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不断革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尝试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在追求新学习方法的同时,却发现课堂生态严重失调,课堂生命力也严重缺乏。生态教学理念将指引我们走出迷惘,构建生态主义课堂,体现人文关怀,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教学效率;生态主义;生态课堂;减负
课堂,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个体和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是充满活力的。学生作为主体人,则是最具有活力的:在课堂中交流着思想和情感,激发着生命活力,凸显其独特人性,唤醒自由天性,展现多彩自我。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学生被动参与、被动接受、压抑个性、丧失灵性,课堂缺乏继续发展的生命力,课堂生态失调,引发了“生态化课堂”的大讨论。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
“生态课堂”指的是从生物学的“生态系统”这一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生态课堂”就是将师生课堂及其他种种要素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待课堂中的每一个要素。
教师和学生是“生物成分”。教室环境、课桌椅、黑板、粉笔、多媒体等设施是“非生物成分”。 知识就像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流动的“能量”——知识,与自然生态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生态中能量随着生态循环不断地流失。而在课堂中,知识会随着师生的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不但没有流失,而且在总量上越来越丰富,并且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新知识。
二、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课堂就是建立在“生态理论”的基础上的一个新理念,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既有生物又有非生物,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动态也有静态的,这些因子相互依赖、和谐共生形成教学氛围。生态化课堂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1. 人文主义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平台,所以从生态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更多的关爱。一些环境要素为学生的发展而建设,如物质方面的教室布置、教科书、作业本等,以及非物质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任务、课堂提问等,这些课堂生态元素都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来进行建设。而在生态课堂中,课堂生态主体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是课堂生态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吸收、消费者,教师就是知识的生产、传播者。所以从生态发展角度来讲,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更多关怀,同时也要给教师关怀,使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对于这两大角色,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
2. 个性张扬
课堂生态中,要使生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张扬其个体的个性,实现个体多样化。其多样性不仅仅在于学生应该顺其发展,发挥其个性,同时也倡导教师也具备个性张扬的特点。
3. 真情演绎
课堂生态和自然生态不同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感情的,所以课堂生态必须要求教师和学生的真情演绎。
三、生态课堂的主要策略
教育生态学认为,课堂应该是一种平等、开放、和谐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要遵循教育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链法则,而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促进教学的生态化。
1. 教学设计弹性化
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教,而教的结果是将每位学生成为教师预设中的“标准配件”,压制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不符合生态的发展规律,已不为教师所提倡。在生态课堂的实施中,必须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如课堂上学生对某一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兴趣非常大,而这却是教师在设计中未料及的。从生态角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自身关注的也就是兴趣所在,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抹杀这一过程,将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的生态发展。反之,如果顺应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那势必会对课堂设计结构造成混乱。当然,前者是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教师会选择后者,这也说明教师要临时进行弹性设计后半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所以与其临时进行弹性设计教学,不如预先弹性设计。
生态课堂要求构建开放的课堂,关注生态,关注生命,这就必须要求设计弹性的教学。只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才能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才能体现人文主义;也只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乐趣;也只有弹性设计,才能充分张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使生命顺其自然发展,才能体现生态多样化。
2. 课堂资源生成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事先预备大量的教学资源,而很多教师却缺乏对课堂资源的关注和生成。课堂资源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正面的、反面的,以及和课堂有关的、无关的一些话语、动作等。简言之,学生的一切课堂活动都可以称为课堂资源。
生成课堂资源,利用课堂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投入课堂,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教师做了精彩的导入后,一名学生调皮地说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方水土养两方人,教师迅即将目光转移至该生。为了体现生态课堂理念,关爱学生,教师选择了将这一课堂资源生成为能为本课学习提供帮助的资源。教师接道:那三方水土呢?四方呢?学生照样画葫芦,仿照回答。教师承转,其实我们今天所学的就是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地方人们的生产、生活特色。这样的一个动态生成,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归课堂,还展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教师的肚量和魅力,增进了师生间的情谊,有利于课堂教学,使之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对课堂资源的生成,不仅是生态课堂关注生命,重视每一生态因子的理念,还可以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达成教学的目标。
3. 教学评价多元化、个性化
生态课堂要求对学生人文主义关怀,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度,给学生更多的个性空间和真情演绎余地。在具体实施中,教学评价能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合理、单一的教学评价只会使学生失去对课堂、学科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所以课堂评价是生态课堂的保障。
生态课堂要求教学评价不仅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也注重学习结果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理念。
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能促使生态课堂主体——学生更能感受到人文主义关怀,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真情演绎,从而张扬学生个性,使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
总之,生态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重在关注学生,张扬学生个性,循着学生自然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使其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生生不息,活力盎然。
参考文献:
[1]孙芙蓉.国外课堂生态研究与启示[J].比
较教育研究,2006(10) .
[2]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M].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9 .
(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