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作为一个跟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有直接的责任。为此班主任应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心理学常识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基础,也是重在法宝之一。如果不懂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无论工作热情多高,责任心多强,恐怕都难以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带领好,反而极有可能因为热情高责任心强与班级中所谓的后进学生产生种种冲突,激化矛盾。据近几年的带班体会,反思自身的管理经历,在与学生不断的交往过程中深感掌握运用以下心理学常识对班级和理极其有效。
一、爱心与耐心
没有爱心和耐心的人不具有做班主任的资格。所谓爱心,简单地说是指同情怜悯的心态(有时还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那么这种心态,可以说是人之本能,所有心智健全的人都有爱心,正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奇怪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感受到的爱心太少,有爱心的人太少。特别是我们做为教师,怎样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真挚的爱心呢?即要有耐心。耐心,就是不急于追求结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耐心,首先根源于我们对孩子表现上一心急着想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而忽视了孩子达到理想结果的过程,从而从事实上形成了一种不尊重、不信任、不客观地对待。
教师的职业首先讲的是良心爱心,我们平时也总把要拥有爱心看作教师的师德根本,但我却以为人们渴望爱与付出爱一样都是人的天性本能,只要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他那与生俱来的爱都不会轻易消失,但为什么,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言语行为上的过激表现,显得对人苛刻冷酷,没有爱心,特别是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我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耐心,急于求成,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个人情绪而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转变所需的时间与条件以及过程,于是便有了冠冕的借口:“爱之切,骂之痛”“爱之深,打之狠”,“打你骂你批评你,都是因为太爱你”“只想对你尽责任,别怪我对你太心狠”等等,好在教师法中明文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但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却是家常便饭。冠冕的借口,为暴行进行爱的辩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不能称此为虚伪,只是没有耐心做支撑的爱心,在自己强烈的施爱过程中,已经转化成为一把利剑、一剂毒药,会深深地伤及孩子的心灵,久而久之,失去了对施爱者的信任,得来的结果只能是消极的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有耐心才是有爱心。同时有耐心也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有耐心才有大爱,才会有真爱。
二、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咨询者了解与体验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能体会当事人的私密世界,仿佛身临其境。同理心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辅导关系中的关键的特质。如果班主任能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的主观世界和观点,那么造成无效的和危险的心理辅导情况就会减少。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教导,一般的谈话。如果班主任把心理辅导的关系与一般教导的关系混为一谈,就容易陷入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有一下例子:一位老师对一位怕学习的学生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学习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人一事无成。”这听起来没什么不对,然而学生已十分的熟悉,他们天天都听到这种声音,但就是不能解决他们怕学习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思想工作,它首先要求从心理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表达学生心理状态,才能走进解决问题的大门。又如有个学生说“我没有朋友,很孤独。”老师则对他说:”没有朋友当然孤独,你应该多参加班级的活动。”这位老师说得也没错,但同样,用理性思考代替不了学生的痛苦感受。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犯的一个毛病。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具有同理心,应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们的感受”开始,从表达学生的感受、行为经验做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了解我,理解我,关心我的。这就自然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探讨问题。
三、尊重与温情
班主任教师应该知道尊重与温情。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温情是具备真正同理心的重要部分。有两种表达尊重的语言表达形式,即“增进”及“赞赏歧异”。增进就是对对方的意见和观点直言进行表扬,直接表示对对方的欣赏之意。这样说看起来似乎要做也并不难,但平时我们做得甚少,我们跟学生交谈中总是发觉对方的话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不是直言地欣赏他的某些观点。赞赏歧异,就更不容易了。它是指当对对方的观点不理解、不同意、不接受时,仍然尊重对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抛开心理上的防范,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更自由,深入的探索。他们接受老师所进行的强化性的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否则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抗心理教育与训练。在心理辅导活动中,老师要专心聆听学生的发展的意见,不要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评判。使用语言尽可能用师生平等的语气,在讨论中对学生所谈的观点避免出现:对吗? 对不对?应该……等等的语句。总之,老师要尊重学生与理解学生,学生才会充分相信和理解老师,从而实现心理辅导的目标。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温情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温情是通过非语言方式所表现的一种情绪性态度。目光、声调、姿势、手势、面部表情及适当的身体接触都是对学生表达温情与支持的方式。此外,肢体语言也能表达很强的文化意义,我们班主任教师应该是最具有温情的人,并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温情。
四、慧眼与慧心
作为一个班主任须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用慧眼和慧心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则应即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我班上有个插班生,每次让他朗读课文,他总念错好多字音,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为此我找他谈话,当时我是这样跟他说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能把课文读好,我们一起来努力好吗?”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上课时,读书紧张,怕出错,老读不好。”是呀,紧张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那个老师舒缓了一下,亲切地对他说:”不要紧张,许多人都会有读错的时候,这没什么,你要相信自己,锻炼自己的胆量,越不行,越去做。否则困难就会跟你跑。紧张时,对自己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能读好书。这会缓解一下你心理的压力,平时回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读,大声地朗读,读你的课文,读你喜欢的文章或精彩片段,这也会促使你把书读好。”后来在课堂上我尽量让他朗读课文,回答问题。之后,这个学生越读越好,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怕上课起来朗读课文了,而且现在要是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片段时,他都会踊跃举手,而且朗读水平比以前好很多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兼有矫治,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但是应该是预防和发展重于矫治,所以班主任应该采取主动态势,注意防微杜渐。平时应该针对正常学生主动开展各种适合起其年龄特点的认识性,情感性,行为训练性质的心理辅导活动。
总之,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成功的班主任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能透过表面看本质,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输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法宝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增强,沈之飞等编著.班级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周红五编著.心理援助.重庆出版社,2006
[3]李涛编著.班主任工作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陈家麟编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