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2012-04-29 13:59:31宋清洁
大学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生命院校高职

宋清洁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生命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加强生命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077-02

自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以来,生命教育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内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形式和意义等进行了界定和思考。在高职院校里,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联系密切。如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从问卷调查看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状态和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情况,2011年8月,笔者对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抽样方式,涉及2所公办、3所民办高职院校的3个年级、13个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问卷12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14份(男生450份,女生864份)。问卷内容包括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自杀、死亡的态度,对大学生活的态度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在生命观方面,98%的学生认为生命可贵;遇到挫折时,19%的学生有过结束生命的念头,5%的学生经常有,76%的学生从来没有过;15%的学生曾考虑通过自杀来解决问题,2%的学生曾认真想过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以上数据表明,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有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价值观,但有少部分学生生命观淡薄。

在遇到生命问题时的咨询对象上,45%的学生选朋友,44%的学生选父母,11%的学生选同学,没有学生选择辅导员或其他老师;对于开设生命教育课程,90%的学生认为几乎没开展,10%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开展;对于在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中,死亡观是否经常提及,50%的学生认为有时会谈到,10%则认为很少会提到,40%的学生认为从来不会提起。以上数据表明,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看,职业院校学生的生命教育普遍缺失,没有得到重视。

有30%的学生对死亡很恐惧,40%的学生认为死亡只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当亲人或朋友不幸死亡时,91%的学生会非常悲痛,认为简直无法面对;对于死亡可以结束所有的烦恼,10%的学生不同意,60%的学生中立。以上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没有科学地认识死亡现象,对死亡有模糊认识和强烈的恐惧认识,特别是很难面对亲人或朋友的死亡。

在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应包括的内容(多选)上,93%的学生选择科学生命观教育,86%的学生选择健全人格,97%的学生选择自我情绪管理,87%的学生选择良好的职业心理。以上数据表明,以科学生命观、生命价值观、健全人格、自我情绪管理和良好职业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得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普遍认同。

二、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学业方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差;就业方面,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残酷,就业理想与实际之间的落差大;生活方面,家庭经济困难,为生活所迫;人际交往方面,自我封闭,不喜欢向人表述;恋爱方面,恋爱观念狭隘,为情所困;价值取向方面,看重钱权名利,信仰缺失,精神空虚;性格方面,内向自卑,自信不足;意志品质方面,耐挫能力差,意志薄弱。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发展变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思想道德水准出现滑坡,精神情感物化严重。在此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除了能更加开阔视野、获得更大信息量、接收到正面思想观念的熏陶以外,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受到随之而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的冲击侵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意识。

(二)人才培养定位的局限

高职院校一直以培养学生成为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教育学生掌握知识信息和职业技能,缺少人文关怀,生命教育缺位,导致学生生命概念模糊,生命意识淡漠,生命价值观念扭曲。

(三)家庭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的家长总体来说知识水平不高,大部分精力用于改善家中经济状况,想方设法给予子女优良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但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不恰当,他们对子女的学业和成才寄予厚望,客观上也使子女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家长缺少与子女之间的心灵沟通,尤其是子女处于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时期,有的家长意识不到、有的家长意识到了却没有采取相应调整措施,有的即便采取措施但效果也不明显。

(四)学生自身因素

高考失利后被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伴有自卑、厌学、焦虑等情绪,在其生命成长过程中存有不少困惑,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较差,对自身缺乏正确的判断,自卑、自负、盲目自大等,这使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思想封闭起来,不轻易表露,出现闭锁心理,阻碍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的基点应是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生命教育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要求。高职院校首先须转变教育观念,消除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不被重视这一盲区。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本,而以学生为本的前提和基础是以学生生命为本,学生生命是最宝贵的,有了生命才能去探讨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载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高职院校学制相对较短,挖掘思政课程的教学潜能,把课程安排紧凑些,增设生命教育专题课时,是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也应融入生命教育内容,形成教书育人的同时强化对生命教育的氛围。

(三)加强师资专项培训

教师对生命的态度,直接影响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意识,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专项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生命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他们的生命教育经验。另外,还应采取措施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生命教育意识,形成全员重视生命教育、全过程重视生命教育的氛围,使生命教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

(四)注重校园文化引导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和有利因素,营造积极、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使学生耳濡目染后自然而然地接受生命教育。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感外,校园环境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以及通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优化彰显教育的生命关怀,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每个细节,都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加强心理疏导

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倾诉烦恼的机会和空间,加强对学生心理的认知疏导,让学生明确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失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辅导学生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教会学生疏通生命纠结的方法,提升生命质量。

(六)加强生命教育理论研究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还应切实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结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深层背景探究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意义等,构建出不断丰富发展的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理论体系,进而指导生命教育实践,推动生命教育发展。

(七)形成家庭、社会、学校合力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学制短更使得高职院校凭一己之力难以缓解所面对的重大压力,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家长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生命教育;社会应当承认因人而异个性化教育而不整齐划一,给孩子一个健康、宽松的成长环境;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推动生命教育发展,增强生命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在生命化教育的指引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创新,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张声远.生命教育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05,(3).

[2]李游.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1,(3).

[3]左玮玮,汤捷.高职大学生生命价值认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发展,2012,(1).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生命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