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茅檐草

2012-04-29 11:26路来森
吉林农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茅檐草间雨帘

路来森

记忆里,茅檐草总是那样的黑,阳光下,却映着一些油质的亮色。岁月的皴染,是那样的深刻而宁静。

乡居的日子里,年龄尚小,常常会欢喜地看着房前的茅檐草。毫无理由,只因屋檐就在跟前,站在庭院中,举首即能望见。在一个个早晨,或者黄昏。

母亲在堂屋中做饭,风箱拉得咕嗒咕哒地响。锅底下燃烧的是柴草,一股股黄浓的烟,从堂屋门口冒出来,然后,穿过茅檐草的空隙,逸向空中。茅檐草很密,草隙也密,浓烟便被梳理成一缕缕,一丝丝,成为了一种苍青色。苍青色的烟,轻而淡,袅袅娜娜的,柔软而缠绵,像缠绕在心间的理不清的思绪。这种情状的烟,似乎更具备一种“炊烟”的特质。我常常凝神看着这丝丝缕缕的炊烟,在檐草间飘逸,然后,散逝在杳渺的蓝天里,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兴奋。觉得很美,美在何处,又无从说起。大约,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就是这样,所有的一切,只是存在在一种感觉中。

檐草间的烟散去的时候,母亲的风箱声早停了。我知道,吃饭的时间到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茅檐草,在我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它的黏稠的烟火味。

夏天里,雨水多。天空中偶然飘过一块云,大地上也许就会落下一场雨。

落雨的时候,我们大多憋在家中,隔窗望雨。想来,对于孩子来说,那里面是有一种忧郁的闲适和惬意的。望雨,首先盈目的自然是茅檐草的雨景。雨越下越大,檐草上落下的雨,成了一条条线,一条条线排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幕幕“雨帘”。透过“雨帘”望去,庭院中是弥漫的水汽和雾气,那种隔而不隔的朦胧情景,仿佛一幅青烟水墨,有着神话般的境界,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憧憬。孩子们,经常会因此启窗,把手伸出窗外,伸进“雨帘”之中,任凭那一根根雨线,冲淌进手心中,滋生出一种麻酥酥的痒痛,“痛”成一种铭心刻骨的童年记忆。像我这样,常常在回忆中再现那些童年的温情和美好。“大半生,清空对雨帘”,后来读到这样的句子,心绪里就难免生一份湿湿的怅惘。一场急骤的雨,当是另一番景象,茅檐草流淌的,不再是雨滴,不再是雨线,而是倾泻一檐瀑布。看不到庭院内的景象,天地混沌,壮观而惊骇。人在室内,完全被满天的雨裹住了,常常是缩着身子,仿佛急需要一场熨帖的温暖。不过,每在此种情景之下,我还是会隔窗望着,固执而倔强,执意要洞穿那盛大的茅檐瀑布,做一次生命的穿透。我的这种“倔强”,影响了我的一生,大多能在情急的形势下,保持一份淡然的冷静。

一天天,一年年地下来,茅檐草日趋陈旧,像所有的生命那样,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败。陈腐的日子,使它的颜色越来越黑, 败如絮。剩下的只有那不渝的坚守。坚守衰败中的那一份寂寞,腐朽中的那一份无奈。寂寥的日子,只有风轻轻地拂过,留下,或者带走一些尘埃,一些落寞的时光。也许,某一天,会有一粒草籽落在屋檐上,然后,生长成一棵莠草,从春到秋,摇摇曳曳的,直至生命的枯萎。也许,某一天,会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望着那棵枯萎的莠草,发出生命如斯的一声叹息。悲凉油然而生,觉得世事大抵如此:该去的是都要去的,旧的消失,才会有新的诞生。情味,是淡而愈永的。

如今,房屋都变成了楼房瓦屋,已然很少见到覆草的房屋了。茅檐草,已成为记忆中的影像。我常常忆及它,是因为它最具有乡村的味道,是我回望故乡的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檐草、雨滴、炊烟、麻雀、雪霰,还有掠过茅檐的风……

猜你喜欢
茅檐草间雨帘
邱秉源
人勤柴门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书湖阴先生壁二苜·其一
草间情话
王世旺
春归
这两幅画中有五处不同,你能找出来吗?
捉片乌云做雨帘
三月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