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春
[摘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倡导的行动导向教学逐渐被我们所熟知和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职业目标,在与该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相应的主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及经验体系。在行动导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理解验证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负责意识,但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少被提及,从而使“行动导向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本文从此角度入手,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和方式上做一些反思。
[关键词] 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反思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69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08- 0102- 02
1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优势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指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比较适合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就业。
(2) 社会交往能力、工作方法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并不是通过某些专门的课程来传授,而是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行动导向”地习得。即通过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所以行动导向策略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3) 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2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教师必须具有和充实足够的知识能力来为学生进行任务设计。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所以在此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环节功能的缺失和疏漏会导致行动教学效果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1) 行动导向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由于任务的典型性、覆盖性不足将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掌握不够到位。比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行动导向教学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设计任务时重点不突出,覆盖的知识面不足,难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教师设计任务时,相互之间缺少交流与协作。例如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分离的情况下,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在课程中仍然是严格地相互割裂的。当这两类课程分别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承担,而这两组教师之间又缺乏足够的合作时,技术实践过程对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激发作用”,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的整合效应,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在地要求是完全打破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之间的界限,以工作任务为纽带把这两类知识整合到统一的课程中。
(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具有“完整行动模式”。按照“完整行动模式”组织教学,应尽可能要求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和评估,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不够到位,造成部分环节缺失。这样学生就不能完整地经历整个工作过程,使能力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也不够完整。
(4) 课业内容设计不到位。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观点,当把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整合到同一门课程中后,如果在这一门课程中,仍然把它们分为理论单元和实践单元,分阶段地分别予以学习,也是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机械理解,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该模式的精髓。比如现在有些专业课程,虽然这门课程中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验、实习,但这两部分内容明显地是分开来予以安排的,通常是在前面系统地阐述理论知识,然后在附录部分安排几个实验或实习。在这种课程内容组织模式中,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教学必然是割裂的。因此,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原理,在每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组织过程中,都应当按照该模式来展开课程内容。
(5) 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单向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并非意味着课程内容的组织只能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单向方式进行组织,而是主张从技术实践知识出发建立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后,应当重新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发挥技术理论知识对技术实践知识的促进作用。如此往复几个循环,才可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3针对出现问题的一些反思和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行动导向教学这一新的模式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综合起来,行动导向强调四大方面:一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学习活动要根据职业目标和职业典型工作过程来开展;四是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都可以在教学中选择性地运用。教师发挥的作用仍然是首位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改进并丰富教学方法。
(1) “项目教学”法。即在教学中选择一个核心课题,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此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非常高。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必须具备,还必须能够寻找到适合的用于教学的假设项目合同,说适合是指该项目应能涵盖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还必须在备课时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掌控在教师的视野之下。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则可以学习“行动导向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和优化学习测评方法。
(2) “头脑风暴”教学法。让参与者敞开思想,集体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最后对提出的设想逐一客观、连续地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对填鸭式理论学习的排斥,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潜能, 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向积极主动地学习。
(3)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动来学会处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给学生的行动提供生动的实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场景,让学生根据特定情景,预设不同角色,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不同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大胆做出技术动作,与其他同学交流。
总之,“行动导向”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基础,致力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对事物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此方法主张教学过程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负责意识,倡导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师生的双向互动。这依然需要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等等。所以,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都离不开教师,需要我们教师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且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愿意付出辛勤的汗水来学习、收集、设计并实施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汤巧英,丁荣涛. 高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 科教文汇,2009(6).
[2] 冯军,陈韵西.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 经济师,2011(8).
[3] 赵大伟.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 黑河学刊,2011(8).
[4] 陈颖,李虹,康永亮,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高职学报,2011(8).
[5] 蒋卫平.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 成人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