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

2012-04-29 01:26:56余显斌
文史月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山西人晋商

余显斌

“黄河弯弯的河曲县,三亲六眷漫绥远。二姑舅啊三老爷,八百里河套葬祖先。千年黄河水不清,跑口外跑了几代人。千年的黄河滚泥沙,走了大人走娃娃。娃娃走成朽老汉,老汉走成穷光蛋。辈辈坟里不埋男,穷骨头撒在土墨川。寡妇上坟泪长流,谁人留下走西口。”

古老的民歌,在苍凉浑厚的土地上盘旋,把走西口的苦况,走西口的凄惶,走西口的苍凉,抛给白云听,可白云悠悠地飘远了;唱给大山听,大山亘古如斯,从不动容;唱给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听,黄河水却承载着千年的洪荒,向远方滚滚而去了。

只有山歌,在这块荒凉的大地上流浪。只有一匹匹骡马,和一个个晃动的黑点,在天边晃动,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走向历史深处。

一、走西口!走西口!谁人留下个走西口?

山西民歌极盛,唱走西口的更多。在巷闾间行走,在黄土地上徘徊,突然就会响起一声粗哑、雄浑的唱腔,让人一时驻足。侧耳倾听,保不准唱的就是走西口。

民谚道:“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有一首民歌明明白白地唱出了走西口的原因:“咸丰正五年,山西它遭年限(灾年)。二姑舅捎来一封信,他说西口外好收成。”一句话,走西口,是生活的逼迫。山西北部,环境恶劣,地瘠民贫,干旱频仍,百姓耕种多,收成少。要找一条生路,只有走口外。

除了灾荒歉收外,走西口,还有以下原因。

首先,人口激增,土地锐减。清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口随之暴涨,形成人地之间的尖锐矛盾。乾隆十八年(1753年),全国人口约18000万人,民田约70811万亩,人均占地约4亩;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人口约为20983万人,耕地约74144万亩,人均耕地约3.53亩。人口相对过剩,耕地相对锐减,百姓无田可耕,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地旷人稀的内蒙地区。

其次,蒙古生产方式单一,需要改革。游牧民族经济单一,且极不稳定,只是游牧,不会耕作。为此,蒙古地方官向清政府“乞发边内汉人与蒙古一同耕种”。因此,靠近内蒙古中西部的山西、陕西等地贫农就来到口外,一方面维持了自己生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蒙地农业开发。

再次,国家一统,天下一家。建国初,清廷严禁中原百姓出关;大一统后,为了促进蒙古发展,也为了减轻中原土地压力,政府采取“借地养民”和“放垦政策”。雍正年间,明确规定,内地灾民,可以往口外蒙地开垦谋生,并指出其意义:“惟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嗣后各省,凡有可耕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清政府的鼓励,无疑对走西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到乾嘉时期,“出口垦荒者,动辄以千万记”。

走西口,究竟走向哪儿,我想,开始的时候,大概就是找一处能吃口饱饭的地方。那时候,地旷人稀的口外,也就是蒙古,是谋生的山西人首选之地。

于是,“走咧——”随着一声悠长而又无奈的吆喝,山西人挎上褡裢,赶着骡马,走向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地。

今天,历史的风烟已经淡定,岁月的尘灰覆盖了走西口的人们的脚印和骡马的铃声,只有走西口的山歌,还偶尔地在山梁上、山沟里响起。我们不禁要问,西口究竟在哪儿?山西人是怎么走西口的?

山西人走口外,大致有两条古道: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另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再进入蒙古。所以,当时有言:“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走西口,则指杀虎口。

杀虎口,位于晋蒙两省交界处,属山西省,自古是军事重镇,清《朔平府志》云:“杀虎口乃直北之要冲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历史上,这儿曾阻击过瓦剌,打败过蒙古俺答汗之子辛爱,是两个民族冲突的紧要关口,也是民族和好后,进行贸易的关口。原名杀胡口,后来,蒙汉两族和好,改名杀虎口。

山西人,就是从这儿走出去,从中原走到关东,走到关外。

山西北部,有座小城,叫河曲,和内蒙古隔河相望。这儿至今有一个风俗,每年七月十五日,要在黄河上放365盏麻纸灯。365盏麻纸灯,是河曲人在招魂呢,放灯的人希望那些漂泊异乡的孤魂,能随着灯光回乡。

二、走口外,是一段艰辛的历程,然而,在这段艰辛的旅程中,晋商崛起了

中国人热爱故土,安土重迁,走西口,一定是一场悲伤的迁徙,是一种无奈的流浪,是一次辛酸的漂泊。人们无奈之下,远离故乡,心里充满了忧伤和凄凉——“苦菜花开点点黄,提起走西口好凄惶。十月的狐子冰滩上卧,提起走西口心里难过。”但不走不行。不走,就无法生存。

走出西口,有的人流落异乡,成为游子;有的人,倒在路上;也有一部分人,走出一路风采,走出一路发达,成了后世所称的“晋商”。

山西人走西口,开始于500年前。晋商称雄商场,大概也有500年之久吧,中国从而形成了一种文化奇观——晋商文化。

晋商的成功,我认为,首先在于他们的吃苦精神和不懈的毅力。走口外,是一段艰辛的历程,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无论在心理上和感情上,都是如此,真像走西口的民歌中唱的那样:“人人都说走西口好,走西口的苦难谁知道。人人都说走西口好,一有闪失就把命丢了。”但是,他们仍然走出去了,义无反顾,沿着黄沙古道,沿着岁月云烟,沿着历史的荒凉,一路铃声,一路艰辛,一路血汗。

晋商的成功,还在于他们的精明。500年前,他们就意识到商品交易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抛弃了轻商的儒家观念,牵着骡马一路走来。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晋商;哪里有交易,哪里就有晋商的声音。他们贩盐,收茶,甚至放牧。

清人著名的笔记文集《清稗类钞》中,列举了15家晋商,以郝氏为例,贩过山参、茶叶,积攒起一份雄厚的家业。

记载中说,郝氏,榆次王村人,起家明末清初。早年,东北贩参。雍正五年(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郝家瞅准商机,出口茶叶,与俄罗斯人交易,商号遍及北京、天津、张家口、归化(今呼和浩特)、太原、包头、西安、汉口、上海、四川、江浙和两湖。

郝家除输出茶叶外,还出口中国特制的绸缎、绫罗、绢纱等,同时,又从俄国输入皮毛、呢子、毛毯、哔叽、钟表、五金、玻璃器具等。郝家“万胜通”和“万胜高”以销售俄国货为主,人称“羌货庄”。由此可见,晋商经营灵活,不拘守一样。

晋商成功,还在于他们守信义,重承诺,尚读书,性淡泊。从《乔家大院》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晋商身上折射出许多闪光点,乔致庸其实就是晋商的一个缩影。他首先是诚信。衡量一个经商者是“良贾”还是“劣商”,首要是看他经商是否讲究信誉和诚实。“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是晋商信守的商谚。二是坚韧。电视剧里,乔致庸不怕风险,去江南贩茶,去北疆送货,以生命做筹码,力挽狂澜。这正是晋商为实现既定目标百折不挠、奋斗不止的品质的写照。三是谦和。谦和对待客户,谦和对待经营合作者,谦和对待商业竞争者。四是稳健。谨慎不保守,做生意,尤其做大生意,不能如赌徒,要么发大财,要么遭大难。晋商的稳健其实是一种进取。五是节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俭,是晋商经商的黄金原则。

其实,翻开地方志,历史上的乔致庸也和电视中刻画的乔致庸没有多大出入。

晋商还有一个最优秀的品质,发家之后,不忘国家。历史的真实记载中,乔致庸,这个山西票号的龙头老大,还是当时左宗棠筹措军费的东家。左宗棠西征时,乔家出了好几百万两银子,清军到达新疆后,乔家派一个票号跟随经营后勤,为军队筹办粮草,负责汇兑朝廷军饷。军费急缺时,乔家票号还为左宗棠借支透支。所以,左宗棠对乔致庸充满感激,回京途中,特意拜访乔致庸,见到乔致庸的第一句话就是:“亮大哥,久仰了。”并为乔致庸大门前百寿图题一副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三、走西口,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

走西口,是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的。

走西口,使蒙地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走西口的出现,使蒙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过去的草原,一变为沃野一片,谷田连畴。牧民们也放弃了单一的生产方式,垦草屯田,蓄水种禾,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养蚕。马背上的人们,也开始放弃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察哈尔更是出现了定居小村落,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的蒙民大多开始种田。蒙地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走西口,促进蒙地商业发展,加快市场繁荣。走西口,走来大量商人,即“旅蒙商”。他们进入蒙地,贩卖绸缎、布帛、烟茶,又收购蒙民马匹、皮张。

中俄边境的恰克图,成为通商口岸。是晋商成就了恰克图,也是恰克图成就了晋商。清人笔记载,当年这儿“万货云囤,居然以都会也”。

塞上有一个地方叫隆盛庄。据记载,当年这儿沃土广衍,沟渠相通,水草丰美,是名声显赫的商镇。而今,你仍然能够不时看到中原的建筑,对开的大门,斑驳的黑漆,仿佛还在回忆着久远的过去。

黄河从托克托缓缓流过,这儿是当年晋商的重要渡口。只在这儿一个地方,晋商就运走鄂尔多斯地区的甘草250万公斤。

锡林郭勒盟的多伦县,至今伫立着一座山西会馆。它建于乾隆十年,会馆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以砖木为主,木刻、石刻环纹精巧,栩栩如生。它在风雨和战火中保存了几百年,证明着走西口的辉煌。

走西口,更走活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呼和浩特就是一例。今天这颗塞上明珠,在清初仅仅是一个集镇,随着走西口的出现,人口逐渐集中,成为塞外名城。包头,在明末清初还是一个小村子,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包头是汉、蒙、回杂居的大村镇。雍正乾隆间,晋商开设“永合成”商号,专门运输粮食、杂货,换取皮毛、牲畜。光绪年间,包头先后兴起了“三义堂”、“福和藏”、“广丰公”、“万兴玉”、“万盛玉”等生皮庄,到此时,包头发展成为塞外皮毛的集散重镇,一个城市,从此屹然耸立。

走西口是一种精神,一种永远进取的精神,一种敢于突围的精神,一种在困境中充满理想的精神,一种在失败中从不屈服的精神,更是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从这个方面说,走西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象征。

猜你喜欢
山西人晋商
古往今来山西人
文化产业(2024年5期)2024-05-11 19:08:22
晋商票号的防伪密码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河北新发地的新生代晋商故事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36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0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05-22 01:32:36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转型综改看干部担当
时代人物(2020年13期)2020-10-09 11: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