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平面角度对比分析汉英语言中的量词

2012-04-29 20:26张晓兰
现代语文 2012年9期
关键词:数词汉英量词

摘 要:量词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英语中也有表量范畴,且在表量的本质功能上与汉语量词相同。本文在前人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汉英量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它们在表达方式、特点、用法等方面的异同,从而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个平面对外汉语量词对比分析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存在功能相类似的表量结构。鉴于John Sinclair在其主编的词典“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1990)中对涉及的表量概念使用了术语quantifiers,即“量词”,且目前超过九成的相关论文直接使用“量词”这一称谓,因此本文将统一使用“量词”来表述汉英语言中的表量概念。

一、从句法角度对比分析汉英量词

(一)汉语数量表达形式

汉语量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有文字可考的甲骨文时期,量词就已经存在,并在汉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逐步演化,渐趋固定形成今日的标准格式——量词前置中心词结构。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和名词的结合通常须借助于连接的桥梁“量词”,结构形式一般为:Num+CL+N,如“一只鸡”“三匹马”;至于“数词+名词”结构形式的使用,如“七嘴八舌”“三头六臂”,它们属于古汉语中沿袭下来的特殊用法,常在成语、熟语等固定场合使用,数量不多;而另一种“N+Num+CL”结构则是用于强调句式,突出事物的数量,如“鞋子五双”“啤酒六瓶”。

相比较而言,汉语动量词的表量形式一直比较固定,都是“动词+数词+量词”结构,如“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或者是把修饰成分提前,即“数词+量词+动词”,如“水底将头百过窥,波上玉腕千回举”(《伍子胥变文》)。

(二)英语数量表达形式

英语中的数量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就名量词而言,可数名词进行个体计量时不使用量词,它们可以直接通过“数词或不定冠词+名词单数或复数”来表达,如“one/a pen,eight boxes”等;计量可数名词的不同种类或不可数名词时,必须使用量词,其结构形式为“a/number+n1+of+n2”,如“a bar of soap”“a ball of string”等等。就动量词而言,英语中的专用动量词只有“time”,常常对译于汉语中的“次、回、趟、遍”等,如“I have been to Shanghai three times”“I have read this book two times”。不同之处在于,在表示动作数量时,汉语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动量词,而英语中则是变换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同样表示“请再说一遍”,既可以说“Please repeat what you said”,又可以说“Please say it again”,还可以说“Please say it for a second time”。

二、从语义角度对比分析汉英量词

(一)从语义角度看汉语量词的特点

从计量的精确度看,量词可以分为度量衡单位和非度量衡单位两大类,度量衡单位的计量有可供的技术手段测出,是精确的,明晰的;而非度量衡单位则由于没有严格的规定,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另外,从量词的词义来看,汉语中的大量借用量词的词义不是本义,具有借用性的特点。

1.汉语量词的精确性

精确性主要体现于度量衡量词上,这种计量往往精确明晰,可以通过相应手段测量出来。例如:

(1)一米等于三市尺。

(2)孙爷爷每天早晨坚持跑三千米。

(3)通常情况下,在我们学校,女生吃二两米饭,男生吃四两。

通过观察可知,无论是例(1)中的“一米”“三市尺”,还是例(2)中的“三千米”、例(3)中的“二两米饭”,它们在数量上都是确定无疑的,并不会因为量度者的不同而发生大的变化,即便有误差,那也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误差。

2.汉语量词的模糊性

中国人重内敛含蓄,这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都会得到体现。量词作为汉语词类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量词语义的模糊及相对性造成使用者“无法界定它的多寡、大小、长短、高低、厚薄”(张向群,1994)。这种模糊性主要体现在非度量衡量词上,因此,在不需要精确表达数量的时候,我们往往采用一些非度量衡量词进行表达。例如:

(4)天空一丝云彩也没有,是一块干净的蓝色。(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只是有些大意罢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6)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刘白羽《长江三日》)

就量词使用来说,这组例子有着一个显性的共同点:用带有模糊色彩的量词修饰限制中心成分,使描述的整体更加形象含蓄。如例(6),云雾轻浮飘渺,随时处于空间的动态变化中,无法界定其边缘,更无法进行精确的量化,作者用既表形象又带模糊色彩的量词“团”加以修饰限制,一幅恍若仙境的“山抹微云”之景立刻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意境开阔自然。

3.汉语量词的借用性

尽管因分类的标准和角度不同使得量词的分类十分复杂,各分类中通常在小类划分下都有一项属于“临时量词”。临时量词在词义上并不是本义,而是在借用过程中形成的与本义相关联的新义项,一旦这种借用关系长期维持,形成的新义项固定下来,临时量词就会进一步成为借用量词,在运用中具备量词的特点。因此,就这些方面来说,量词具有很大的借用性。借用量词通常包括借用名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两部分。无论是借用名量词还是借用动量词,都存在借用于名词的情况。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发现,这些名词有个明显的特征,要么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要么是与容器或某一空间大小有关的,如“满脸泥土”“一大车人”“半杯水”中的“脸”“车”“杯”等,都是这种用法。

(二)从语义角度看英语量词的特点

英语中的量词根据不同的语义特征可划分为不同的子类。如果从语义学的角度来分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量度词(measures),类型单位(typical partitives)和一般单位词(general partitives)(Quirk,1972)。其中,量度词和一般单位词的划分是以下特点的主要依据。

1.精确性

英语量词和汉语量词在表量的本质功能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也有精确性的特点。英语中存在与汉语度量衡量词相对应的量度词,这也就意味着用量度词修饰的事物的量是具体的、可感知、可测量的。以“a bottle of ink”(一瓶墨水)为例,只要这个“bottle”是具体的,那么里面所盛的墨水量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测量出来的,是明确的。

2.模糊性

由于人类在认知事物量的时候存在科学化与生活化的共性,因此,无论是汉语中的量词还是英语中的量词,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模糊美。如同一个量词“piece”,既可以说“a piece of paper”,也可以说“a piece of land”,还可以说“a piece of news”。在这三种用法中,“piece”的大小、厚薄、长短等都是不明确的,是模糊的,但人们可根据生活常识做出初步判断,这样也就达到了交际目的。

3.借用性

与汉语量词相类似,英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借用量词,具体来源如下:借用指称容器类的名词,如“a cup of tea”(一杯茶)、“a basket of fruit”(一篮水果);借用表群体的名词,如“an army of workers”(一群工人)、“a crowed of children”(一帮热闹的孩子);借用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名词,如“give a punch”(给一拳)、“have a bite”(咬一口);借用事物形状的相似性,如“a stick of celery”(一根芹菜)、“a cake of soap”(一块香皂)。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汉英量词在语义上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需要强调的是,就借用性这一点而言,汉语中的借用动量词是“动词+数词+借用动量词”,而英语是“意义虚化的动词+数词+经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切一刀”为例,英语说“have a cut”,这个“cut”实际上是由表动作的动词转化而来的,在这个动量结构中变成了名词;而汉语中说“切一刀”,这个“刀”没有经过转化,还是原来的名词“刀”。

三、从语用角度对比分析汉英量词的形象性

(一)汉语量词的形象性

汉语量词具有十分突出的语用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人们使用量词时所采取的超常规用法,即量词的修辞功能,包括比喻、比拟、通感、粘连、夸张、借代、反复、排比几种,倘或恰当使用,定能为说话写文章等添光增色,收到形象传神之效果。

1.用量词作比,使抽象事物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7)一只小鸟从伞下掠过,拂一丝清新的诗意给我。(林桂珍《雨之思》)

例(7)中以“丝”绘“诗意”,既能表达诗意细小之意,又与小鸟的形象相辅相成,还能让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意如丝般缠绵柔顺,实属一箭三雕。

2.通过量词的修辞作用来表现作者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色彩。

(8)一匹苍蝇飞到史循的鼻尖上,用它的舌尖舔了许久,然后很满足地举起它的两条后腿来慢慢地自相搓着。(茅盾《追求》)

(9)“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老舍《牺牲》)

例(8)中的“苍蝇”本是微小之物,此处用常常修饰健壮之马的量词“匹”,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极力表现苍蝇之猖獗,表达作者厌恶其蛮横肆虐的强烈感情。

例(9)把高高在上的博士论“枚”算,鄙视嘲讽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可知,量词具有极强的形象性,巧妙使用量词不仅能够创造出一个个新奇、含蓄意境,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而且能准确地传情达意,使读者更深刻地明了作者的情感及意图。

(二)英语量词的形象性

同汉语中量词的超常用法一样,英语中的量词也具有比喻等修辞用法,从而使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意蕴美。如比喻法“a glimmer of hope”(一线希望)、借代法“a bunch of keys”(一束钥匙)、夸张法“an ocean of people”(人山人海)。又如被语言学家所大力提倡的“a crash of rhinoceroses”(一群犀牛)”的用法,它既完成了表量功能,同时又将一群庞然大物行走时横扫一切的气势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可谓形象逼真。

由于汉语中的集体量词少于英语中的集体量词,因此,汉语量词虽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却缺乏足够的表现力。同样表示“一群”之义,英语中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不同的量词,如“a crowed of people”(一群拥挤的人)、“a gang of people”(一群乌合之众)、“a multitude of people”(散落的人群)、“a throng of people”(蜂拥的人群),而汉语中如果单用量词“群”,我们只能知道这是一个超过一人的集体,却“无法从这个字里看出这群人的动静状态、密集程度及所附带的感情”(李桂荣,2009)。要想得知这些情况,需要在量词“群”之后插入其他的修饰性成分。

四、结语

本文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英量词,从而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现代汉语中,数词和名词的组合需要通过量词成分嫁接,形成“数词+量词+名词”的组合结构;英语进行个体计量时不使用量词,可以直接通过“数词或不定冠词+名词单数或复数”来表达,只有在计量可数名词的不同种类或不可数名词时才必须使用量词。

第二,汉英量词在语义上都具有精确性、模糊性和借用性的特点,只是在借用动量词上,英语是“意义虚化的动词+数词+经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而汉语是“动词+数词+借用动量词”。

第三,汉英量词都能进行超常规搭配,具有很强的形象色彩,但在具体的表现力上,汉语量词不如英语量词。

综上所述,对汉英量词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比较分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意义的。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告诉学生“数、量、名”之间有哪些固定搭配,而应该在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汉语量词难学的心理包袱,通过从三个平面角度分而合地讲解步骤,或是一对多或是多对一地帮学生归纳整理,让学生真正接受汉语量词,并学会正确使用汉语量词。

参考文献:

[1]代丹.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12).

[2]胡裕树,范晓.深化“三个平面”理论的研究[J].韩山师院学

报,1995,(2).

[3]胡裕树,范晓.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

文,1992,(4).

[4]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2,(S1).

[5]李贵荣.语义及语用视角下的英语量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6).

[6]刘淑芬.从三个平面角度析汉语量词特点及其特殊用法[J].湛江

师范学院学报,2009,(1).

[7]张向群.量词的模糊美[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4,(2).

[8]雷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10]John Sinclair.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M].

Richard Clay Itd.Bungay Suffolk,1990.

(张晓兰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350007)

猜你喜欢
数词汉英量词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数词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量词歌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