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芬,陈继兰,秦玉花,曾跃琴,黄秀深
(1.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
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黄连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使用经验,常用于诸热、疮疡、湿热之证。据统计,从东汉至宋代近10个世纪间,黄连都是方书中的重要药物,大致有5%左右的方剂含有黄连,平均每20个处方就有1个含黄连的处方[1]。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对黄连苦寒药性的认识持续至今没有改变,过用有损胃伤脾之弊,但都未明确提出黄连有毒之说。1978年10月6日,新加坡政府卫生部发布文告,怀疑黄连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者可致严重的溶血性黄疸[2-3],宣布黄连或川连作为毒物管制,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我们设想如果按现代一些学者的研究和认识,黄连会引起G6PD缺陷者溶血性黄疸,那么黄连作用于正常机体是否也会引起红细胞溶血呢?故而本实验使用不同剂量的黄连及黄连配伍吴茱萸较长时间地作用于正常大鼠,研究对正常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1.1.1 实验动物 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 g~220 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药品与试剂 黄连和吴茱萸购自成都市“同仁堂”大药房,品质优良。制剂时称取所需药材,加5倍量水浸泡30 min,电炉加热至沸,20 min后过滤。滤渣再加3倍量水,加热至沸,20 min后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用水浴锅60℃恒温加热,浓缩至相当于药材1 g/mL的水煎液,冰箱保存备用。谷胱甘肽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批号:2005072。
1.1.3 实验仪器 721分光光度仪(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1.2.1 分组与给药 将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小剂量黄连组、大剂量黄连组和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4组,每组10只。灌胃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煎剂。小剂量黄连组0.05 g/100 g体重;大剂量黄连组0.15 g/100 g体重;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0.175 g/100 g体重;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水。每天1次,共给药15 d。给药结束后,大鼠禁食24 h,不禁水。从股动脉采血3 mL,装入抗凝管中。
1.2.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采用改良san-ford法,并以隐血试验法检定始溶血的盐水浓度[4]。精密称取氯化钠,蒸馏水溶解,分别配成0.68%~0.32%的NaCl溶液,相邻浓度差0.04%,共10个盐水梯度。实验时,10只试管分装不同浓度盐水,每管2 mL。每管滴入全血1滴,轻轻混匀,置37℃水浴中放置4 h后取出,用隐血试验方法[5]在磁皿中检测,显示阳性反应的最高盐水浓度即作为始溶血的盐水浓度。
1.2.3 谷胱甘肽含量测定 肝素抗凝全血制成1∶99溶血液。用721分光光度仪比色定量检测。
实验资料中的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 药物对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s)
表1 药物对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 n 始溶血盐水浓度(%)空白对照组 8 0.5600±0.0565小剂量黄连组 8 0.5900±0.0282大剂量黄连组 8 0.6350±0.05421)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 7 0.5943±0.0538
由表1可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黄连组始溶血盐水浓度显著升高(P<0.01)。
结果见表2。
表2 药物对大鼠红细胞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s)
表2 药物对大鼠红细胞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0.01;与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比较,2)P<0.05
组别 n GSH含量(mg/mL全血)空白对照组 8 45.8150±5.9034小剂量黄连组 8 42.1449±3.2536大剂量黄连组 8 36.5503±5.74251)2)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 7 44.9329±3.6712
由表2可以看出,各给药组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均有下降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黄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比较,大剂量黄连组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下降(P<0.05)。
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将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0.9%的NaCl溶液)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态。若将红细胞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红细胞膨胀变成球形,可至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临床以0.45%NaCl~0.3%NaCl溶液为正常人体红细胞的脆性(也称抵抗力)范围。如果红细胞放在高于0.45%/NaCl溶液中时即出现破裂,表明红细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时才出现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低渗NaCl溶液的耐受能力。耐受力高者红细胞不易破裂,即其脆性低,稳定性好。通过测定不同药物组SD大鼠红细胞的始溶血盐水浓度,以判断黄连剂量的大小以及配伍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谷胱甘肽(GSH)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小分子物质,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磷酸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使人体获得高能量。它能激活各种酶,如体内的巯基(-SH)酶等。足量的GSH可以使红细胞稳定,维持红细胞膜蛋白的完整性,保护血红蛋白的巯基及红细胞内的其他含巯基的酶免受氧化性伤害。反之,红细胞失去GSH保护,容易遭受氧化性伤害,造成溶血现象。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一种参与磷酸己糖旁路代谢的红细胞酶。红细胞的生存及功能要求血红蛋白、酶和红细胞膜避免遭受氧化性损害,依赖保护性系统的完整性。G6PD缺乏可使红细胞内GSH生成减少,稳定性下降,所以测定GSH含量能间接反映出体内G6PD的含量和活性,以及红细胞的稳定性。
本实验结果显示,小剂量黄连即相当于人常用剂量6 g且给药时间为15 d时,对红细胞渗透脆性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当黄连剂量用到相当于人服用剂量18 g,给药时间为15 d时,此属超常大剂量较长时间使用,明显影响了红细胞渗透脆性且使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下降,导致了红细胞溶血。而当黄连仍用18 g,但和吴茱萸以6∶1比例配伍时,对红细胞渗透脆性和谷胱甘肽含量影响较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说明黄连和吴茱萸配伍,即使黄连使用剂量较大,也不易引起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和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从而导致红细胞溶血。
2010 版《中国药典》规定黄连剂量为 2 g~5 g[6],故而,根据《药典》规定剂量使用黄连是安全的,不会影响正常血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谷胱甘肽含量。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名为左金丸,是出于朱丹溪《丹溪心法·火六》的名方。黄连性味苦寒,六倍用量于吴茱萸,配以辛热的吴茱萸可减轻黄连苦寒败胃之弊。二药之性,一温一寒,完全相反,吴茱萸起反佐之用。从实验结果来看,二药合用,可以显著地拮抗较高浓度黄连对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说明黄连和吴茱萸配伍具有“减毒”作用。据统计黄连单方在全部含黄连的方剂中只占2%左右,一书中最多不超过6%。说明古人常用含黄连的方剂,极少应用黄连单方,而且剂量较小的经验是有深意的。
[1]陈馥馨,高晓山.含黄连方剂及黄连配伍药的文献统计[J].中成药,1997,19(8):40-41.
[2]杨守业,高晓山.黄连“诱发和加重”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志,1996,21(3):187.
[3]高晓山.黄连致溶血性黄疸毒性的提出和争议[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6):3,3(7):6.
[4]林娜,高晓山,李建荣,等.黄连和小檗碱对实验性G6PD缺陷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9):562.
[5]李其英,徐勉忠,孔祥云.实用临床医学检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