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坚持性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

2012-04-29 00:44李鹤张艳张金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小学生

李鹤 张艳 张金荣

〔摘要〕本研究采用3×2×2×2(年龄×性别×有无物质奖励×团体-个体)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创设四种“找不同”的实验情境,抽取二、四、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考察年龄、性别、物质奖励和团体压力对小学生坚持性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学生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四年级是小学生坚持性发展的转折期; 三个年龄段中坚持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团体压力的影响显著且与年龄交互作用显著;物质奖励的影响显著;四种实验情境下小学生坚持性差异显著,其中在团体有奖励的情境下坚持时间最长。

〔关键词〕小学生;坚持性;情境实验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5-0018-03

一、问题提出

坚持性是指在某种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持续或持久的一种行为倾向。在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儿童与诱因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影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儿童从接受外部的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不自觉的行为渐渐发展起自觉的行为。另外,团体压力对小学生坚持性也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模仿是儿童自控行为及坚持性的一个突出决定因素。勒温的场动力论认为,个人的一切行为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然而,以往研究中并没有探讨团体压力对坚持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旨在用实证的方法深入探讨小学生坚持行为的发展特点,同时考察团体压力和物质奖励对小学生坚持行为发展的影响,准确掌握小学生坚持性发展特点及规律,为正确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坚持性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实验分层随机选取二、四、六年级小学生作为实验研究的被试,年龄分别为7岁、9岁、11岁(7~8为7岁,9~10为9岁,11~12为11岁)。男生共199名,女生193名,一共392名被试。各年级被试分布见表1。

表1 小学生坚持性实验被试分布情况

(二)实验材料

自行制作的“找不同”游戏的4张卡通图片,其中1张作为样图,计时器,奖品(书签)。

(三)实验设计与程序

1.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3×2×2×2(年级×性别×有无物质奖励×团体-个体)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自变量为年级、性别、有无物质奖励和团体压力;坚持时间为因变量。

2. 创设实验情境

本实验具体分为4种实验情境,分别是有奖励—团体、有奖励—个体、无奖励—团体、无奖励—个体。

在实验前,主试先给被试作示范。对小学生说明做“找不同”的游戏,并用示范图片演示图片中还可能有数量多少、位置高低和图案的不同。最后跟在场的被试讲好,回到班级不要透露游戏细节。

接下来,对小学生讲述指导语并进行实验。情境1和情境2的指导语和实验过程基本相同;情境3和情境4的指导语和实验过程基本相同。

情境1:有物质奖励-个体组——1个被试进行实验,达到预定目标给予物质奖励。

情境2:有物质奖励-团体组——6个被试一起进行实验,达到预定目标给予物质奖励。

给被试下发图片并背面朝上,另发一张白纸,在实验开始之前不准被试翻开图片,之后开始讲解指导语,说明游戏的图片一共有8个不同的地方,找到6个不同老师会给奖品。大家要保持安静,彼此之间不要交流。当我说开始之后大家翻开图片开始找,不想再找的时候就举手示意,东张西望超过1分钟也算是自动放弃。

当被试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开始实验并计时。当有被试举手示意或东张西望超过1分钟时,记录员要及时记下时间。实验到所有被试均放弃为止。

情境3:无物质奖励-个体组——1个被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没有任何物质奖励。

情境4:无物质奖励-团体组——6个被试一起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没有任何物质奖励。

无物质奖励组的情境与有物质奖励组的情境区别在于指导语中不提到物质奖励,只说明游戏的图片一共有8个不同的地方,看哪位同学能找到。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年龄、性别、物质奖励和团体压力对小学生坚持性的影响

二、四、六年级小学生平均坚持时间见表2。对小学生坚持时间进行年级、性别、物质奖励、团体压力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F(2,389)=26.214,p<0.001,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389)=0.021,p>0.05;物质奖励的主效应极为显著,F(1,389)=83.002,p<0.001,有物质奖励的情境下坚持时间明显高于无物质奖励情境;团体压力的主效应极为显著,F(1,389)=226.977,p<0.001,团体情境下小学生的坚持时间明显高于个体情境下的小学生;年龄×团体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六年级与二、四年级差异显著,二、四年级坚持性差异不显著,F(2,389)=3.611,p<0.05;物质奖励×团体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六年级与二、四年级差异显著,二、四年级坚持性差异不显著F(1,389)=25.275,p<0.001;其他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对年龄主效应的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LSD)显示,二年级与六年级、四年级与六年级坚持性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MD(2-6)=-5.341,MD(4-6)=-3.442,p<0.05;二年级与四年级坚持性差异不显著,MD(2-4)=-1.899,p>0.05。这表明小学生平均坚持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四年级是小学生坚持性发展的转折期。

(二)团体压力与年龄因素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

对团体压力与年龄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One-Way ANOVA)结果如下:在个体情境下,二、四、六各年级间的坚持性均差异显著,MD(2-4)=-1.769,MD(2-6)=-3.813,MD(4-6)=-2.044,p<0.05,说明在个体情境下,坚持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而在团体情境下,六年级与二、四年级差异显著,二、四年级坚持性差异不显著,说明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受同伴行为或者群体环境的影响。

(三)四种情境下小学生坚持性发展特点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情境下小学生坚持性存在显著差异,对情境因素主效应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LSD)显示,个体—有奖励情境(情境1)、个体—无奖励情境(情境2)、团体—无奖励情境(情境3)、团体—有奖励情境(情境4)四种情境之间都呈现显著差异,MD(1-2)=-2.737,MD(1-3)=-6.735,MD(1-4)= -15.731,MD(2-3)=-3.997,MD(2-4)=-12.994,MD(3-4)=-8.997,p<0.05。其中,小学生在四种情境中的坚持时间的平均数由小到大依次为:个体—无奖励,个体—有奖励,团体—无奖励,团体—有奖励。小学生在团体情境下并且有物质奖励时坚持性水平最高,在个体情境下并且没有物质奖励时坚持性水平最低。

四、讨论

(一)小学生坚持性发展的年龄及性别特点

小学生在实验情境中坚持完成任务的时间是随其年龄的增长而延长的,其中四年级是小学生坚持性发展的转折点。在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后,由于学校系统的教育和个体身心逐渐成熟,小学生的坚持性也在迅速发展,而且在四年级之后发展更迅速。四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都得到发展;在社会性方面,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也逐渐加深,组织性、纪律性有了明显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得到了较好发展。由此可见,四年级是培养小学生坚持性的关键时期。

在本实验过程中,男孩坚持时间的平均值略高于女孩,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女孩在社会性和行为控制方面高于男孩。在认知方面,男孩的认知控制高于女孩。女孩的坚持时间一般集中在较高和较低的时间段上,男孩的坚持时间一般处于中间水平,男女生的个体差异都比较大。整体表现是小学生坚持性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但个体差异较大。

以往研究多使用问卷的方法,并综合自控能力等多种维度进行分析,多使用教师评定的方式,因此无论从主观意识上还是从儿童的具体表现上,都不免会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认为女生的自控能力高于男生。本研究使用实验法,只针对自控能力中的坚持性维度,检验了小学生在认知任务中的坚持性,该能力主要受大脑抑制系统发展影响,并不涉及与攻击性有关的内容,也较少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

(二)团体压力与奖励对小学生坚持性的影响

本研究已证明了诱因和团体压力对小学生坚持性是有影响的,小学生在团体情境下坚持时间要长于在个体情境下,小学生在有奖励的情境下的坚持时间要长于其在无奖励的情境下。而且在个体情境下,坚持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团体压力对二、四年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到了六年级,团体压力对小学生坚持性的影响显著大于二、四年级,说明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受同伴行为或者说群体环境的影响。四种情境中坚持时间由高到低分别为:团体—有奖励,团体—无奖励,个体—有奖励,个体—无奖励。高年级的学生在四种情境下都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小学生在有无奖励的情境和团体压力的情境下,二、四、六年级的坚持时间呈现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证明了诱因作用和团体压力对每个年级都有影响,并且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随着团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成熟,小学生在六年级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团体效应。另外,小学生有比较强的竞争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人的评价越来越重视,因此,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会受到团体压力的影响。

(三)教育建议

本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坚持性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规则,易于接受教师的管教,能够耐心等待,能够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等。

培养小学生的坚持性,首先可以创设小学生的团体学习环境。如组成学习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互相鼓励,创设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促进坚持行为的发展。

其次,适当的物质奖励也会促进小学生学习的坚持性。在积极的活动中,小学生的坚持性能得到培养,如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坚持体育锻炼。在小学生出现坚持行为后,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会促进小学生坚持行为的维持和发展。但物质奖励要适当,不能让孩子对此形成依赖。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对短期冲动的控制是不够的,父母和教师在生活中应更多地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某种感到厌烦的活动或抵制某种有诱惑力的事物的吸引。这一过程需要父母和教师帮助儿童不断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以符合外界的要求。所以加强家校同步教育对于小学生坚持性的培养非常重要。

由于小学生的坚持性具有外控性的特点,除诱因和团体压力的影响外,还受到教师、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小学生自身的气质类型、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宋辉,杨丽珠.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35-38.

[2]但菲,冯璐,王琼.教师态度、言语指导对3~6 岁幼儿坚持性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8(4),17-20.

[3]张丹华.诱因对3~6岁儿童自控行为发展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3),7-10.

[4]李凤杰,杨丽珠.小学儿童自我控制结构的研究[J].心理研究,2009,2(2),69-74.

[5]王桂平,陈会昌.儿童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868-874.

(作者单位:1.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2. 辽宁大连第七十九中学,大连,116021;3.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湖州,313000)

编辑 / 于 洪 杨 怡 终校 / 何 妍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迪克比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