通意义上的面试通常只涉及两方面的主体:interviewer和interviewee。舞台上的面试却需要把主持人的角色融入进去。由此可见,对主持人整体把控节目的能力和语言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档节目采取了一对多(1位求职者面对12位boss)的方式,分为“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结束后boss团成员需要决定是否灭灯来表示对求职者的认可与否。

本文选择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浅析主持人的语言特征与技巧,说明成功的主持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话规律。“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 S. Harris)首先使用的。1952年,他在美国《语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话语分析》的文章。之后这一术语就在语言学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关于这一术语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威多森在1975年给出了他的看法:“话语分析指对句子用于交际以完成社会行为的研究。” 由此可见,话语分析与人们日常沟通交流密不可分,值得我们探究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达到更理想的交际目的。本文将从话轮转换、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衔接理论来对语料进行综合分析。

一、话轮转换

萨克斯、谢格罗夫和杰弗逊对谈话话语做了长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发言依次轮换(turn-taking)的理论来说明谈话话语中发言者的变换问题。(Sacks et al. ,1974)人们一般将这个理论称为话轮转换系统。人们在会话过程中潜在地遵循着一条规律从而保证会话有效进行,即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如果有多人或无人发话,便有人回来“挽救”(remedy)局面,这样会话又回到了只有一个人发话的状况(黄国文,1987)。主持人张绍刚在这个过程中就扮演了一个“拯救者”的角色。笔者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出现无人说话的情况微乎其微,大部分的情况是主持人为了维持现场的话语秩序而采取一定的策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人发话。这就涉及到了话轮转换的其中一种重要方法:争取话论。具体表现在:插话,打断,重叠。

例1

S21:你(指求职者)最打动我的是,刚才有人问你会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做慈善,他刚才斩钉截铁地回答“会”。慈善的核心就是假设整个社会是自私的,你去设计一个符合经济规律的良性循环,这样才有价值。

S12:=… …S2不好意思我打断你。

S2:我来回答你(指求职者) 的问题。

S1:=… …因为刚才有人提醒过我,我们一定不要跑题。如果我们说慈善,我们可以这一期节目什么都不干,说慈善。我要(的是)工作。好二位,二位你们说能提供的工作。

在本例中,Boss因为被求职者对慈善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便有感而发,想要阐述一下自己对慈善的看法。但是,如果继续这个话题,无疑使得“找工作”这一核心任务渐行渐远。主持人采取了争取话轮的方法,适时打断他的话,引导boss团成员和观众回归到主题上来。“二位你们说能提供的工作。”提出了一项请求,确定了下一轮话语的内容,从而给为这位求职者亮灯的boss以信号:分别提供各自的职位。节目便得以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

例2

S2:其实标签本身没有问题……标自己为“恶”也没有问题,因为毕竟有“恶女”、“恶魔”被我们记住了。我只想问一个问题,你凭什么“恶”?

→S33:(0.3)第一,我是把“恶”扩大化了=

S1:=你凭什么“恶”。就是你恶呢得有资本才能“恶”。如果没资本瞎恶那叫“混”。

本例中主持人及时打断了求职者的话,争取到了话轮并提示他:答案偏离了问题。从而给求职者争取到了一个自我修正的机会,避免答非所问,保证了面试的质量。

二、合作原则

格莱斯认为,谈话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人们的谈话之所以不至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谈话人都遵循一个目的, 相互配合(王得杏)。这种共同遵循的原则叫做“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具体体现在下列4条准则:

量准则(quantity maxim);

质准则(quality maxim);

相关准则(relation maxim);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会不同程度地违反其中的一些准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幽默即是违反这些准则的产物。虽然求职是一件严谨和庄重的事情,但《非你莫属》仍需要体现出舞台效应,过于严肃的气氛不适合观众的口味。因此,主持人需要在求职者应聘过程中制造适度的幽默成分,一方面能缓和紧张气氛,另一方面也吸引大众的关注度。

例1

S1:反正欢欢说的那“五表”也是罗里吧嗦,相当混乱。但是没关系啊,因为她在这里是老板,谁会去找老板…… 员工在这一站,“老板,你说一下‘五表。只有老板有资格说‘你说一下五表。虽然都说不出来,但老板都可以在那说:‘说不出来五表了吧!”

根据质的准则,只有话语真实,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在例1中,Boss 团之一要求求职者说出策划工作中的专业术语“五表”,但是当主持人反问她同样的问题时,她同样说的不全。为了缓和现场的气氛,主持人利用“反语”,明显违背了质量准则的第一条,即“不要说自认为是虚假的话”,用幽默的方式调侃了这位boss。另外,这种幽默的效果还体现在违反质量原则的另一种方法上,即隐喻。如:

例2. S1:S3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到后来人家都不知道你们吵些什么。但是你们也许还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就是你们两拨人典型在鸡同鸭讲。鸡说的也对,鸭说的也对,但是鸡说的是鸡的话,鸭说的是鸭的话。你们有意思吗?

由于boss团成员之间对职场中某个问题的看法各持己见,便产生了一段时间的争吵,主持人平息了争吵后紧接着评论了他们的行为:“鸡同鸭讲”。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位boss没有真正理解彼此的言语。把原本一本正经的boss比喻成两种动物,你一言我一语争执在一起却相互搞不清楚彼此在说什么,让人觉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现场的气氛也顿时轻松了许多。

此外,方式准则要求人们在交际中避免晦涩、歧义,说话要简明有条理。但有时候为了达到一种幽默的效果,说话人会故意违反方式准则。比如:

例3

S1:说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以夸自己为基础。最后一句话送给你,说话的时候不夸自己不会死。

主持人对boss讲话的方式十分不满意,于是直言不讳地给出了忠告。但是同时也违背了方式准则,用了一个不简洁的双重否定句“说话的时候不夸自己不会死”来提醒对方“夸不夸自己不重要”。这种委婉的说法一方面给对方保留了面子,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三、礼貌原则

利奇认为,合作原则有助于说明语句的意义和语句的力量的关系,但是它本身不能回答人们为什么经常间接地表达意思。因此,1983年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作为对“合作原则”的“拯救”。概括地讲,礼貌原则就是在交谈中说话人要减少不礼貌的信念,或者说尽量表达礼貌的信念(王得杏,1996)。利奇为礼貌原则也制定了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2.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表达对自己的表扬;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表达自己与他人的不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情感上的对立。

作为职场类节目的主持人,张绍刚面对的是12位来自于各个行业的精英人物,他们各有神通。他们相对于《非你莫属》这档节目来说也是站在“客人”的位置上。那么,作为东道主的主持人便需要遵守礼貌原则,“以礼待客”,同时能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引导他们展现真实的一面,并在他们受到打击时(如遭遇boss批评或应聘失败)利用礼貌原则,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安慰,从而体现出对求职者的尊重和关怀。

例1

S1:S2,作为一个老板,最大的问题就是啰嗦。因为想得太多了。S2,放松。

在对求职者的提问环节,S2作为Boss团的成员之一,语言稍显拖沓和冗繁。此时的主持人需要顾及节目的时间和求职者的现场发挥,因此用略带调侃的语气向他指出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话语到此结束,那么老板也许会觉得当场被揭了短,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主持人随即补上:“因为想得太多了”,让观众认为老板是因为考虑的东西偏于全面甚至复杂才会问这么多繁冗的问题,而不是因为个人语言障碍或表达有误。这样就表达了主持人对S2的理解,达到了为老板开脱、保全对方面子的作用,遵循了“得体准则”和“同情准则”,也就遵守了礼貌原则。最后主持人还善意地给他建议:“放松”,安慰了本来被主持人“批评”了的Boss,使对方在情感上容易接受。

例2. S1:我觉得我们今天应该把特别热烈的掌声送给S3,因为他是一个相当有备而来的求职者,对吧?(掌声)

本例的背景是求职者准备了大量出游时拍摄的照片来到《非你莫属》的舞台上,本来胸有成竹地希望能应聘上某企业的旅游体验师的职位,但是最终被拒绝。主持人的安慰和鼓励恰到好处地应用了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不仅为求职者缓冲了挫败感,而且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

四、衔接与连贯

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是话语分析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黄国文认为,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而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链接。根据语篇的非结构性特征,衔接手段主要分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词汇衔接包括词汇重复(repetition)、同义(synonymy)、反义(antonym)、搭配(collocation)、上下文(hyponymy)等。语法衔接有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

例1

S1: S3,现在有两家(为你留灯),虽然你不在乎钱,但你还是要和他们“谈钱不伤感情”。

《非你莫属》这档节目由“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三个环节组成,例1这句话正是主持人在上一环节结束和下一环节开始的时候所说的。很明显,他应用了词汇重复的方法,用“钱”实现了这两轮环节的过渡,使得前后文紧密的衔接在了一起。

此类的例子还有:

例2

S1:我们这个舞台上已经很久没有12盏灯都亮了,所以你要向大家证明“天生我有才”。

在求职者经历了前几轮的展示和与Boss的初步交流之后,来到了“天生我有才”的环节。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时刻,主持人采用了“连接”的方法,利用“虽然”“但是”这两个连接词,顺其自然地让在场的人员过渡到下一环节中。

当然,我们不仅要关注话语成分的衔接关系,而且要注意话语语义内容的连贯性。

例3

S1: 有那么清晰的找工作,上来之后直奔某位老板去的,结果被拒了。也有那么不清晰的找工作,结果人家把您给拒了。所以这个平台什么样的可能都有。这种可能来源于求职者,来自于老板,还来自于主持人的误导。所以我希望,每一位求职者内心平静了之后在这个舞台上才能创造奇迹,因为这是随心而悦步步高音乐手机——非你莫属。感谢各位,下周见!

在这段结束语中,首先主持人用简短的话概括了本期节目中两种求职的现象,接着指出现象反映了求职过程中的多种可能性,并阐明这些不可预料的可能性产生的原因,最后对求职者寄予希望,并再次强化了观众对节目的印象(“这是随心而悦步步高音乐手机——非你莫属”)。整段文字逻辑清晰、自然连贯。

结束语

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非你莫属》主持人的语言特点。笔者认为,正是由于主持人在把握话语权、掌控节目走向、协调现场气氛等方面把握了话轮转换的技巧,应用到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衔接与连贯等话语分析的基本原理,才成功地使节目显得严肃又不失活泼,焦点突出,过程紧凑流畅。但是本文的研究局限性在于收集和整理的语料还存在着不足,总结出的规律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不能广泛应用到所有的求职节目当中。

参考文献:

[1]Harris, Zellig S. Discourse Analysis: A sample text[J]. Language, 1952,28(4).

[2]Sacks, H. Schegloff, E. Jefferson, G. A Symplest Systematica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versation[J]. Language, 1974,(4).

[3]Widdoson, H. G. 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don: Longman,1975.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5]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6]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7]吴畅.伯明翰学派话语分析模式浅析——以《鲁豫有约》为例[J].华中人文论丛, 2010,(6).

[8]徐赳赳.《话语分析教学参考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2).

[9]刘明东.语篇层面汉译英的衔接性标准[J].中国翻译,2001,(5).

[10]韩礼德,哈桑.英语的衔接[M].张德禄,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1]匡小荣.口语交谈中的话语打断现象[J].修辞学习,2005,(4).[责任编辑 李 可]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主持人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20:16:18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新闻界(2016年11期)2016-11-07 21:22:06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