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终身体育和终身发展服务,本文运用理论阐述和事例分析法,分析了高校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阐述如何有效进行体育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学生特点;有效教学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引导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高校体育教学突出综合性,既要考虑体育训练活动内容,更应立足学生实际,应把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有机结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有效体育教学,让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体育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一、针对高校学生身体特点,务实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建立在身体基础之上的训练活动,高校体育课程既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规律,又要兼顾学生的性别差异和身体发展的阶段特征,尽管大学生年龄相对中小学已经成熟,他们无论是在体重、形态还是机能等方面都还是处在相对缓慢增长阶段。高校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差异,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1.高校学生的身体特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高校学生身体的发育也是具有突出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最终才是真正成人。现在的大学生他们普遍入学较早,一般都不超过3岁就入幼儿园,6岁上小学,高中毕业一般都是18岁左右,所以大学生好多不到20岁,因此,高校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最后的阶段。同时,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成熟也是早晚不一,例如,男女生的上肢成熟断在19~24岁;足长是14~15岁,躯干的发育成熟则是20~21岁。而在青春发育期,男同学的上肢、女同学的下肢纬围度和宽度都是发展较快,因此,成年后男生就上体粗宽、下肢窄细,女生则是相反的体型,这是我国高校学生身体发育阶段体型特点。
我国高校学生身高和体重和欧美学生相比都相对低于他们,我国高校学生整体上不及欧美学生健壮,这是我国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第二特点,也是亚洲青年的共性。肺活量是高校学生另一重要的指标特点,全国18~25岁的肺活量男生平均是4128毫升,女性平均为2879毫升,女生是男生的7成,这是我国高校学生男女生的身体发育的第三特点。而从学生身体发育的阶段来看,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形态和机能是协调一致的,当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后,就是学生身体运动巅峰时刻的到来,也是学生各项运动能力训练提升的高峰时期,因此,现在的高校学生正处于自然发展的高峰期,也是最适宜运动训练的时期,更是需要加强锻炼的关键时期。
2.开展有效体育教學课程
根据学生现实的身体特点和学业特点,大学生正处于继续发育期,也是最适宜、最需要锻炼的关键时期,但是学生一般都是学业较重;同时,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未能养成,特别是许多女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体制有所下降。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改革,在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同时,保证或者加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量;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增加有关促进学生骨骼增长、肌肉发育以及发展肌力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科认识上加以认知引导。结合学生的形态和体能特点,强化学生胸廓锻炼,增加学生呼吸肌群力量的运动量,多开设耐力性项目训练,有计划有周期的开设游泳、越野、长跑等运动项目。还有我国学生一般都是去脂体重量较小,肌肉力量欠发达,女生脂肪厚较大等特点,多开设动力性项目体育课程,增强学生神经肌肉调节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
二、针对高校学生心理特点,有效开展体育教学
1.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现在的高校学生年处于17~22这个阶段,既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身体发育上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在心理发育上同样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首先,从智力上看,大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非常强,智力发展到高水平阶段。善于进行系统性和论证性思维活动,观察力和理解力进一步发展,思想开始凸显独立性和批判性特征。其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表现突出的两极性,情感渐趋丰富,情绪易于波动和冲动,易烦闷、易冲动,考虑问题爱走极端。第三,学生开始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自我认知意识增强,有较强的自我控制欲望,开始自觉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自信心和好胜心开始明显增强。
2.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着高校体育课程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基础之上,采用适宜高校学生心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促进高校学生神仙健康和谐发展。利用学生具有的自我教育能力灌输学生的终身学习思想,增强学生“健康第一”的健身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让健身意识真正融入学生思想深处,确立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结合高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加强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开展一些象棋、围棋等体育教学课程。另外,还应加强高校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课的学习训练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心理的成熟。
三、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人的思维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结合高校学生思维特点,安排课程,进行体育训练。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重要时期,所有的学习、生活、运动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1.高校学生的思维特点
高校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更多的侧重理论思维,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由中学生时期的机械模仿体育运动转向思考体育活动、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以及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甚至开始用抽象数据和线性分析来寻找运动技能之间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样是百米短跑,中小学生只是模糊的知道自己跑不快,而大学生则尝试从腿部力量、反应灵敏度、爆发力等各个因素之间抽象考虑问题。其次,高校学生思维趋向独立,大学生喜欢争论,喜欢探本溯源,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第三,高校学生思维凸显创造性,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并富有想象力,常常会有创建性思考。表现为体育运动中善于变换运动方式,创造体育活动,有目的的融合各种科学进行体育运动。
2.基于高校学生思维特点安排体育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做好示范讲解的同时发展学生理论思维,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思考动作的衔接和过渡,突出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想象力。例如,可以减少示范次数,引导学生思考动作,或者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想象各种动作;也可以开设理论课程,讲解运动技能形成原理和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分层次、个性化教学,发展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实现有效体育教学。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科学施教,全面增强学生运动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绍俊,翁润洁.?论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3)
[3]刘庆谊.浅谈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学时代,2007(01)
[2] 李峥.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
作者简介:
王志昂(1983~)男,汉族,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