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勇
摘 要: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对于承接地来说,则是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客观上存在接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加快湖北省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在产业承接过程中,湖北省既有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正面效应,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湖北省应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监管体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创新。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部崛起;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67-02.5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是国家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转移对象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客观上存在接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湖北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加快湖北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湖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湖北省是东西南北各省区的交汇点,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是进军内陆市场的“桥头堡”,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市场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力,可辐射到广大的中部市场和内陆市场。不仅可凭借区位优势,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而且可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驱动型产业转移,从而为国内外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资源环境优势
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是吸引外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湖北省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材料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能源,生态优良,环境容量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大;拥有较多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利于集聚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可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三)产业优势
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湖北省是老工业基地,工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大工业基础居中部地区领先地位,汽车、冶金、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汽车产业已形成十堰—襄樊—武汉规模和实力强大的汽车工业走廊,汽车生产已形成重、中、轻有机结合,改装车与零配件配套的系列,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这些优势使得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具有较强的产业吸纳和融合能力。
(四)人才和科技优势
湖北省是科教大省,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不仅有廉价的劳动力,而且有大批高素质的职业型、技能型和科研型人才。湖北省还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较集中的省份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部分领域的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政策优势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使得湖北省在制度创新、发展资本市场和产业布局上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和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六)市场优势
2008 年,湖北省成为全国“万亿GDP 俱乐部”成员;2009 年,GDP 增长速度继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未来仍将处于可持续超越的关键时期。湖北省有6 000 万人口,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自2006 年以来,该省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的增速明显超过了重工业,消费品产业已成为全省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仅有内需强劲的市场优势,还有抢占中西部市场的优势。
二、湖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风险分析
(一)比较优势陷阱的风险
长期以来,受“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一直把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视为湖北省的比较优势,并相应地承接众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加之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严重供过于求,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日渐下降,它们赖以生存的低成本等“比较优势” 越来越不成其为“优势”,从而导致比较优势陷阱。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但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反而成为了落后的地区。在产业承接中,固然可以通过这些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的产业,进行产业布局,虽然总能获得一些利益,但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受到约束,从而面临比较优势陷阱的威胁。
(二)人口流动压力增大的风险产业
从一个区域转到另一区域必然伴随着人口的流动,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将会导致以前外出务工的人员随着产业转移的浪潮返回湖北。同时,许多谋求发展的人也会被吸引到湖北来,这样,由人口增加而产生的问题便接踵而来。一方面,人口增加将会导致现有的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低下。东部产业从2005 年开始陆续向外转移,湖北省的常住人口从2006 年开始逐步回升,到2008 年末已经超过了2005 年的水平。产业承接带来了湖北省的人口大量增加,但人口的增加并没有相应的公共设施与其配套,以武汉为例,交通设施、环境构建已经成为武汉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人口增加将会导致土地和住房问题紧张,影响社会稳定。随着产业承接和人口流动的加快,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
资本总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哪里利润高、资本项目就会落户到哪里。在利润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转移产业的选择往往会是利润而不是生态环境保护。例如,沿海发达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导致外国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大量流入本地,限制了新兴产业的落地生根,使其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湖北拥有众多的未开发、未污染的山水资源,是全国的千湖之省,环境优势明显。然而,在湖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有众多企业属于沿海禁止发展、具有较大污染且产能落后的产业,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往往对这些项目把关不严,盲目招商,难以兼顾环保,从而对湖北省的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强大的生态胁迫效应。
(四)集群化引致的市场风险
产业集群是“狼与狈的合作”,它是通过集群中纵横交织的有效联系机制,强化专业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效应。产业集聚使得沿海等发达地区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天优势”,即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以目前的经济技术实力,沿海等发达地区很难将整个生产协作网络转移到湖北省等欠发达地区,而只将单个企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由于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相对落后,短时间内无法组建起良好的生产协作网络,企业会因脱离生产协作网络而无所适从,从而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五)产业结构失衡的风险
产业承接中,由于承接地在接受产业转移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焦虑、功利心态,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往往不加分辨地引入各种产业,对于其是否适合本地区发展则有欠考虑。因此,很可能使得本地区产业结构失去应有的层次性和合理性,导致产业结构失衡的风险。目前,湖北省仍然存在着传统产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慢、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布局结构分散等结构性问题。湖北省在这次产业承接中,如果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产业承接规划而一味盲目承接,就会使原有的结构问题雪上加霜,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加剧。
三、湖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措施
(一)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省政府在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政策的随意性大且不稳定、审批手续复杂、政策透明度差、办事效率低下、乱收费乱罚款等。因此,湖北省政府应该大力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科学地规划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进“保姆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和效率,全力打造信用政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流程。同时,要打破积淀多年的潜规则,建立完整的投资服务体系,切实为外来投资者做好产业推介和投资咨询服务,及时高效地处理转移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产业承接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虽然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大多数资源存在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资源优势没有能够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湖北省在产业承接中要围绕资源开发,大力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从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湖北省的资源加工型产业。相对沿海地区,湖北省具有综合成本低廉的优势,不仅工业用地、工业用水用电等价格远低于沿海地区,更重要的是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对湖北承接和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机电加工等产业十分有利,同时也能增加省内的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三)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监管体系
考虑到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将要面临的诸多生态技术问题,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作用,以节能减排技术、循环利用技术、污染防治技术等为攻关方向,切实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要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切实保护好环境,首先就要明确目标,只有建立了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设置了安全评价标准,才能将环境问题具体化,才能立即发现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四)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首先,要发挥湖北省的科教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鼓励机制,鼓励企业在产品、技术、经营上创新。一方面要设立专项科研资金,另一方面要让科技成果与员工的工资挂钩,刺激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其次,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氛围,组织关于创新思维与方法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加强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方面的培养,引起员工的创新倾向。再次,要大力整合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科技成果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省各地方和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转移、技术咨询、企业成长顾问等各项服务,使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谋求新一轮的发展。
(五)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一,应利用湖北工农业基础条件比较好、具有较强的产业吸纳和融合能力的优势,重点培育现有的优势骨干企业,完善其产业链,带动上游和下游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二,发展本地配套协作企业,培植配套产业的“小巨人”,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放大产业集群效应。第三,注重塑造专业化竞争优势,发展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湖北省应以高新区为主要载体,以现有产业集群为依托,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生物制药业以及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集群,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来鄂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红.承接产业专业与政府的生态选择[J].桂海论丛,2008,(2).
[2]刘蕲冈,卢才瑜.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8,(9).
[3]蒋满元.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府生态责任与生态政策选择问题探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4]李翠军.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9,(4).
[5]胡新良.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分析及路径选择[J].企业家天地,2009,(7).
[6]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承接东部产业的中西部环境优化及政策[J].改革,2006,(7).[责任编辑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