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蕴
[摘要]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看法,那就体现我们的风度,我们无法真的“以暴制暴”,那就展现我们的聪慧,我们无法放慢世界的脚步,那就让我们振翅飞翔。本文通过古今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试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趋向。
[关键词]文化;情感;和谐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9-0101-02
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也是当我提笔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句话。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许许多多人和事都会随着历史的推进而变得黯淡,但是文化却永远存在,历久弥新,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更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它们如同浩瀚苍穹的群星,交相辉映。
在茫茫苍穹中,有着几个极为耀眼的明星,影响着甚至构成了中国政治、经济的主体,尤为突出的就是“儒家思想”。犹记得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轰轰烈烈,不论此举是对是错,儒家的思想影响久远,至今都深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中。
到这里不得不说说同样影响中国文化至深的“法家”和“道家”。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
而现代社会强调的中庸、大同与和谐的理念,就是取三家之所长塑造的中华民族富于理想、坚忍不拔、宽厚仁爱的性格特质与民族精神。既然谈到“中庸、大同、和谐”就想深入的谈谈“和”——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思想。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正如《大学》中所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和”是儒家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几千年来,尽管有分裂,但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容置疑的,这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以和为贵”的品性是分不开的。
“和”即和谐,自封建社会起就开始强调“和谐”。在《管子·兵法》中有记载,原文如下:“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这是从网上找寻“和谐”一词的出处。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人们就将“和”与“谐”及“合”联系在一起,并强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合”便成了中国特色文化,并将之延展成为当今所强调的“和谐社会”的文化核心。由此可见,现在中国贯彻的“和谐社会”的政策自是从五千年的漫漫历史文化中继承、演变和发展而来的。
2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谈到文化的发展一定要谈的就是文化的交流,由于当今科技的发达,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我们感觉世界真的在我们手中,任何消息即使横跨着太平洋或是大西洋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这就表示全世界各地的观点都向我们袭来,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占据着我们的神经。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的语言和观点随之改变,更有人借着所谓的“言论自由”打着一些不必要也毫无根据的旗号,妄图做一些事情改变我们这一代孩子们的思想。但最近看了一篇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与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中国梦,再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在过去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头,让个人的命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一个边远小城市里的孩子,一个绝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机会在耶鲁大学跟各位同学交流,当然也包括很多老师和教授。中国经历了这三十年,有无数个这样的家庭。他们的爷爷奶奶依然守候在土地上,收入微薄,千辛万苦。他们的父亲母亲,已经离开了农村,通过考大学,在城市里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而这个家庭的孙子孙女也许此刻就在美国留学。三代人,就像经历了三个时代。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现场的很多个中国留学生,他们的家庭也就是这样的。那么,在我们去观察中国的时候也许你经常关注的是主义。社会主义或其他庞大的政治词汇,或许该换一个角度,去看十三亿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他们并不宏大的梦想、改变命运的那种冲动、依然善良的性格和勤奋的那种品质。今天的中国是由刚才的这些词汇构成的。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样,美国怎么样的,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啊!在过去的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一个中国,他们忽视了十三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这种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就像白岩松说的一样,也许现在很多对我们不利的言论在不断传播,和世界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国家确实有那么多不足,可是,国家是需要发展的。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信念,与其愤世嫉俗,不如使智慧集思广益;与其感慨报国无门,不如先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与其羡慕他国的繁荣,不如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相信经过五千年文化淬炼的我们这一代,经过中国改革开放的我们这一代,会用一双双慧眼,去辨别真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谐为本
“快餐文化”的迅速流行,“日韩文化”的不断浸染,有人提出了改变中庸之道的想法,我觉得并不是十分可取的。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需要有一个文化核心,并不是说吸收全世界的文化不好而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吸收,这不代表着只要是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比如西方世界提出的“人权”这一概念,某些国家总拿这一问题说事,但是真正读懂“中国”这一厚重史书的人明白,“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早已扎根于中国人的骨髓中,存在于中国人的血液里而并不只是某些人嘴上说说而已。谈到这不是想说有些人崇洋媚外只是希望他们能真真正正的静下心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时间里慢慢地去品尝“中国”这本书,而不只是随波逐流的空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自我的文化是将会被历史长河遗弃的文化。
思及此,也想说说属于“80”、“90”的文化,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骄奢淫逸”的一代,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特立独行”的一代,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进取创新”的一代,但是让我确切下个定义其实也很迷茫,就如同人们所说的“当局者迷”一样,我们也在不断追求自我的存在价值,也不断地在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没有确切的“儒家”思想,却在身体力行的贯彻着“中庸之道”与“谦逊礼仪仁”;我们没有“法家”思想,却懂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没有“道家”思想却了解“生生不息”和“物竞天择”的道理;我们没有古代文人骚客的“愤世嫉俗”,却懂得“以笔杆为枪”。有人说我们“哈日哈韩”,有人说我们“坐吃山空”,有人说我们“追逐潮流”,但是请反观中国近年来的大事件,从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从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到2010年的世博会,哪里都有着我们的身影,我们忙碌在灾区现场,我们投身于重建家园,我们穿梭于各个会场,我们服务在各个场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我们的自身价值,无时无刻的不在张扬时代的精神。当国家领土的完整受到侵犯时我们有着同当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一样的决心,中国是不可分割的,看着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各种舆论相信大家明白,我们也许没有权利妄谈政治因为没有身在其中,没办法权衡国际关系,没办法了解个中利害,但是我们却有着一颗颗赤子之心。当人们忘却“伦理道德”出现“我爸是李刚”时,我们有着同文人骚客一样的“之乎者也”用着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思绪,自己的愤懑,大声的呼喊期望得到一个公平的答案,不仅仅是对受害者家属,更是对当代社会的一个交代。
其实这样看来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我们身上慢慢的沉积下来,形成了百家兼具的我们,也许并不十分完美,但是继承了这一优秀文化的我们将在时间的磨炼中趋近成熟,逐渐走向完美。有的人会说我们这样是夸夸其谈,有的人会说我们这样是好高骛远,可是我想说的是请相信“理论可以上升到实际”就如同“艺术来源于生活”一样。相信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主人,相信我们会为自己的明天努力,相信我们会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相信我们会为了自己爱的祖国不断的进取创新。
“和谐”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核心,“和谐社会”是我们建设社会的共同目标,但如何能真正做到“和谐”,如何能真正建立“和谐社会”?80、90后的我们如是说,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我们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了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断的自我提高,不断的吸取新鲜的事物,并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真正正的做到“和谐”。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中的和谐社会,也是我们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石,五千年的文化已经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如何让国家更加富强。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看法,那就体现我们的风度,我们无法真的“以暴制暴”,那就展现我们的聪慧,我们无法放慢世界的脚步,那就让我们振翅飞翔。
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沧桑,东方巨龙会在长久的沉睡中笑傲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