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贾晓薇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要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人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15-03
一、实践教学的形式与特点
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1]
实践教学主要的形式从国际上看有两种模式:北美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可以借鉴北美的模式。[2]
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有:
(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思考能力——如何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及时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息息相关。
(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进行实验、实训的具体操作,即使最简单的步骤,也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一丝不苟地去操作,参与实验和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过程管理的意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提高贸易业务处理能力、英语商务活动能力(包括贸易文献写作与翻译能力、外贸函电处理能力、商务口语交流能力)以及公关能力,这些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时间。
二、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2004年11月,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其集中讨论的议题,是如何“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明确要求“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见,在当前重视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战略背景之下,应该对传统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有利于构建符合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3]
加强实践教学,使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由于实践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实践是能力提升的条件,实践是精神满足的前提,学生从实践教育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探究的方法和能力,有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满足感。因此实践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一)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技能型人才与创新人才不同,实践教学不是解决技能操作是否熟练的问题,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维方式。就国际经贸专业而言,技能型人才了解具体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和业务管理,创新型经贸人才懂得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辨识新的发展方向,能有效开拓海外市场并规避风险,合理配置和利用客户资源进行沟通与合作。这种创新型的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在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3]这种实践体系的着眼点在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各种能力得以提升,因而具备创新的潜质。
(二)实践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只有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是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我们将之扩展为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只是其职业能力的一部分,能够形成沟通与协调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以及职业各种技能需要实践的教学活动。
(三)实践教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我们的实践教学不能完全独立于理论教学,需要与理论教学互相呼应,相得益彰。理论可以指导实践,而实践不仅仅是理论的验证,更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没有实践教学,理论的传授会变得枯燥无味,更谈不上能够创新理论。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发现理论的缺陷,可以进一步完善理论,创新理论。
三、加强实践环节,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国际经贸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较强的专业,为了培养既懂国际惯例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尤其是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新形势,构建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我院该专业于2003年创建,到2010年已连续招生8年,已有4届毕业生。毕业生达到150余人,在校学生170余人。创办以来,该专业本着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目标,履行我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显著英语优势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经贸专门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此,2010年,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招生规模从1个班扩展至2个班。学生规模的扩大,对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
为了弥补缺乏实践教学的不足,目前我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我们在2011版教学计划中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的方式,开设系列课程来弥补;其二是由高教出版社安装了一套“HEP-Trade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实训系统”软件,软件安装在财务管理实验室软件系统上,供师生使用。具体来看:
(一)课程群注重实务强的课程,突出实践环节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塑造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具有核心作用。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至关重要。[4]2011版国际经贸专业教学计划秉承了强化英语教学的传统和优势,增加了国际贸易实务的系列课程,如国际货运与保险,外贸函电、外贸单证与实务,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报告理论与实务等,并且均为双语课程。这种课程群的特点是实务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比重大,为以后的实践课打下了基础。
(二)课堂实践环节的拓展,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
教师通过掌握最新资料和经济发展动向,增加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理论的应用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采用讲授和学生参与试讲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实践环节的考核纳入到最后的成绩中,根据课堂表现的情况,分成等级,再折算一定的分数,而不应只是闭卷考试的方式。因此,这些实践环节的增强,更能促进和深化课程的改革。即使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设置一些实践环节的学时,也能起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三)实训系统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HEP-Trade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实训系统”集合了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两个实训平台,系统完全模拟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工作流程而构建的标准化与智能识别相结合的数学软件,系统整合了银行、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流程,经实训资源、角色互动模拟、评价体系和实验报告完美结合,集综合性、体验性、决策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国际贸易全过程综合实训体系。该系统的优点有三:一是教学科研优势明显,二是系统独有优势明显,三是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
如果与企业联合建立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企业,企业也可以考察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一个与社会对接的“缓冲区”,这是一种对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有好处的做法。但要受时间及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适宜学生随时、大批去学习。而建立校内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的一种最重要、最方便的方式,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轻松学到书本上没有论及的一些实践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更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熟悉简单操作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取项目实习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要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以熟悉每一个角色的业务,这就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胜任更广泛的工作种类。
实验室建成之后,可以促进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前由于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故很多国际经贸、金融学等专业的学生没有单独设置实践课程,只是毕业之前安排了实践环节。由于校内没有实践的条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实验室建成后,可以在课程体系内设置专门的实验课,促进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展开。
总之,实践环节的加强、课程体系的变化,可以使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更富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孟亮,刘晓伟.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9):7-9.
[2]张美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95-96.
[3]王丰.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国际经贸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23-24.
[4]白玲,邓玮.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3):59-62.
基金项目: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改项目(2010206)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李辉(1964-),女,大连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贾晓薇(1973-),女,大连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