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惠,刘敦菊
(南昌市第三医院消化科,南昌 330009)
肝脏是胆酸代谢的重要器官,甘胆酸(cholyglycine,CG)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并摄取,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明显升高的原因是因为肝病患者对甘胆酸摄取功能降低,而使血中的含量升高[1]。血清甘胆酸是检测肝细胞损害的指标之一,为了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的临床价值,随机分析了135例慢性肝病的患者血清甘胆酸。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住院并经临床确诊为慢性肝病患者135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46例,年龄17~70岁,平均41.5岁。根据2000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定的标准[2],慢性肝炎轻度患者32例,慢性肝炎中度18例,慢性肝炎重度8例,肝硬化患者62例,肝癌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年龄20~60岁,作为正常对照。
患者于入院时抽取空腹血3 mL,立即分离血清,并将血清储存于-20℃冰箱保存待检。CG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技术,仪器为GC-1200γ放射免疫计数器,剂盒由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测定。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甘胆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各组患者血清甘胆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CG水平±s, ρ/(mg·L-1)
表1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CG水平±s, ρ/(mg·L-1)
组别 n CG健康对照组 20 512.2±6.2慢性肝炎轻度组 32 595.1±11.3中度组 18 512.2±23.2重度组 8 890.3±116.4肝硬化组 62 581.6±205.3肝癌组 15 690.4±120.8
血清甘胆酸是胆酸与甘氨酸结合二次的结合型胆酸之一,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时,可引起胆汁酸代谢和循环紊乱,使血清甘胆酸含量增高。在肝细胞内,胆固醇经过复杂的酶促反应,转变成初级胆汁酸。其中有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 胆酸的类固醇核上有三个羟基(C3、C7、C12),侧链末端的羟基以肽键与甘氨酸结合,分子质量为462 ku。CG正常代谢途径为肠—肝循环,CG由肝细胞合成,经毛细胆管、胆管排入胆囊,随同胆汁进入十二指肠。95%胆酸在回肠末端重吸收,经门静脉再回肝脏,由肝细胞摄取后再利用。在血清中主要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溢入体循环的总量小于1%。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胆酸含量甚微,正常成人无论空腹或餐后,其血清CG浓度稳定在低水平。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摄取CG能力下降,致使血中CG含量增高;胆汁郁滞时,肝脏排泄胆酸发生障碍,而返流血液循环的CG含量增高,也使血CG含量增高[1]。
有研究[3-4]表明,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清CG含量随肝脏炎症反应活动度加重而升高,能较好地反映肝细胞受损的微观变化,是评价肝脏功能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本文研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CG水平明显升高。随着肝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血清CG含量高低与肝脏病变范围及程度密切相关,与文献[5-6]相符。本研究证实,慢性肝炎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CG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血清CG水平上升与肝细胞损伤有关。血清甘胆酸可以反应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是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并可作为监测肝脏疾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基层临床工作中有重要作用。
[1] 尹伯元.放射免疫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53.
[2] 张钟.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 洪伟,江涛源,王建芳,等.血清甘胆酸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炎性反应活动度的关系[J].吉林医学,2010,31(12):1588-1589.
[4] 李红,王瑾瑜.乙肝患者甘胆酸含量与其临床意义[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2):146-147.
[5] 任小红.王肇亮.测定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的意义探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3):9-11.
[6] 张阳,周颖.血清三种指标检测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7,14(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