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影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吉林,吉林 132013)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方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就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而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于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透析效果等至关重要。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共为19例患者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9例行内瘘手术的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25~70岁。其中慢性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2例,均符合血液透析指征。手术方法: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或端端吻合。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长,一般都受尽疾病折磨,情绪悲观、消极,加之对动静脉内瘘术存在恐惧、紧张,术前应做好护理宣教,仔细分析透析及内瘘手术的意义及方法,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手术前避免在造瘘侧肢体测量血压及血管穿刺,以保护血管。另外,要避免外伤,以利于手术成功。手术当天应更换宽松袖口的衣服,手术区域给予备皮。对于部分需维持性血透患者,可在手术前建立深静脉置管通路,尽量避免血透后立即行内瘘手术,如血透刚结束者可予术前鱼精蛋白对抗肝素治疗,防止术中渗血不止。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4~6 h取平卧位,6 h后自由体位,嘱患者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保持血液通畅,防止肢体受压、水肿。禁止在术肢进行静脉输液、注射、测血压等操作,避免吻合部位及静脉侧受压。术肢不提重物,站立时可用三角巾或绷带吊起术肢,曲肘成90°,避免肘部过度屈曲。睡觉时尽量卧于健侧使患者有保护意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出血等情况,同时应用抗生素和抗凝药物。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改变,询问病人有无胸闷、心悸,如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给予及时处理。
观察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用手触摸术侧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倾听动静脉内瘘有无吹风样血管杂音,音量是否改变,如末梢循环不良,动静脉内瘘无震颤、听不到血管杂音,应查明是否因包扎过紧或有栓子或血栓形成。观察造瘘患者肢端皮肤温度,如皮肤温度低于健侧或变凉,可能因瘘管闭塞所致,应采取措施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
患者术后3 d可做空抓;术后4~5 d可在离吻合口10 cm以上的近心端肢体静脉段热敷,促进内瘘静脉动脉化成熟,减少血栓形成;拆线后,可用手捏握橡皮健康球,每日锻炼3~4次,每次10~15 min,以促进血管扩张、动脉化,加快内瘘成熟时间及充足的血流量。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4~6周开始使用。
教会患者和家属掌握对动静脉内瘘的监测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内瘘是他们的生命线,从而自觉保护内瘘,避免压迫和剧烈运动,不穿紧袖衣服,不可在术肢戴手表、测血压,不能用内瘘血管进行抽血、注射或输液,有效防止血栓、出血、感染、肿胀的动静脉内瘘的常见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