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调研报告

2012-04-29 16:45赵俊英
经济师 2012年8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赵俊英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文章对德州及周边地区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及“课证融合”方面的实践情况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以期探寻“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要求相融合,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课证融合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32-02

一、调研目的

高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如何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以后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相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将“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这一文件精神,推进了“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课证融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寻一种使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密切配合、培养既具有专业文化素养,又掌握综合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了解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需求情况,使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德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调查,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调研过程

1.调研对象:德州及周边地区的财政、税务部门、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企业和兄弟院校等诸多单位。

2.调研方法:调研以网络查询与实地走访、调查问卷与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

3.调研内容: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调查组从调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入手,对用人单位引进会计人员的各方面要求、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的要求以及兄弟院校“课证融合”方面的实践情况等诸多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信息资料。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对德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调研。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看,近年来,德州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围绕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两大低碳产业”的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迅速成长,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90%以上的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尤其今年以来,德州市抢抓国家、省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机遇,实施了以“凝聚信息创新动力,领航中小企业升级”为主题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航行动。到目前,全市有1200家中小企业使用了OA办公自动化软件,800多家企业采用了ERP信息化管理系统,180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建成8家大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扭转了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落后的状况。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业务可以实现系统化的计算机管理。因此,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计人员不能再是过去单一的“账房先生”,而是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分析解释会计信息,参与管理决策的综合型人才。

2.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的调研。为调查用人单位对所需会计人员的具体要求,从2010年7月-2011年8月,调研组利用寒暑假,选取德州及周边地区的财政、税务部门、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 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企业等一百多家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发放调研问卷328份,收回261份,样本行业范围广,具有一定代表性。(1)学历要求。目前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要求,要求有大专学历的明显较多,要求会计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13.2%,本科学历的企业占25.7%,大专学历占40.6%,中专学历占15.8%。这些数据反映了德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占主体地位的人才需求趋势,高职教育重技能,毕业生上手快,很多企业反映需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也说明,会计人才市场对我们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2)专业技能要求。据调查,由于各单位所属行业的性质、自身的规模、业务内容和数量以及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等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一般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都能按会计岗位群职责流程设置岗位,岗位齐全;而且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发展,大中型企业一般单独设立信息中心,与财务部并列,同属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管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都有信息中心负责,在财务部门内设有终端,财务部门只负责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使用。而小型企业因业务量较少,往往是合并减少岗位设置;甚至记账、报表、办税等一人身兼数职。相对于本地区企业情况而言,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希望引进的会计专业人员要在税务、审计、统计、财务预算、分析与决策、市场营销等方面也能胜任。在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调查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财务预算分析与决策等财务管理能力,税务、审计、统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具有计算机、外语技能的会计综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3)职业素质要求。从调查数据看出:90%以上的用人单位都注重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表明这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实现了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新会计业务的不断出现,全球企业的竞争加剧, 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以及会计处理的风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还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以及应变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质。

3.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研。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在就业压力面前,“文凭+技能等级证书”即“双证书制”已成为快速就业的基本条件,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就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单位在引进会计人员时要求他们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其次是对会计电算化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有些用人单位提到有注册会计师证优先考虑。

4.对各兄弟院校实施“课证融合”情况的调研。“课证融合”概念的提出到被各高职院校熟悉经历了十几年的历史,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推行双证制度。为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的思想和宗旨,尤其是社会对人才要求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纷纷推行双证制度,然而早期的双证制度仅仅局限于两种证书,甚至于很多学校为了赶时髦,求数字,不分专业,不论等级,只要拿到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和本专业的学历证书就行,严格意义上,这只能叫“双证并举”。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课证融合”。

推行“课证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实施“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不足。为更好的推行“课证融合”制度,我们进行了网络查询,并对德州周边地区各兄弟院校进行了走访座谈,以获得“课证融合”的先进经验,探寻“课证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据调查,在“课证融合”方面不乏做得成功的院校,诸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满意度和就业能力明显增强,近四年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9%,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9%以上。

滨州职业学院的会计专业“一线三点”课程体系,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构建以培养会计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一线”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对未来会计人才的需求,选取与会计岗位关联度较高的银行、保险、证券作为“三点”,加强就业能力拓展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淄博职业学院的“岗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的选取针对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服务企业的需要,既要完成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又要符合职业资格的任职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有些院校虽然也实行了双证制度,但在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不能适应未来市场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飞速变化,新的会计问题层出不穷,而课程具体内容的变更则相对滞后;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学校的教学方式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缺乏有机联系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没有跳出学科式教学的传统模式,仅仅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该专业应当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维持传统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补开考证课程。存在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培养“两张皮”、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欠缺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对会计行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1.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人才。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我们感受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适应德州会计电算化的职业环境发展趋势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会计专业技能水平,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技能;不仅要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基本素质;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应变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质。这就决定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人才需求趋势,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人才。

2.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还不能适应市场的会计需求,针对学生学历教育与职业证书培养脱节、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欠缺的现象,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进行“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围绕职业能力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职业资格课程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融合,制订“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制度与高职教育教学的真正融合。“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既符合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又是时代的现实选择,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课证融合”是高职教育的自身特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地得到广泛地推广。目前,“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也是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教学改革之一,在实践中会不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将它发展下去,让它成为我院专业建设中的亮点,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何静,陈春梅,余明辉.高职院校制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7

3.柏景岚.高职院校推行“双证融通”制度的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08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德州 253034)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德江县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知识产权案件在审判中有关证据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
基于课证融合的高职学前美术教学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曲阜市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调研报告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