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
[摘要]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四川乡村旅游发展正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城乡统筹融合理论的视角,分析四川乡村旅游發展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促进四川乡村旅游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城乡统筹融合理论;乡村旅游;社会学分析
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理环境独特,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拥有众多高品味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天然的优势与条件。实践证明,四川发展乡村旅游效益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四川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途径与机会,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从社会学视野—城乡统筹融合理论,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进梳理,提出了促进四川乡村旅游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研究基础,从生产关系入手,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形成的二元结构提出了“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消灭“城乡对立”。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即通过工农业结合,使人口在城乡间合理分布,以消灭城乡差别。列宁和斯大林也曾总结和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一城市与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而非城乡差别的消灭。由此可见,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于城乡差距的形成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已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2.赫尔曼.啥肯的协同理论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曼.啥肯认为系统中各要素是有机统一整体,要素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各要素在整系统作用下产生出超过自身要素独有力量,从而实现整体大于个体简单相加的效果。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有其特殊的历程。城乡发展失衡有其内在的机理,除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诱致和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则固化了二元结构的现状: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使城乡交换关系长期扭曲并延续。因此,我们要立足国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社会学视野,借鉴与创新城乡融合理论。一方面,进一步厘清和丰富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统筹理论和思想,指导城乡发展实践;另一方面,继续坚持且加大力度推行现有的城市辐射和支持农村的举措;同时,结合我国农村情况复杂,存在多种类型,同类型又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宏观差异,应从农村实际出发,上下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产业融合是城乡统筹的有效方式。事实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行之有效途径。
二、四川乡村旅游的现状与问题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腹地,周围有大山环抱;幅员48.5万km2,人口8750万,有彝族、藏族、羌族等14个少数民族超过5000人;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毗邻青海、甘肃、陕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7个省、市、自治区。旅游资源品位高、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组合好,极具特色,拥有国家级旅游资源250多处,以此为基础,带动的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条件。
1.四川乡村旅游分析资料与方法
(1)分析资料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乡村旅游资料进行分析,范围尽可能涵盖能反映全省不同资源地、不同水平、不同文化、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资料,包括成都市辖区(县)的青白江、金堂县、蒲江县、锦江区、双流县、郫县、都江堰、大邑县、龙泉驿;自贡自流井区;攀枝花仁和区;泸州纳溪区;德阳广汉;内江东兴区;乐山五通桥区、夹江县;阿坝理县、黑水县;甘孜康定等。通过问卷、访谈以及观察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干部与经营者、游客收集包括乡村旅游地的资源条件、客源市场的构成情况、旅游产品、基础设施、旅游服务与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内容;发放干部问卷37份,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83.8%;经营者问卷43份,有效问卷34分,有效率79%;发放游客问卷89份,有效问卷54份,有效率61%。同时辅之以电话、网络、图书、音像、媒体等渠道收集一些关于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四川乡村旅游发展与建设的资料,包括论文、论著、硕博士论文、新闻报道、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等,进行认真研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详实的实证资料。
(2)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案例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描述统计方法。
2.四川乡村旅游的现状
四川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据四川新闻网(成都)报道,2009年前三季度四川全省共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8家,乡村旅游经营户1.68万家,农业旅游经营点接待游客2.08亿人次,初步统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312.87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达到24.84万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2010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达到489.60亿元,约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27.2%,相当于为全省5100万农村人口人均增收了960元。2011年“五一”小长假三天的旅游总收入16.7亿元,“十一黄金周” 旅游总收入117.31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占相当比重。2011年召开的四川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指出,到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四川省51000多个行政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村超过2500个,占全省乡村总数的5%,带动400余万农民受益。相关研究表明,“十二五”是“旅游发展黄金期”,中国将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正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消费和刚性需求。四川将把乡村旅游作为全省旅游的三大品牌之一。省农业厅副厅长傅志康表示,到“十二五”,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力争实现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9.41%,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省级示范县30个、示范点100个,规模以上“农家乐”2万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四川省旅游业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四川乡村旅游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
(1)各地充分利用境域独特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全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各具特色,这十分吸引游客从事乡村旅游活动。各地或依托都市、或依托景区、或依托乡村资源,积极开展如观赏游览型、参与交流型、产品提供型、休闲度假型、农田文化型等各类旅游,如成都青白江区现代生态农业产品暨乡村美食,金堂县观赏菜花,蒲江县猕猴桃采摘体验活动,锦江区赏梅踏青、歌舞、武术表演、“咏梅、画梅、摄梅”书面征选活动,双流县龙狮艺术及川西民俗展示活动,郫县川西民俗风情表演、川剧坐唱、千人百桌坝坝宴、绿道骑游观乡村田园风光、海棠诗会,都江堰市仿古祭祀表演、街头群众文艺表演,大邑县汽车雨林越野赛;自贡自流井区的赏桃花、开展钓鱼、群众文艺表演等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攀枝花仁和区观赏桃花、桃园寻宝、乌拉公主评选、登山比赛、山地自行车比赛、游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民族歌舞、民间文艺表演;泸州纳溪区纳溪名菜、名小吃展评活动;德阳广汉金秋垂钓比赛;内江东兴区文艺演出、赏桃花、摄影大赛、农事体验;乐山五通桥区登山游、赏桃花、尝美食、采青民俗游,夹江县避暑游;阿坝理县观彩林、品藏餐、赛歌会,黑水县观民俗风情、歌舞、服装表演、转经、转山活动,理县观彩林、品藏餐、赛歌会;甘孜康定原生态歌舞表演、文艺汇演,康定县九龙和海螺沟的观高原花卉,赏民俗风情等。
(2)投资经营模式多样且稳定
全省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样且稳定的经营模式,这有利于乡村旅游业主朝良性经营轨道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了三种经营模式:一是家庭式个体经营模式。此模式是乡村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省乡村旅游的60%,其特点是投资少、规模小、由农户家庭成员自主经营;二是合资开发经营模式。由2-5人共同出资入股,此模式约占全市乡村旅游总量的10%,其特点是经营方式灵活、规模适度,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强。根据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此种经营模式鼓励采取;三是公司开发经营模式。由于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障,便于整体开发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该模式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另外,还有“公司+农户”模式、股份制模式、“公司+社区十农户”模式等。
(3)政府引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进作用,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就业等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从省委、省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经济投资乡村旅游市场,在土地转让、租赁、出售等方面给予投资者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同时引进资金,建成有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如成都青白江区凤凰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新津梨花溪风景区,邛崃市临邛古城、平乐古镇,乐山王河园、金鹰山庄等。
二是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点的指导,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实施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如《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试行)》,《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评定标准(试行)》、《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评定标准(试行)》。成都市制定的《成都市旅游业促进条例》、《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标准(试行)》、《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郫县旅游总体规划思路》、《沙西线国际乡村休闲度假区控制性规划》、《郫县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乐山推行《乐山市市级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等,通过这些办法、标准、规定,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点的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乡村旅游星级品牌与意识。
三是强化专业培训,每年由旅游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乡村旅游点业主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建设成就突出,促使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成规模突特色、重管理求精品”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态势,逐步实现了由数量型增长向数量与质量增长并重的转变。
四是加强营销,突出“品牌化”经营,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全省各地加大乡村旅游品牌宣传促销力度,倡导乡村旅游点改变传統的等客上门经营模式,各地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举行乡村旅游节会,如金堂县举办中国.成都国际油菜花节,大邑县中国(四川.成都)西岭雪山南国国际冰雪节,郫县成都乡村旅游节.农科村海棠节,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与虹口国际漂流节,龙泉驿区成都枇杷节;自贡沿滩区仙市古镇民俗风情旅游节;攀枝花东区格萨拉索玛花节,盐边县彝族打跳;内江市中区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演;雅安彝族“火把节”;阿坝小金县小金别斯满风情节;甘孜康定县跑马山国际转山会;乐山举办“夹江凤山村桃花节”、“峨眉仙芽村桃花节”、“犍为嘉阳小火车花季之旅”、“金鹰之春民俗艺术灯会”等大型乡村旅游活动。或到全国各地进行宣传,积级做好乡村旅游线路推介活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和展会等多种形式、途径宣传促销乡村旅游。
3.四川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发展缺乏规划
目前,除成都市乡村旅游规划相对较好,规模效益明显外,其他大多数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自发、盲目的发展状态,主要体现在经营形式多是农户个体经营,普遍存在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无序,市场把握能力较低;不进行市场调查,就盲目上马开发乡村旅游,造成旅游产品雷同,经营效益下降。有72%乡村旅游以农业旅游为主,如乡村生态旅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产品开发过多依赖农业资源、地区文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2)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全省乡村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点产品较单一,以棋牌娱乐、卡拉OK、赏花采果、品果等活动为主的达83.5%,大众化旅游产品居多,主要活动内容仍然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没有深度挖掘本土乡村文化内涵,产品深层次开发不高,缺乏高品位休闲娱乐项目和参与性休闲健身项目。同时农户之间大多是相互模仿,缺乏合理规划和创新,经营方式单调,管理不规范等。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不仅降低游客的满意度,而且造成乡村旅游经营户之间激烈的竞争,增大了市场风险。
(3)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处于城市的边缘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游客的需要,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室等公共设施简陋,75%的游客认为应该完善;电话亭几乎没有;63%的游客认为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这样导致一些乡村旅游点的档次低,难以留住游客,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4)乡村旅游经营缺乏市场理念
目前,全省大多数乡村旅游点经营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味道和价格上,而对于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特色农家风味、人居环境、服务水平,宣传促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放在重要位置考虑。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营理念,尤其是旅游经营管理能力。74.6%的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意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的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
三、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四川省乡村旅游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备大(下转第15页)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当前,要从以下五方面加强建设,才能推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一是提高认识,形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形成“政府引导,需求拉动,政策推动,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格局,构建 “城市支持农村,旅游业反辅农业”的良好局面;
二是科学规划,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由政府主持、旅游部门牵头、专家参与、各相关部门配合,制定一部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全省必须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拥有的资源特点和规模以及本地特色文化、区域环境、客源市场状况、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等因素,找到乡村资源的精髓并把它转化为产品;乡村旅游应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承载力,与当地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衔接起来,从而确定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道路,谋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最佳综合效益之路。
三是突出特色,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四川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灵魂,而文化是旅游深度发展的决定因素,它能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依托本地自然资源,把握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深入挖掘其农耕文化的内涵,着眼旅游市场需求,开发旅游者喜爱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名品和优品;如龙泉驿区利用水果特色,创造赏花品果品牌,蒲江利用名满全省郁金香、新都拥有飘香桂花创特色等。
四是狠抓乡村旅游的品牌营销。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客源争夺竞争空前激烈,旅游产品的品牌和知名度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至关重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除需要培植一批具有当地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宣传乡村旅游品牌。如条件成熟的乡村旅游区,可以组成乡村旅游集团,有针对性地到周边城市开展近中程旅游市场的专题促销,抢占乡村旅游市场的先机。
五是加强管理,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实施《四川省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的建设,不断完善和配套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乡村旅游向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档次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立新.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7(3)
[2] 2010年四川鄉村旅游收入489.60亿元[EB/OL].http://www.nongjiayuan.org/njljy/sc2010xcyzj.html
[3] 2011年“五一”假日旅游统计综述[EB/OL].http://www.itravelqq.com/2011/0503/135654.html
[4] 2016年四川乡村游收入统计预测分析[EB/OL].http://www.chinairn.com/doc/70300/700378.html
[5] 黄金周四川实现旅游总收入117.31亿元[EB/O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wODIyODA0.html
[6] 四川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收入313亿 吸纳就业人数近25万[EB/OL].http://lvyou.wanjingchina.com/a/201005/16/84-105861.htm
[7] 王晶亮.发展现代乡村旅游的作用与意义[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
[8] 王利红.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D].河南大学,2008(5)
[9] 陈翔.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9)
[10] 杨惠玲.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11)
[11] 华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5)
[12] 吴忠才、邓奠伦.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和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