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佑梅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尴尬:教者煞费苦心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出浑身解数,学生却常常手执笔杆,无从下手,只能搜肠刮肚地挤出一些词句来完成任务。教师“有所为”,学生“无所为”。然而,有时教学中不经意的“无意插柳”,却能使童心骤起,有时表面看似平淡的课堂,却能使学生生发创造的灵感,表达率真而精彩。
一、当作文成为一种责任
儿童的世界是充满幻想的,他们拥有童心、充满童趣,是天生的童话作家。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八》,要求用编写童话故事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改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作文前,我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察、访问、调查,了解小朋友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容易出现哪些不良的习惯。学生那认真劲儿,真有些像肩负神圣使命的记者:他们一会儿围着幼儿老师不停地问长问短,一本正经地作记录;一会儿和一些小朋友攀谈、询问,还真有些哥哥、姐姐的架势。
课上,学生纷纷汇报自己课前了解到的情况:孩子们有着怎样的不良习惯,诸如不讲卫生、看电视时间太长、丢三落四、不好的写字姿势、爱做危险的游戏,等等。他们还“如数家珍”,细说了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成为懂事的小大人了。
我看“时机成熟”,告诉学生:不良习惯有那么多的危害,小朋友的老师和家长该多着急,大家快来帮帮这些小朋友。可是怎么帮呢?想想用什么办法好?学生议论开了:谈话、讲道理、批评、强行命令……
这些是不是最好的办法呢?我拿出例文一耿新华同学的《肚子再也不疼了》。小朋友们读后知道,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中的小花猫因为不讲究卫生而肚子疼,后来在猫医生的帮助下,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肚子再也不疼了。
学生高兴起来,都认为耿新华的这个办法好。小朋友们都喜欢听童话故事,这就比讲道理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我告诉他们这样的童话故事他们也能编写,学生有些跃跃欲试。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自己的编写计划,相互较劲,唯恐自己编写的比别人差。
果然,学生的童话故事编得很有情趣,内容五彩缤纷。我感到很满意,趁势将这些童话故事集成《校园童话》,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帮助小朋友的责任,给了他们灵感和动力,让他们尝到作文的乐趣。
二、当作文成为一种体验
我带着准备好的教案走进教室,准备给六年级学生上习作——《童年的快乐》。上课了,我把文题写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回忆童年生活中的乐事。可是,一位学生小声嘀咕:哪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呀?老师的作业,爸爸妈妈的作业,休息日还得赶着去少年宫学习,哪有时间玩,哪敢玩啊?无“乐”好写。顿时,许多学生响应:就是,哪有多少快乐。我原来想对这些孩子进行一番教育:童年,快乐的事多了,只是你们没有留心,又转念一想:何不将作文题改为《请给我们童年的快乐》?
题目一改,学生顿时情绪高涨:老师,这好写。没等我多说什么,个个埋首伏案,奋笔疾书。不到半个小时,许多学生竟写出了语言恳切、生动感人的好文章来。
一位同学在文章前特意画了一幅漫画:一只小鸟呆呆地立在笼中,翅膀无力地垂了下来,双眼无助地看着笼子外面的世界。他在习作中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可知道,此时此刻的我就是这笼中的一只鸟儿。不知您看了这幅图有什么想法?向往飞行的自由是鸟儿的天性。我也一样啊!钢琴、奥数、作文辅导班的学习把我的业余时间挤得满满。你们每天的安排捆住了我的手脚。你可知道,坐在书桌前的我,看着窗外的春天的风景,听着飘在大街小巷的歌儿,我多么想“飞”啊!……
从他真挚的话语中,其他学生产生了共鸣,更加投入地给自己的作文“润色”。连平时作文枯燥、平淡的学生也不乏精彩的语句:篮球,瘪了;心爱的提琴,蒙上灰了;儿童乐园,找不到我的身影了……你未必相信,站在走廊上发发呆,也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课后,我悄悄地问一个学生:“这篇作文你为什么写得好?”他回答得挺干脆:“这个题目,我们有体验呀!”
三、当作文成为一种沟通
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寄托了学生对春天温暖而美好的向往。看,三月春风才吹起,学生就到处打听:什么时候春游啊?到哪里去春游啊?终于,学校正式宣布:下周四春游。一时间,学生欢呼雀跃,整天谈论的话题似乎都离不开春游:这次也不知会到哪里去,你打算带些什么东西去玩儿……问个没完没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习作二》,要学生写一份关于春游的建议书,我告诉学生:现在学校还没有确定春游的地点,想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学校推荐春游的地点,设计春游的路线,介绍各个景点的特色,安排游戏内容等。谁设计得好,就听谁的。
这一次,学生完全是主人,自己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来能没有热情吗?结果学生的作文交上来,真是各具特色,很有创意。
谁知,我又告诉学生:因另有特殊情况,春游活动改期,时间另行通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跌到了最低点,唉声叹气,作文课,也全然提不起精神。
我看到这个情景,当机立断:今天的作文,我们还写一写关于春游的事。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学校为什么决定暂停春游,一定很想去春游,那我们何不问问校长,何不把我们的想法跟他说说?也许还能有希望去呢?只要你们写得有理有据,校长没准会被你们打动的。
写这篇作文时,学生没有一点犯难的情绪,强烈的沟通欲望,明确的目的,春游成了作文内容的载体,成了沟通思想的话题。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最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有一个学生竟然还附上一张上次春游的照片,深情回忆那次春游时快乐,娓娓道来,以情动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没有想到,这篇作文还可以用他这样的方式写。
作文一旦被视为高难度、难驾驭的技术、技巧,学生就与之亲近不起来。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喜欢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有所为”而作文,更好地表达真实情感,还作文本来面目——为表情达意、社会交往、人际沟通服务。
不着痕迹地巧妙引导,顺从学生的心理,悄然把学生领入表达、与人交流、交往的意趣之中,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这是教师的“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