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萍 殷宝怡
(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满族说部《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的文学性解读
贺 萍 殷宝怡
(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是《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中的一部,也是满族说部中少有的经典长篇“巴图鲁乌勒本”(英雄传)。根据富育光先生家传的“乌勒本”整理而成,整部作品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文学价值。本文试图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发掘文本的审美价值,揭示满族文学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学价值
满族说部是满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满族先民的社会生活及其与各个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是由富育光先生口述,王慧新整理的满族长篇说部,全书大约43万字左右。它是世居黑龙江一带的满族诸氏族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民间关于雪妃娘娘的传说有很多,但大多围绕这母子二人展开。说部的纸质草本系黑龙江省爱辉县大五家子村杨青山老人的爷爷传下来的。杨青山在弥留之际将此说部传给了富希陆先生,富希陆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并且将其命名为《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后来富希陆传给了其子富育光。在1953年,富育光先生曾拜访黑河地区熟知《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的村民,并对此说部作了较为详细的核对。在1980年,富育光先生又亲自赴辽宁新宾、内蒙等地对地名作了核实。终于在2007年,《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成册出版。
《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以史诗般宏伟的画卷向我们再现了满民族发展、壮大、并逐步建立政权的珍贵历史,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满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为满族历史、民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就其文学性而言,《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充分体现了满民族口头文学的独特魅力。它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满族先民的审美旨趣,标志着满族民间文学的创作水平。下面笔者将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详细阐释《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的文学性内涵。
这部作品以努尔哈赤父子统一女真,入主中原的历史为背景,前半部分描写了“草原上的月亮”宝音其其格姑娘在科尔沁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部描写了她邂逅皇太极,在赫图阿拉部屡立奇功的传奇事迹;后半部分则讲述了雪妃娘娘的儿子包鲁嘎汗的英雄事迹以及雪妃娘娘草原寻子的过程。作品以史诗般宏伟的历史画卷作为铺陈,着重刻画了蒙古科尔沁部及满族建州女真两个民族间的兴衰历史,及人民的生活情况。将人物置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上,凸显了少数民族正义、友善、互助等传统品德,使英雄人物更加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作品的情节随着历史事件的展开而更加具有戏剧性,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也随着草原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变得跌宕起伏。宝音因德钦部与建州女真部的战乱,被蒙古将军那日松救下,至此开始了她在科尔沁大草原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偶遇努尔哈赤父子后,在赫图阿拉城,随着女真部落势力不断扩散,白雪格格(努尔哈赤赐给宝音其其格的满族名字)的聪明才智逐渐显露出来,她利用自己在科尔沁草原的地位,帮助努尔哈赤父子出谋划策,使女真部打了不少的胜仗,深受女真族人的喜爱。而后的包鲁嘎汗也是在清军与草原部落发生冲突的特殊情况下,才能够几经周转和雪妃娘娘母子相认。
《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全文总体采用了顺时针的叙述方式,只是在一些细节的地方采取了插叙的手段,将有关联的人或事交代清楚,从而使情节更加饱满。文章开头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从而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十三岁的“蒙古草原的月亮”——宝音其其格,而后朱伯西①才将宝音的身世娓娓道来。每当一个新的人物出场,朱伯西都会采取插叙的方式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家世背景与叙事主线联系在一起,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富于节奏感。这种情节穿插的叙事模式是民族文学特有的叙事结构,它如同是古希腊的史诗一般,“调节听众的情趣和接纳内容不同的穿插”②。虽然满族说部艺术产生于史诗之前,但由于它一直都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至今,才得以使穿插的结构演绎的如此淋漓尽致,从而增加了说部本身的厚重感,又不会让人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
1.雪妃娘娘
雪妃娘娘是贯穿整部说部的主要人物,故事以她的命运为主要线索,刻画出了一位机智勇敢、善良正义的少数民族姑娘的一生。在她身上,折射出了满蒙民族间深厚的友谊,及少数民族人民的无穷智慧。
她天资聪颖,善解人意,被科尔沁草原上的人民称为“尊贵的腾格里天神赐给蒙古草原的月亮”③。她与莽古思贝勒最宠爱的小格格一块长大,“她天资过人,办的每一件事都考虑得非常周到”④。她不仅能歌善舞,还拥有草原人民热情豪爽、勇敢好斗的性格,骑马、射箭她样样精通,草原上的许多男子都爱慕她。虽然生长在草原,但她身上满族女性的性格特点依然清晰可见。她独立自主,不甘受人摆布,当她知道莽古思贝勒要为她建一座“藏娇楼”时,心里竟“浅浅地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鄙视的心情”⑤;她明辨是非,莽古思贝勒遇到一些棘手难办的事情,宝音总是能为其解决难题而又不失分寸;她心地善良,当她在当莽古思贝勒痛失庄园,并把这一切罪过强加给宝音姑娘时,她并没有怪罪他们而是毅然选择独自一人离开,这都体现了年少的宝音姑娘善良勇敢的性格。
除此之外,长大后的“白雪格格”(努尔哈赤赐给宝音的满语名字)又处处显现出她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文中描写白雪格格在赫图阿拉城断案的情节,充分的体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当犯人褚良弼抱着必死的决心不肯开口说话时,白雪格格打探到他是个大孝子,就把他的额莫⑥请了来,并且自己亲自接见了她,嘘寒问暖了一番,试图感动这位“小脚老太太”,让她说服自己的儿子开口说话,这一举动让在旁的努尔哈赤也连连叫好。当褚良弼认罪以后,白雪格格并没有杀了他,而是为他在努尔哈赤那争取了个差事,以此来感化褚良弼。白雪格格的做法一举两得,一来褚良弼犯了这么大的罪过没有被杀头,一定会誓死报效努尔哈赤父子,二来又为努尔哈赤的赫图阿拉城留下了以德报怨的好名声。她凭借对蒙古草原的熟悉,和与蒙古牧民的友谊,为努尔哈赤父子打了不少的胜仗,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满族女性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雪妃娘娘身上满族女性的刚烈、独立的性格特点则集中体现在她以身相许于皇太极以后。因努尔哈赤嫌其身份地位低下,更重要的是为笼络更多的部落,必须采取联姻的办法,使雪妃娘娘无法与皇太极成亲。雪妃娘娘面对这段无果的爱情,并没有强求,她还是选择了离开。她为自己的命运感叹,但又不甘于屈服于这命运,她孤身一人寻找自己的容身之处,并在山林中生下了儿子。在她与儿子失散以后,她在净空庵里孤零零地渡过了一个个心酸的昼夜,皇太极曾多次派人想要接她回来,但都遭到了她的拒绝,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满族女性身上刚正不阿、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白雪格格后半生清苦的生活与其前半生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完全相反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女真扩部初期男权为主的满族社会中,得不到重视的满族女性的悲惨命运。
2.包鲁嘎汗
包鲁嘎汗是文中后半段着重刻画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雪妃娘娘和皇太极的儿子,他被狼王叼去,在狼群中长大,后来又有了鹰师父,他从小就生活在山林间,精通兽语,结交了许多动物朋友。他身上具有动物的兽性,又具有人类的聪明才智。他打死荒淫无度的德钦部王爷父子,大家一致拥戴他为王,得名“包鲁嘎汗”。他把德钦部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又征服了野豹子部同样彪悍的奥莫额云,娶她做了沙里甘⑦,最后终于在那日松的帮助下找到了其母雪妃娘娘。
包鲁嘎汗这个人物身上充分体现了满民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传统,及萨满教中的灵禽崇拜文化。他在动物中间长大,动物朋友们教会了他一身的生存本领,也曾多次帮助他渡过难关:他在德钦部险些被王爷父子害死,是蟒蛇和老鼠救了他;他和奥莫额云比赛时,山熊背他过山,蚯蚓和蝙蝠为他引路,黑水獭帮他找人……后来与其母雪妃娘娘的重逢,猎犬们也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他在山林中的生活使他身上充满了动物的兽性,他不许任何人欺负或者耍戏他,只要有人这样做,他就“骑到你的脖子上,把你的脖子一拧,就给拧折了”⑧;包鲁嘎汗也有善良的一面,当他得知莽古尔部的头领飞扬跋扈,牧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时,他治服了部落首领,将莽古尔部归为自己的部落下,解救了苦难的牧民们。
包鲁嘎汗身上处处洋溢着满民族好斗、善良、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他是草原上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除此之外,他在扩建部落的过程中,也显现了他超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管理能力。他在做了德钦部的王以后,“把所有的奴才都放了,成了部族的牧民。他让人和人之间和睦相处,不准谁力气强,就可以欺负人;谁势力大,就霸占别人的东西,要是让他知道,小心挨他的大巴掌”⑨。德钦部在他的领导下,牧民们生活的甜蜜和睦,势力也在一天天不断扩大。
在包鲁嘎汗身上,充分显现了满民族对大自然、飞禽鸟兽的原始崇拜,但此时的满族人民已不同于远古时代的先民们,他们对于自然、动物的敬畏之情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试图征服自然的控制欲。包鲁嘎汗在狼母鹰师的指导下,初步形成了他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当他真正踏入人类社会以后,他逐渐从“被操控者”转向了“操控者”,这一转变也充分体现了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进程。
3.乌丹格格
乌丹格格是此说部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她一出场朱伯西就用大量篇幅介绍了这位传奇的老额真⑩。她是莽古思贝勒的表姐,莽古思庄园南牧场的庄主,“她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她的牧场”○11。她虽说是女儿身,却有着男儿刚烈的性格。她年轻时高傲泼辣,说话心直口快,性如烈火,草原上的汉子很多惧怕她又爱慕他。乌丹格格一生未嫁,她把庄园忧患和安乐当成自己的全部生命,她用毕生的勤劳换来了庄园牧民们生活的美满。她用自己的的人格和智慧,使庄园变得富强昌盛,外敌恐惧。
乌丹格格在整篇文章中,可以说是除了雪妃娘娘之外,性格特点最鲜明的人物。她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嫉恶如仇,心高气傲。她把南牧场治理得井井有条,牧民们安居乐业;她一心向往纯真的爱情,当发现追求者欺骗她时,乌丹格格挖出他的心烤着吃了;她只带领了五十骑兵,亲自上阵救出了莽古思贝勒的干女儿巧根格格;她为了能够治理好南牧场,经常吃住在野外,铺兽皮,饮冰泉。她同时还是一位有心计的女子,睡觉的时候都是睁着一只眼睛,草原上没有人敢惹这个彪悍的女额真。如果说,雪妃娘娘是草原上足智多谋的文化英雄,包鲁嘎汗是草原上英勇善战的战斗英雄,那么乌丹格格就是二者的结合。她既有草原男子的刚烈性格,又有草原女子的持家能力,她是满族社会新女性的代表。
《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在语言的个性化运用上,充分显现了满族民间文学的特点。对于不同的故事情节也采取了不同的语言叙述手段,当涉及到满蒙的服饰穿戴、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内容时,大多采用了华丽、细腻的辞藻,这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史实材料。其中,乌云格格为小宝音穿戴的服饰就十分讲究,“乌云格格给小宝音穿上蒙族的九彩绣袍,扎条金丝镶蝶的彩带,戴上珠穗编成的百鸟银冠,穿双金丝盘成的小虎头鞋”,这是蒙族特有的女性服饰打扮。文中除了对蒙族女性服饰的描写,还有对满族女性穿戴的精细刻画,努尔哈赤赐给宝音的白玉袍,用的是天鹅胸脯上的羽毛,羽毛要白,长短一致,颜色也要一样,还要取活天鹅入冬前的毛,做一件长袍至少要五百只大天鹅的羽毛。做法是“用茼麻拧的小细线一根一根地把绒毛都揉在细线上,线要非常细,还要揉均了,毛必须都露这么高。然后将编好的羽绒绳,经纬分明地编串一起,里头用内布和胶固定上,再放上里子。领口缝有三圈珍珠,袖口也缝有三圈珍珠……”○12
文中涉及到纯叙事的部分,则大多采用了通俗的口语化语言,为内容服务,直接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将说部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平铺直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更容易让人接受。对于纯叙事之外的描写,例如上述提到的服饰穿戴、风土人情等都采用了比较细腻和华丽的辞藻,使整篇说部的语言精简结合不至于太过单调,这样的叙述方式充分调动了读者和听众对说部的积极性,使情节更富有层次感和紧凑感。满族说唱文学口耳相传的传统,也促成了这种特殊叙事语言的形成。
除此之外,文中还大量采用了排比句式和满族民俗谚语来渲染故事情节,描写宝音姑娘聚集逃荒牧民的情景时,就用了一个非常民族化的排比“像滴滴泉水汇成百川,像粒粒散沙聚成宝塔”,排比的表现手法不仅便于朱伯西记忆,还有助于增强听者和读者的印象,产生余音绕梁之感。至于谚语,则包含了民族语言的精华,是满族民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人在衣服,马在鞍;细沙相聚汇成大漠,碎石相叠能成山巅等等,这些谚语充分体现了满族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了说部的艺术性和民族性。相对于作品本身而言,这样的民俗俚语也起到了承接上文、引起下文,使文意更加连贯的作用。
《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不仅向我们再现了努尔哈赤父子征战女真各部,最后建立清王朝的重要历史,还充分呈现了满族先世的社会生活、生存状态、民族个性,同时还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古老民族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及满族人民的集体智慧,它是满族文学的集大成者。
注 释:
①朱伯西:满语,讲故事的人。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68页。
③富育光讲述,王慧新整理.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页。
④同上,第22页
⑤富育光讲述,王慧新整理.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页。
⑥同上,第38页。
⑦沙里甘:满语,妻子。
⑧富育光讲述,王慧新整理.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45页。
⑨同上,第352页。
⑩额真:满语,主子。
⑪富育光讲述,王慧新整理.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页。
⑫同上,第260页。
[1]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富育光讲述,王慧新整理.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富育光.满族传统说部艺术——“乌勒本”研考[J].民族文学研究,1999,3.
[4]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吕萍.满族说部之佳作——《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J].社会科学战线,2009,8.
[6]赵忠辉.满族文学史[M].沈阳:沈阳出版社, 1989.
[7]王宏刚,金基浩.满族民俗文化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8]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I27
B
1008-7508(2012)09-0001-03
本文是2011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满族说部”的文学审美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1B221)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也是长春师范学院“满族说部的审美形态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
2012-05-15
贺萍(1965~),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殷宝怡(1987~),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