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飞
摘要: 在中学阶段,诗歌鉴赏需要学生理解意象及意境的基本内涵,并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继而在诗歌中鉴赏由诗人组合意象而形成的审美意境。
关键词: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1.引言
意象和意境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也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范畴。诗人往往借助意象的组合来形成一定的意境,表现出诗歌的审美艺术。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比重呈增加的趋势,常有选修的唐诗宋词教材来供学生课外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感知以意象构造的意境所形成的艺术魅力,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意象与意境的基本内涵
2.1意象
意象可以追溯到道家思想,即“得意忘言”等[1]。其中“意”是指人们主观感情作用于客观事物,是由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结合而产生的。在诗歌中表现为诗人以物象来替代诗人直接情感的表达。就目前我国对意象的理解含义基本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意象是一个整体,意象中的内容是主体和客体的结合;意象中有诗人的情感,意象并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包含着一定的情感意义。比如诗歌中常用的“残柳、夕阳、寒鸦”等这些意象都会包含诗人的情感,只有这样,诗人才能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意境;意象是一种艺术符号,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物化的形式。意象是诗人借助语言来表达情感的方式,例如“寒鸦”,本身只是一种艺术符号,但是诗人借助“寒鸦”这个艺术符号来表达诗人的感情,描绘出一种凄冷的意境。
2.2意境
意境是在意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由意象和客体创设的情境产生的一种审美境界。意境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堆砌。意境是在意象的基础上,形成意与境和谐的审美特征,让读者对诗人所呈现的审美意境产生共鸣。意境更强调的是整体审美特征的构建,而不是单个的意象[2]。
3.诗歌鉴赏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3.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首先,意象比较简单,意境比较复杂。就《天净沙·秋思》来举例,里面的枯藤、昏鸦、西风、瘦马等都是单个的意象,意象是由简单词语组成的,而意境则是所有意象组合而成的一个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一个整体的意象,将简单的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这就让整个诗歌形成了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一幅深秋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就全文来看,诗词的整篇都是意象的堆砌,但又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通过诗人艺术的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意境。其次,意象是通过一个个物象来进行表意的,在物象的基础上赋予诗人的情感,意象是主观上的物象。意象是可以感知的,是实在存在的。而意境强调的是一种境界,是抽象的,主要表现为意象组合形成的一种氛围。最后,在文学的创作中,意象先于意境产生。在诗歌的创作中,会先有意象显示在诗人的头脑中,然后诗人将其排列组合形成一定的意境。在诗歌鉴赏中,首先映入读者眼中的是一个个的意象,只有读者在深入的阅读中才会领略到诗人所勾勒的意境,从而产生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
意象和意境对于中学生而言是比较容易混淆的词汇,属于不同的美学范畴,同时又各有特点和审美特征。意象和意境总体上表现为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意象都可以组合成意境,要有选择的意象组合才能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赖的关系,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同时意境是意象组合的审美升华。
3.2诗歌中意与境的关系
中学诗歌鉴赏中比较常用的意与境的关系,需要中学生掌握的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首先,情随景生。这种诗歌主要表现为诗人并没有明确表示出情感,而是在生活中因为某种事物而产生一定的感情,进而触景生情,诗人借助诗歌中的意象而形成一定的意境,并把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其次,移情入景。诗人想要表达某种情感,但是需要借助一定的事物来表达,就将自己的感情通过意象来灌输到事物中,并借助意境的组合来表达。这种诗歌往往只是单纯景物的描写,但是通过景物的堆砌形成表达诗人情感的意境,做到情景交融。最后,因情造景。作者因为情感的抒发,而虚拟出一定的意象及意境出来,通过虚设的意境,诗人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思。无论哪种意与境的关系,好的诗词总是能做到情景交融,在意象的组合中,在形成的意境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形成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从而形成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审美特征。
4.结语
在中学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中关于意象和意境的理论,让学生在掌握诗歌中意象和意境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了解诗歌中诗人所形成的审美意境,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霞.意象、意境与诗歌鉴赏[J].实体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06):38.
[2]宗源.诗歌鉴赏中意象与意境的观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