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杨子勋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从《富春山居图》的笔墨技法特点看黄公望的艺术成就①
王晓东,杨子勋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名作,作品中的笔墨技法十分纯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高等院校山水画课程研习的优秀临本。通过对其构图形式、技法特点、笔墨规律等的深刻体认是我们山水画教学中必须面对的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山水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乃至对黄公望艺术成就的真正认识。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笔墨技法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一,博览群书,善绘画、工书法、通音律、作散曲。青年时期仕途不如意,五十岁开始专心山水创作,晚年画风尤为成熟,《富春山居图》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名作,作品中的笔墨技法娴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在论述黄公望山水画艺术之前,先分析一下元代山水画形成的社会因素。公元13世纪初,蒙古人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横扫了西夏王国,征服了大理,又灭了金国,最后统一全国,形成了自唐代以来国土面积空前的国家。元代的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转折时期产生的。蒙古人军事实力强大,可是在统治一个泱泱大国的时候办法却不是很多,在政治上为了保持蒙古人的权益,实施了种族贵贱的四等区分,当时最有文化和才华的文人基本都在南宋,这些人反而变成了社会上最低等人。元代文人科举考试已被废除,到元仁宗稍开明一点,科举考试恢复,但仅仅是作秀而已,江南的文人变成了社会弃儿,非常贫贱。
黄公望刚出生时,南宋政坛非常腐败,军事节节败退,而且他出生前一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开始进攻南宋,都城被元统治军占领。黄公望才华横溢,希望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可是元代已取消科举考试,文人想为国做事,却找不到出路。到黄公望中年时,才有人推荐他做了一个小官(浙西县吏,相当于当今的秘书一职),后来去了大都(北京)中书院,监察御史张闾手下做传吏,主管田粮。可是张闾是一个大贪官,被法办了,黄公望受到牵连,险些死在牢狱之中。
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而且遭受了这么坎坷的经历,所以此时的黄公望顿悟了,有了在人生上的一种自觉性的反思。他遨游江浙一带,接触社会名士,如倪云林等,隐逸的追求,崇尚高逸的思想,赢得了江南文人对他的尊敬。黄公望精通天文地理、书画、音律和散曲,长诗短句下笔即成,尤以山水画冠绝一时,创作非常活跃,《仙山图》就是这一时期作品。他既接受了北派山水及京浩、关同、范宽的创作风格特点,又接受了董源、巨然、赵孟北页的创作风格特色。他学养深厚,兼容南北方绘画内在学养的驱动力,可是他内质里还是以南方风格为主,追求淡墨清朗、秀润的感觉,追求线条自身圆松的表现力,并非剑拔弩张,体现笔墨意趣,从而使墨的润泽与干枯有机结合。
1.师法传统。黄公望的直接启示人为赵孟北页。赵孟北页是一个赞南贬北的一个画家,因为赵孟北页的理论、实践在当时都十分成熟,成就极高,而黄公望画风则兼容南北,以南为主的绘画体系。
2.师法造化。黄公望所作山水画,多从写生中来,据说他每次出行之时,必带上笔、纸,凡是遇到心仪之佳景,必手绘笔录,以作为创作的素材。平日里仔细观察山石树木,体会大自然,还能跳出物象本身,体会内在神韵的内容。江南一带的沟壑、山村、水渠等美妙的自然变化选择性的采集下来,这已经滋养了他的精神,拓宽了审美的区域,写成画论《写山水诀》,最终成就了他的艺术。
3.艺术修养及精神状态对黄公望艺术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他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老庄要求去知去欲,欲望降低,不要追求太多,回到身心最原始的状态,懂得彻悟,五十知天命,知道人该怎么活着;入了全真教,企图通过某种教义和书画对人生醒悟给予一个寄托,明白人生需要静气,不要有太多欲望。晚年的黄公望求静气,去噪动,不求功名利禄,不求作为之心,成为他主要的生活准则,从浮躁的生活升华到比较静气的生命境界。
黄公望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就是《富春山居图》,这时八十二岁的他无论从心境上还是技术表现上都非常成熟,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此图是已经被烧掉的残部,但也有六米,残卷是以富春山两岸的风光为因素,但他不是完全的描写客观现实。两岸有峭拔的山峰,可是他画的都比较平缓、宁静。应该说,黄公望是以主观内心的思绪来自由的选择富春江与他这种情感有相合一的内容来支撑这个画面,所以,画中物象绝对不是一个很写实的内容。它是一种选择,选择创造一种宁和、安静、平和的感觉。我们看到的《富春山居图》已经超越了南派鼻祖董源、巨然的画法,画法自然轻松,线条已经充分达到一种成熟的表现性了,线的结构、长短疏密的组织已经非常自觉了,山石皴法飘渺而且肯定,树的画法自然轻松,可是他内在的结构非常深严,每一组大小、错落、距离、松紧程度、疏密的关系就在松树的表现上。
1.构图特点。此图中间有一大块形态,这是画面的主体,一部分贴近下边,一部分贴近上边。如果把画面上部认为是天,下边认为是地,所有的物象都贴近下边,画面则失去了平衡。黄公望画底部有空白,上边也有空白,底下有物象,上部也有物象,而且利用物象都比较巧妙,然后以一个大的物象为主,在中间,两侧和其它别处有横线,有点状和很辅助的一个形态作为宾体,一般经典作品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创作的时候也要注意上下空白的平衡,既要有变化,不能均等,还不能失去平衡,既有下沉感,也有上升感,画面必定要是一种均衡的状态,这是从形态意义上讲。
2.笔墨规律。黄公望以浓厚的文人气质、深刻的艺术哲学、精湛的笔墨技法,为中国画做出了自己的真诚诠释,他的画面空灵淡雅,恬淡自在,是精神的自在冥想,又有家园般的温暖。整个山水画用笔松弛,各种皴法表现娴熟,讲究用笔,而非描摹,讲笔势关系要美好、毛涩。他的山水极富装饰性和形式美感,并着重对精神追求的塑造与重构。如水纹表现十分有特点,卧笔走,用笔肚接触画面,墨色变化追求自然变化,并非总是来回沾墨,笔笔之间交搭自然,用好一笔墨,然后,笔根淡墨画虚的部分。
3.树的表现技法。树,无论多么细的枝干,不能把它简单化,勾树干时注意树干的穿插、交搭。分枝前后交代清楚,点叶,看似较随意,其实主要看内在深层组织结构,以组为单位,讲究错落有致,不能画平行,看似无目的,其实内在深层法则性的内容十分讲究,他是有了入法阶段的一种宽松。学画先入法,才能画出这种感觉,精微的程度个人很难达到。黄公望画则非常精致,外表看还很松弛随意。法度森严,漫不经心,随随便便的境界,如品“茶道”。画面中树的主干、出枝的分布搞清楚,大势搞清楚,主干画不好直接影响到细枝,出枝需要笔笔生发。
4.山石表现技法。山石,永远也达不到与它一模一样,也没必要一样,需要懂得其中道理,防止多画的问题,用笔上越画越多,皴起来没完没了,要用最简单的结构达到他这种丰富程度即可。所以说,我们都属于意临,披麻皴勾到一定的时候就要观照内部的结构,施以皴法,用笔忌平衡,浓淡墨要有生机,笔里的墨一定要画完,山底又附加一些解索皴,用笔曲动,变化比较大,勾皴后点重墨点,布局需合理。最后用淡墨画后面的山和坡脚,横扫即可。但横扫不是平涂,要有笔墨变化,这种淡墨和这种有限的结构形成一种非常好的视觉震颤。黄公望画面不用云气,用远山、淡墨和疏朗的线条对比,这种视觉刺激是他画面主要的一种表现性,关键就是他线条自身的表现力,自身的长短,浓淡、干湿的表现性是黄公望的重点追求。富春山有峭崖,他偏画缓坡,并非为了状物,他感兴趣的是笔墨线条的自律性、线条结构的审美关系。
我们要学法度,入法度,最后才能从法度跳出来。如果技法练习不够,一画便成一片,无法度。以往临习此图山的皴法用笔往往都多,画得太厚重,画的少又不绝妙。与笔墨精神相反,应该追求精炼,笔的干湿浓淡的生发,然后笔墨线条皴法松紧程度。很多的杂树点到什么程度,巧妙把握。临此图主要体会的是创作的全过程,不完全是技术问题,但是技术训练还要勤奋些,以前学过基础技法临摹,就是为了现在超越技法临摹,上升到对整体因素的控制。
尽量摆脱范本的形骸的束缚,这时对范本临摹时可一半看原作,一半背临,甚至完全不去看范本,这阶段重点由学笔法、墨法转到取其节奏和韵律的变化。然后可意仿,就是加上主观的创造性,取其意。这时的临摹已一部分是自己的思想,范本只起催化剂的作用,发挥开辟自己的一个自由空间,每落笔时想着范本的神情、风韵,不是仅仅追随古人,而是要古人为我所用,使之与自己融为一体。临富春山居图更是如此,不可能看一笔画一笔,必须揣摩物象的变化,然后,转化为下意识,笔墨也好,位置也好,包括山石。黄公望自己再画一遍也可能不完全一样的,我们临摹也做不到一模一样,但大意上一定要追求他的本意,包括形的变化,笔墨结合的变化,直接领会到画面,画多了,形走了一点儿都不要紧,把画面整体的节奏,松紧的韵律思考好,哪里深入刻画,那需要破坏它,松弛画,两头的能力都得有,巧妙控制,否则将支离破碎。
黄公望开启了笔墨形式的新风格。山水画在元代正处于从客观描绘中解放出来的时期,物象渐渐的从山水的自然形态中摆脱出来,转变成为内心的一种审美节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仔细体悟、研习《富春山居图》中的笔墨规律及其技法特点,这对于我们的教学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山水画教学中必须面对的环节,甚至可以说能否真正的认识到黄公望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的笔墨技法特点,直接影响到山水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J205
A
1007-9882(2012)04-0143-02
2012-05-18
王晓东(198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画(花鸟画艺术)研究。
[责任编辑:田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