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的建议

2012-04-29 11:28王延辉李宁高忠伟
北方经济 2012年8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议区域

王延辉 李宁 高忠伟

【摘要】本文针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分析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在地震中的破坏特征和破坏形式,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基础设施;抗震保障;建议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区域交通中,具有一定的抗震防灾能力,并能在灾中及灾后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进行救灾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水运航道、管道等设施。地震中我们要首先保证这些生命通道的可达性,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生命救援。

一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主要特点

第一,公共性和公益性。服务范围广,服务人口多,能确保居民正常生活,维持城市基本机能。第二,系统性。交通基础设施不是指单个建筑物或构筑物,而是系统所有设施的集合。第三,整体不可分割性。如果联接区域的其中一种交通基础设施某个点遭受地震破坏,那么就会降低整个网络的可靠性,甚至会影响其他基础设施发挥效能。第四,长期性。第五,间接性。投资效益分散在服务对象上。

二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特征

第一,震害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基础设施结构类型多样,有地下的、半地下的和地面上的结构,也有基础长或者跨越较大的结构,破坏时难以预测整体震害的具体形式及其发展方向。第二,震害的扩散性和连锁性。震害造成的次生灾害十分严重。第三,周围地基运动造成震害,一般指地面强烈运动致使地基失效和变形而造成的基础设施破坏。

三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形式

不同种类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具体震害形式是不同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震害形式主要包括:一是铁路车辆脱轨,轨道蛇曲变形,路基龟裂或滑坡,桥头路堤塌陷造成轨排悬空,通信与信号系统破坏等。二是公路或街道出现各种形状或方向的裂缝,路面隆起、下陷、断裂,路基滑坡,路肩破裂,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高架桥震坏导致落桥、落桁等。三是公路桥梁与铁路桥落桥或落桁,梁、框架构件或护栏破坏,支承及其组件破坏,桥墩龟裂、表层剥落、压曲、倾斜、移位、倒地等。四是港湾码头岸坡下沉、前移、滑坡,接岸结构变形、下沉,龟裂,各类桩柱龟裂、倾斜、倒落,喷砂冒水及其引起的各种震害泊地出现裂缝等。五是飞机场指挥塔及导航、通信系统震坏,飞机坡道出现裂缝等。六是水运航道堵塞、断航、航道设施破坏、水运基础设施破坏等。七是管道破坏形式。主要有管道折断、接口脱开、管体破裂、承插口裂缝等。

四 提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的建议

1.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

一是应按规范合理选址,尽量排除掉古河道、危险活动带、容易发生滑坡等不符合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避免选择饱和状态疏松粉、细砂或粉土,软弱粘性土等在强震下易发生液化破坏的地基土。二是应设置紧急疏散道路,以提高交通恢复。三是根据新的破坏形式,及时调整相应的设计规范。四是采用消震隔震技术,增加一些隔振垫或者阻尼器,能较大程度地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灾害。

2.完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要符合城市规划中的抗震防灾基本目标。遇到多发普通地震,区域基础设施一般功能要正常;遇到符合当地设防标准的地震,区域城市的一般交通基础设施及功能基本正常。遇到罕遇地震,区域城市功能不能瘫痪,要害系统和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不遭受破坏,不发生严重次生灾害。

3.加大减灾科研力度,建立数字减灾系统

区域中建立防灾减灾研究中心,为区域减灾进行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编制并定期修编城市减灾规划,并依法实施;更新和完善灾害监测系统和灾害信息网络,建立大型灾害信息数据库;对区域生命线工程进行灾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发高科技在区域抗震防灾中的应用,建立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减灾系统。

4.加强重要基础设施抗震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设区域基础设施空间信息

结合我国目前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重要基础设施灾害防治、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区域基础设施物抵御地震的能力。针对区域基础设施在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抗震技术研究及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减灾技术研究。

5.进行重大项目安全性评价

我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特别是与人民生活和震后救灾有密切关系的生命线工程设施和设备,防护措施较差,因此发展城市交通枢纽安全评价、大型公用设施的安全性评价、危险源潜在区域安全评价等对结构在使用期间的安全监测与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6.完善防灾法律体系,开展区域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完善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减灾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略在减灾工作中的体现。综合防灾减灾立法的指导方针是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各种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坚持全面建立和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防灾减灾的立法和执法监督部门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明君、鲍苏新.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评价指标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1)

[2]宋波、黄世敏.现代城市灾害与减灾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等.汶川地震公路震害图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图片集[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建议区域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建议答复应该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