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陕西境水生态现状及整治对策初探

2012-04-14 17:11祁菁
陕西水利 2012年5期
关键词:汉江面源陕西省

祁菁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01)

1 汉江流域陕西段概况

1.1 自然概况

汉江陕西境内流域位于汉江上游,东西长400 k m,南北宽250 k m,流域面积5.47万k m2(不包含丹江流域0.75万k m2),占全流域的34.4%,干流长度652 k m,占全流域的41.3%。

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95 m m,水资源丰富,干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73.6亿m3。

1.2 社会经济

陕西省境内汉江流域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西安5市。2010年流域内总人口66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11亿元。

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该区域成为全省重要的粮油、水电以及矿产与生物资源开发、加工基地。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和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汉江还担负着保护和涵养水资源、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的重大历史使命。

2 陕西境内汉江流域水生态整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水土保持任务依然艰巨,面源污染较重,危害供水安全

汉江流域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供京济渭主要水源区,近年来,在该区域开展了“长治”、“丹治”和“坡耕地综合治理”等水保生态工程。“长治”工程1989年启动,截至2010年累计治理小流域280条,治理面积4496 k m2,投资7.48亿元。“丹治”工程2007年启动,截至2010年累计治理小流域211条,治理面积4303 k m2,投资11.39亿元。坡耕地治理工程2010年开始在留坝县试点,截止2011年累计治理8.51 k m2,投资2555万元,成效显著。

水保生态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水源地水质。但由于流域内耕地资源相对匮缺,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陡坡种植,滥采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水源安全矛盾日益突现;另外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人为破坏,导致流域内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趋势仍未得到遏制,新的水土流失仍在不断产生,加重水质污染;再加之治理资金不足,水土流失治理投入15万元/k m2左右,而实际需要30元/k m2~50万元/k m2,使得治理程度偏低,速度缓慢;且监测体系和科技示范推广力度不够。目前,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近1.8万k m2,占总面积的32.90%,平均年土壤侵蚀量8103万t,平均侵蚀模数为3466 t/k m2·a,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2 水质现状总体较好,但部分污染物指标呈逐步上升趋势

根据调查,汉江水质现状总体良好,近年来维持稳定。2010年,汉江9个省控监测断面中,1个为Ⅰ类水质,7个为Ⅱ类水质,1个为Ⅲ类水质,均符合水域功能区划标准。

随着汉江沿岸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和工业“三废”排放量增加。2010年流域废污水排放量达到1.53亿m3/a,同比增长6%;加上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汉江沿岸城镇污水处理率为10%,垃圾处理率为20%,每年约有6500万m3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汉江,造成C O D入河量达到2.31万t/a,氨氮为0.35万t/a。

另外,汉江面源污染物对水质影响较大。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水土流失、化肥流失、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污水等方面。2010年,面源污染物入河量C O D 1.48万t/a,氨氮0.25万t/a,对流域C O D、氨氮贡献率分别达到40%和42%,远高于关中、陕北地区。因此,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不容忽视,水污染治理应做到点面源兼顾。

2.3 湿地面积减少,水生态环境功能退化

汉江水生生物和湿地资源丰富,干流分布有鱼类15科、103种,包括大鲵、水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汉水扁尾薄鳅、多鳞产颌鱼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干支流分布有鱼类产卵场22余处。在汉江河道、河滩、洪泛区及两岸一定范围内,分布着较多天然湿地。湿地是朱鹮等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觅食地。随着汉江沿岸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河滩地过渡围垦,各类建设项目挤占,使流域湿地面积较上世纪五十年代缩小近一半,加上汉江干支流水电站和引水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汉江天然径流情势,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洄游造成影响,破坏了鱼类“三场”。同时日益加重的城镇和工业排污,对湿地水体造成污染,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变差,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控和净化水质能力退化,严重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

3 水生态环境的整治对策

3.1 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控制面源污染

水保生态建设以控制面源污染、保护水质为核心,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秦岭南麓及大巴山北麓以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为目标,以预防保护和自然修复措施为主;汉江干流沿岸、汉中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以减蚀减沙为目标,通过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大幅度削减入江泥沙,形成以石泉水库、喜河水库、安康水库和蜀河水库为依托的生态屏障。

汉江流域水保生态建设将依托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坡耕地综合治理、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水保项目开展,在汉江干流沿线及其上游布设生态缓冲、综合治理和自然修复等措施。

3.2 加快节水治污型社会建设,控制污染事故发生

3.2.1 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良性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节水措施,在汉江逐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科学的节水型社会,使汉江沿岸污水排放量日益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河流水体功能得到改善,万元G D P用水量下降20%左右。

3.2.2 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尽快编制重点集镇区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向汉江及支流河道排污的建制镇、大的住宅小区等,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达到污水处理率不小于6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污水厂及垃圾场建成后应落实运行费用,并由环保部门监测其运行情况。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对黄姜皂素加工项目严格按照新的排放标准执行,污染排放不达标的应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应强制停产或关闭。

3.2.3 工业污染控制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区域产业特色。根据汉江流域现状及发展要求,汉江产业调整的布局是:优先向水力发电、电子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使流域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产品,迁、停、并、转汉江沿岸的严重污染企业,优先建立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科技先进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和生态工业型示范企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工业废水回用率应达到70%以上。

3.2.4 农村污染控制措施

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等排放的污染物,是导致汉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已建或规划的水源保护区内的人口,应结合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一并考虑,并对水源保护区内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改进耕作方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作物对氮磷的吸收效率,对农田径流污染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进行控制,减少径流冲刷,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减少土壤氮磷的流失率;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水截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有效控制污染物进入水源区。

3.3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维护汉江水质

为维持和改善汉江水质,使汉江水质全面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需要采取以下保护与管理措施。

3.3.1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确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使水资源要素在汉江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3.3.2 实施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

汉江沿岸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加重,对供水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必须尽快实施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汉江干支流各河段水质目标按《陕西省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标准执行。结合陕西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成果,初步确定在汉江干流各控制断面均达到低限生态基流量时,全段C O D纳污能力为 3.04万t,氨氮为0.31万t。

3.3.3 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

为进一步保护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及引汉济渭水源,根据有关法规尽快划定黄金峡水库、三河口水库等汉江干支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水源保护区周边设立标界、水源保护警示牌,设立护栏、围网,营造防护林等隔离防护措施;保护区禁止新建污染水源的建设项目,禁止新建扩建排污口,应发展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

3.4 建立湿地恢复与保护措施,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为维护湿地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确保湿地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的发挥,应对受影响的汉江重要鱼类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措施;保护重要湿地,采取措施增加湿地面积,恢复和改善湿地功能;保护汉江水源地水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汉江干流整体的环境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5 预留河道基流措施,恢复生物多样性

保护汉江河流生态环境,首先要将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作为河道管理的一项目标。根据《陕西省汉江流域综合规划》,确定汉江干流各断面的生态基流量分别为:武侯 镇 4.61 m3/s,洋 县 38.01 m3/s,石泉73.33 m3/s, 安 康 105.84m3/s, 白 河121.54 m3/s。

为减轻对汉江重要鱼类的影响,汉江重大水利枢纽工程运行调度中,应保护重要鱼类生存和发展,预留水生生物及鱼类通道,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4 结语

通过对汉江流域陕西境内水环境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节水治污型社会建设等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只有长期不懈地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严格按照国家和陕西省水功能区划标准控制排污总量,减轻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才能保障一江清流供京济渭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陕西水利

[1]《陕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修改稿).陕西省水利厅.2011年12月.

[2]《陕西省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陕西省水利厅.2010年11月.

[3]《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1年.

[4]《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修订本(2011~2015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修订本)编制组.2011年1月.

[5]《陕西省汉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年11月.

[6]《陕西省水功能区划》.陕西省水利厅.2004年9月.

猜你喜欢
汉江面源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汉江春晓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汉江之歌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