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

2012-04-29 05:28郭伟贾云龙邓丽芸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9期

郭伟 贾云龙 邓丽芸

摘要:隨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景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正逐渐成为一个景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最集中、最直观的表现。文章依据景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将我国景区划分为了初级信息化景区、数字景区和智慧景区三种类型,在分析初级信息化景区和数字景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智慧景区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景区信息化;初级信息化景区;数字景区;智慧景区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正逐渐成为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景区信息化是景区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景区信息资源,并实现景区信息化管理的过程。景区信息化有利于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有利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有利于提升资源保护水平,规范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外学者Buhalis和Laws(2004)以营销媒介为视角探讨了景区成长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Buhalis(2006)则提出了旅游景区发展战略中信息技术占据重要地位的观点。而国内景区信息化研究主要是随着我国开展数字景区建设而受到关注。秦然(2005)探讨了风景园林数字化的意义、内容以及数字图文信息的保存模式与版权问题。李宏、吴东亮等(2011)对数字景区框架结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评述,并从系统化、人性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景区建设的不足。党安荣等(2011)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思考设计了智慧景区建造的全面架构。另外,沈火林(2005)、桂晓苗(2010)等分别结合具体景区对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实践中,景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一个景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最集中、最直观的表现。与国外景区信息化发展相比,我国景区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景区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二、我国景区信息化发展水平

本文根据景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将我国景区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级信息化景区、数字景区和智慧景区。

(一)初级信息化景区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景区正处于信息化建设伊始阶段,属于初级信息化景区。

初级信息化景区主要依托计算机、局域网、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初步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景区门户网站。但资金短缺导致信息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落后,已建成的系统后期维护能力差,景区软实力建设长期滞后。

(二)数字景区

对于数字景区而言,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根据业务需要,依托3S技术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和基础应用系统(包括办公、电子商务、门禁、售票、财务、监控、GPS定位、GIS地理信息等方面)。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将24处风景名胜区指定为数字景区创建的试行单位。其中大部分景区建成并使用了多功能的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区内众多景点和游客密集区域的实时监控,促进了预防森林火灾、确保游客安全和加强资源保护等工作的开展。

目前,我国数字景区主要集中于规模大、实力强的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但由于起步较晚,数字景区建设还存在系统间集成程度不高、业务目标体系不清晰、电子商务平台不完善、管理智能化水平不高和景区文化传播不到位等问题。

(三)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信息化是基于数字景区建设成果,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最新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更全面、及时的感知和精细化管理。九寨沟是我国智慧景区建设的先驱,其成果最为深入。2010年在“数字九寨”建设基础上,九寨沟首次提出建设智慧景区,并于2011年先后成功举办两届智慧景区论坛。并建立了视频巡航功能系统,实现了对游客和物品的实时跟踪和联动管理;通过“景管通”3G手机等装置的应用,率先在全国景区中实施网格化管理。

在九寨沟景区的带动下,智慧泰山基于3D-GIS技术打造了景区信息集成平台,成功地运用于景区内虚拟旅游体验、游客流量监管、多项灾害监测等方面;黄山景区确立了“智慧黄山”发展战略;颐和园相关管理单位编制了“智慧颐和园”规划。目前,在经历了数字化后的我国大部分4A级以上景区已经投入到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当中。

三、我国智慧景区信息化建设特点

智慧景区建设在数字景区建设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智能水平升级、软硬实力兼顾和人文关怀突出三大特点。

(一)智能水平升级

智慧景区在数字景区3S技术应用基础之上,通过采用最新技术成果3G移动终端在自动化办公的基础上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巡查;通过采用物联网、射频技术、传感技术等最新信息技术,对附近居民、园内游客、服务人员、地理环境、灾害隐患、基建设备和服务设施等对象进行更全面、更及时的感知和监测,实现可视化管理。

(二)软硬实力兼顾

智慧景区更加重视基于信息化建设,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优化工作流程,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和设立危机预警与管理机制,以实现软硬实力的最佳结合和全方面提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工作流程优化有利于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实现游客优异体验;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有利于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挖掘景区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危机预警与管理机制有助于降低危机发生可能性和事发损失,提高景区的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

(三)人文关怀突出

智慧景区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其建设更加注重科技产物的人文关怀,实现了景区环境保护、业务管理、旅游经营、公共服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智能化以及游客体验的深层次感知。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智能化的技术系统,实现景区资源保护和游客最佳体验共赢,使游客利益与景区发展目标相契合,进而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四、智慧景区建设问题

(一)智能化特性不全面

虽然智慧景区的智能化水平和要求已经很高,但由于系统缺乏自动识别、反馈和修复等特性,使其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仍有差距,只是更高水平的景区数字化过程。

(二)传统体制僵化

目前,虽然我国部分重点景区已经展开智慧景区建设,但大多景区现有传统模式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管理无章、职权滥用、方法陈旧、行政低效等问题严重,尚未实现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和组织架构的扁平化,这将难以快速适应智慧景区所要求的管理高效目标,会阻碍智慧景区的建设进程。

(三)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景区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受到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对信息技术在景区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研究的限制。目前,九寨沟智慧景区是我国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景区,其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受到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资金与人才的约束

景区信息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对专业人才和资金的要求越高。除少数景区外,我国绝大多数景区均依靠外援进行方案制定、系统实施和维护,没有自己培养的固定专业技术团队;另外信息化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巨大成本,使政府和企业难以长久承受,阻碍了景区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智慧景区发展对策

(一)寻求新技术开发,完善智能特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其应用研究的深入,智慧景区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寻求新技术和新方法,完善智能化特性,促进景区信息化系统在环境保护、运营管理、游客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方面深层次智能化。

(二)强化多方位合作,确保基础供应

政府和景区要积极寻求与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合作的途径,加强政企间、企业间和区域间联合,增加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信息化资金和人才的供应。

(三)实现组织扁平化,提高管理效率

为适应智慧景区所要求的协同联动和扁平化高效管理模式,景区要通过业务整合和职能调整等措施,积极组建扁平化组织。一方面降低景区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信息在组织中的传递速率和准确性,促进信息的横向互通。

总之,我国景区信息化具有非常明显的政府引导、技术驱动、人才保障和资金支持的特征。而我国大多数景区信息化程度低正是因为以上问题难以解决。因此,要实现我国景区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须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认知水平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景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的事业,需逐步提高建设水平,积极采取措施向智慧景区信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Buhalis D,Laws Eeds.Tourism Distribution Channels—Praetiees,Issues and Transform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Publishing, 2004.

2.Buhalis D.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Strategic Tourism Management[J]. Harlow,UK: Prentice Hal,2006.

3.秦然.風景园林的数字化研究[J].情报杂志,2005(1).

4.李宏,吴东亮等.数字景区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5.党安荣,张丹明等.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9).

6.沈火林.黄山风景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研究[D].南京邮电学院,2005.

7.桂晓苗,王薇波.武当山景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8.宋磊,林洪波.王绪华基于3D-GIS的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J].中国园林,2011(9).

*本文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JY087);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2GL054);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12457204D-18)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