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连山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给媒体摄影记者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分析“微时代”的特质为切入点,结合新闻摄影的特点及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探讨“微时代”摄影记者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微时代摄影记者应对策略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信、微电台等为代表的“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其去中心、草根化、开放式的理念,吸引着庞大的用户群,构建出强大而独特的草根媒体力量,现代中国的“微时代”悄然而至。这是一个人人可以拍摄、人人可以传播、人人可以评论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传播更加便捷、高效的时代,也是一个难辫信息真假的时代。这样一个“微时代”给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的新闻从业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
微博是用简短(140字以内)的文字,将新闻要素传递给读者的一种现代传播方式。除简短文字之外,微博也可配以图片、图表、视频等,还可贴上背景新闻链接的网址。这里所说的“微时代”,即以微博传播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传媒时代,包括有线宽带、无线上网的等互联网技术的推广,MSN 、QQ的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等,共同构成了现代传媒的“微时代”。“微时代”信息传播主要特征是短小精炼、方便快捷、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全方位。人们忽然发现,原来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是如此的便捷,仅仅在一键之间,通过百余字就可以实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达4.85亿,微博用户数量增长到1.95亿。作为新兴的媒体平台,微博已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也成为中国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与手机等移动媒介高度结合,时效性极强,在新闻记录及信息传播方面方便又快捷。在许多新闻事件报道中,微博超越了所有传统媒体及其他网络媒体,走在了最前列。微博传播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1、传播的流动性
3G技术的发展解决了手机等作为信息接收终端的难题,随着人类信息接收终端种类的不断增加,这些小巧便捷的信息接收终端使新闻传播活动范围大大拓展,进一步突破时空的限制。
2、新闻信息的简短化、迷你化
进入“微时代”,各类移动便携终端将大行其道,他们的体积大大缩小,屏幕等信息展示框的面积将相应变小。原有的新闻传播内容已经不合时宜,简短迷你的传播内容将备受青睐。人们更青睐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内容,没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长的内容。
3、新闻传播的瞬时性
微博传布可随时随地实现,因而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
4、新闻传播的扁平化
数字技术使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位置互换、重叠并且逐渐变得模糊;传播活动逐渐“去中心化”,甚至出现“无限中心化”的趋势。每一个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扁平化。
二、“微时代”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到来,给摄影记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全民参与新闻图片的拍摄及新闻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等方面。
1、竞争者越来越多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新闻摄影的门槛已被逐渐打破。只要有了拍照手机,人人都能参与拍摄。如今,手机拍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像素也越来越高,有的能达千万像素,拍摄的图片几乎与数码相机相差无几,完全可以满足报刊杂志及网站图片使用的要求。这些“草根摄手”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论资排辈,也不论拍照人使用的工具,无需专业技巧,只要自己愿意,就能将身边发生的事,用图片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发送微博、帖子、彩信或电子邮件,QQ信息等,就可以及时地将图片、视频发布到网上与大家分享,或发送到报社。这些来自“草根”的图片,常常以发稿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优势,占领报纸版面,一定程度挤占了摄影记者的发稿阵地。
2、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3G网络的普及,让人们随时随地联通世界,随时随地登录网上邮箱,随时随地将自己拍摄的图片传到新闻单位,随时随地将自己在新闻现场拍摄的图片用微博的形式发布自己的微博上。因为“有图有真相”,拍摄者在新闻现场随拍随发,受众随即接收,没有事先策划,没有复杂的编辑制作过程,更没有把关人的审查,所以传播快速高效。新闻拍摄者从拍摄现场图片到将图片晒上网,只短短几分钟时间。发布至微博的新闻图片等信息,经过成千上万粉丝的交互式传播,受众可能会成几何倍激增。而相对于微博及时发布相比,摄影记者发出的图片经过编排、印刷、投递等一系列工序,到达读者手中时已经了成了读者眼熟的“旧闻”。
3、真实性要求越来越严
微博作为“微时代”最重要的舆论载体,“匿名性”作为网络本身的重要特征,赋予了大众自由发言的权利,从而促使微博用户大量情绪化、非理性的内容充斥微博,形成舆论高地,但微博中图片的真假难辨,极易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引发社会恐慌,使社会稳定受到威胁。而作为权威媒体的摄影记者,承担着公众对真实信息的期待,切不可发布不实新闻,否则,将失去读者的信任,影响党报的声望和影响力。
三、“微时代”摄影记者的应对
1、提升业务技能,实施精品策略
商业竞争取胜之道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样,在“微时代”到来之时,摄影记者的器材优势渐失,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从提升业务技能入手,拍出优质精品。具体地说,如果摄影记者抢不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新闻图片,那就可以在新闻深度上下功夫,拍出有内涵的作品;要用不同的视角,来挖掘新闻,拍出有新意的新闻图片。
2、坚守职业操守实施权威发布
微博、论坛、QQ群等信息虽然快捷,但这些信息的发布者身份难辨,发布目的及消息来源不清,因而发布的图片信息真假也一时难辨。人们为了弄清楚消息真假,往往更愿意相信正规媒体、职业记者发布的信息。这就是媒体摄影记者的优势。作为摄影记者要珍惜这个优势,深入现场,认真采访拍摄来自新闻现场的真实图片,将新近发生的,读者想知而未知的新闻事实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满足读者对新闻真相的需求。摄影记者应坚守职业道德,杜绝“周老虎”等各种假新闻图片的出现,做一位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3、善于利用网络,及时发现线索
“微时代”给摄影记者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摄影记者带来了许多便利。如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新闻线索就非常方便。
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一样,常常为找不到新闻线索而发愁。进入“微时代”后,大量的新闻线索就在网络里。微博里有取之不尽的线索,各地的论坛里有大量鲜活的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网站都有一线零星的线索。摄影记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线索的慧眼,就会有用不完的新闻线索。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笔者有近三分之一的新闻线索来自网络。有的是论坛里的一句话,或是网站上的一个信息。今年5月初,笔者在浏览滁州当地一家论坛时发现一篇关于定远与明光交界的大横山有一片非常奇特的雅丹美景,正在遭受人为破坏的几句话的帖子,并附有一幅质量不高的图片。这个帖子是当地一个驴友拍摄并传上网的。看到此帖,笔者眼前一亮,心想这个线索可以进一步挖掘报道,于是笔者立即赶往大横山探访。在大横山,笔者被眼前罕见的风蚀性地貌美景所震撼,也为这样的美景遭到人为破坏而痛心。于是,拍摄了一组新闻图片,以《“雅丹”美景亟待保护》为题在《安徽日报》焦点版报道了此事。此稿刊发后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被报社评为优等稿。
4、坚持文图兼修,两手都要硬
微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人拿起了相机,新闻图片也不是摄影记者的专利。在此情势下,摄影记者,也要追求文图兼修,两手都要硬。要做到这一点,摄影记者必须在文字水平上实现突破,不仅要将图片说明写精彩,而且还要具备文字记者的功底,遇到不同的新闻,宜图则图,宜文则文。在实际采访中,有许多新闻题材是不适合新闻图片报道的,或者说有的新闻题材更适宜用文字报道。这个时候,摄影记者就可以大胆地拿起纸笔,用消息或通讯等文字形式来报道。另外,摄影记者没有赶上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没能拍摄到当时的画面时,摄影记者也可以用文字形式来报道新闻。近几年来,作为摄影记者出身的笔者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独立或与他人合作采写的通讯、消息类新闻,两篇获安徽省好新闻一等奖,一篇获全国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多篇获安徽省好新闻二、三等奖;拍摄的新闻图片也有一幅获全国摄影年赛银奖,多幅获安徽省好新闻摄影类一、二等奖。□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