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转型期党的思想建设

2012-04-29 00:44潘晓
北方经济 2012年8期
关键词:利益党员思想

潘晓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格局呈复杂态势。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开放型的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利益格局剧烈碰撞、调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经济社会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利益要求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一 社会转型期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1.利益的差异易导致党内思想和行为上的分离

在相当长时间里,党员所获得的利益基本处于均等状态。而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作用发挥,利益的多元化多样性变得日益明显。党员队伍中的利益差异,伴随着经济转轨过程而出现。目前党的队伍中,党员之间收益差距拉开,经济地位相应变化,这引发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党员之间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

2.动力源的倾斜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的充分体现

共产党人历来讲理想、讲信念、这是其不懈追求的动力源。过去确实靠这种动力源释放了无限的能量,依靠革命理想和信念团结起浩大队伍,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在建立新体制的过程中,人们的动力源发生了倾斜,新的激励机制正以“利益”为基座和指向重新建构,使得思想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3.转型初始的畸形表现严重损害了党的传统形象

社会转型初期,市场经济发育很不成熟,统一规范的市场尚未形成,因而,市场经济要求遵循的竞争性、平等性、自主性、开放性等原则尚未充分得到体现,这势必要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良性作用的机制造成极大的抑制。当今有些党员干部中的求利心理表现得格外突出,企盼自身迅速致富的欲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高亢。这种在畸形环境中萌生的求利欲望,有着向投机心理转化的内在冲动,极易导致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种扭曲和变态的求利行为严重影响了党内的政治生活。

二 社会转型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述社会转型期党的思想建设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在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思想建设上,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把握思想建设的正确方向,正确认识和处理一些重要的辩证关系

一是把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的关系。在处理多元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形态的关系上,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坚持两个文明同步抓、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这一主旋律问题上防止出现低迷现象,即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问题上腰杆子要硬不能软。

二是把握运用利益手段与强化思想教育功能的关系。既要纠正那种完全排斥利益因素的习惯做法,又不能忽视和弱化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的功能作用,从“言不及利”走向“言必及利”的另一端,出现重利轻义的倾向。同时,对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因素,要增强免疫能力,该抵制的要坚决抵制,不可一味迎合。

2.不断改进党员思想教育的内容,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与党员思想变化不相适应,是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党员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内容的更新和适应。在教育内容的安排设置上,应围绕党员的政治目标,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力求使教育内容与改革开放的形势相适应,与本单位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和要求相适应,与党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进步的规律相适应,并且把党员的宗旨观、利益观、生活观作为党员教育的重点,确保党员在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影响面前不困惑,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不失节,从而牢固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不能停留在大而化之地讲述理论原则上,必须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即所有党员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作出牺牲。二是区别性原则。即在落实普遍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党员在教育上要有所区别,不能使思想教育千篇一律。三是重点性原则。即针对性原则。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例如,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解决权力观的问题,正确认识权力所有、权力目的、权力态度;青年党员要注意处理好党性与个性的关系,把坚持党性放在第一位,在党性的指导和约束下丰富和发展健康的个性。总之,思想教育要以注重效果为目的。

3.把思想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思想教育对党员的影响和塑造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与政策导向、制度约束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思想教育要与政策导向相结合。生活中因实际利益引发的许多思想问题很多,往往是与制定的政策有关。某些具体政策的不完善和执行中的偏差,会引起分配不公,引起一些人心理失衡,并由此产生种种消极情绪。对这类问题,仅靠正面教育,不进行适度的政策纠偏是很难奏效的。政策导向和思想教育一旦形成“两股道上跑的车”,就会极大削弱思想教育的效力。因此,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就是让政策在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奉献精神方面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对那些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一方面给予精神奖励,一方面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就有助于形成正气,抵制歪风,在全系统形成良好风气。其次,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实践证明,教育只对那些愿意或尚能接受教育的党员起作用,对那些根本不愿接受教育或一心想利用党员身份捞取个人好处的人,其效果微乎其微。即使对大多数党员,仅靠思想道德力量去抵御错误思想侵蚀和各种物质利益诱惑也是不够的,必须把思想教育启发的自觉性与制度的外在约束性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利益党员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思想与“剑”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