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云 上海铁路局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沪宁、沪杭和京沪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运营,如何确保高速铁路的运用安全和稳定,已成为全局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肩负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认识高速铁路安全的基本特点,并根据其基本特点制定正确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研究与思考。
高速铁路安全生产的基本特点可以从企业生产要素的构成来进行阐释。一个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由人--企业的生产人员,机器设备--企业中的生产设备,环境--企业的生产环境,从而构成了企业安全运行的基本特点:"人--机--环"安全运行的基本特点,即人的行为安全,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环境的安全运行。
实质上,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基本特点就是一种不断追求"人--机--环"三者有机体系统安全极限的过程,依靠相对可靠的技术设备和生产环境,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与方法,消除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使影响铁路安全的各因素处于被约束与受控状态,最大化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使高速铁路事故的发生概率降至极低。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性安全目标。
人的行为安全就是指作为个体以及社会人在企业生产运行中的各种行为。研究表明,对于"人--机--环"系统,人的行为安全是居于主要地位,是核心。铁路众多事故的发生,人的因素在其中占绝大多数,这其中违章行为和管理混乱是事故诱发的主要原因。
1.1.1 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现阶段铁路管理水平及员工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高速铁路管理失误和员工违章违纪行为的频度。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60、70年代,很多员工属于接班或顶替入路,具有中专及高中以上的人员相对较少,文化层次较低。这样的人员结构无疑会成为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
1.1.2 "机"的安全可靠性
机器设备是企业生产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的生产要素,其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是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铁路限于资金成本的压力,在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中,如何解决好资金的投入,争取更多的资金注入是当前铁路的一大课题。虽然铁路采取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引进外来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但是相对于大规模铁路建设投资来说,特别是高铁建设的高投入,资金压力还是很大的。而这些资金的压力必然会传递到企业中来,由于把主要资金投入到高铁建设和主要机器设备保养维护上,一方面,企业会不自觉的压缩一些不必要开支;另一方面会影响到现有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这不可避免地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企业环境是指管理者构造的企业安全管理环境和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在这方面企业的安全管理环境居于主要地位,这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等。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机能,是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因素。关于影响安全行为的研究表明,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深层次根源在于组织的缺陷。在企业生产中,组织因素及管理实效是最不易察觉的危险,因为在一个处于安全生产平稳期的企业来说,会掩盖安全管理中许多潜在的问题和隐患,是诱发系统失效的潜在的根本原因。组织管理上的缺欠,使得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的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故障和不良环境。
安全管理的组织机能如组织承诺、组织特征、感知成本以及任务性质等因素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管理者管理失误行为研究发现,责任意识传记特征、组织承诺以及组织特征也显著影响着生产管理者的管理失误行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和企业环境是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的主要特点,机器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是从属于人的行为和企业环境的。因此,提高一线生产人员素质,提升安全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能,从源头上清除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关键。
在相对可靠的技术、设备及环境下,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该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使其具有相对高的可靠性,从而实现铁路长治久安。
深入研究高速铁路安全基本特点,探讨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形成机理,为构建科学的铁路安全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就要求在铁路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分析我国铁路"人--机--环"系统实际,研究铁路事故形成机理,形成一套安全生产理论,用以指导在安全管理实践中有效地消除和弱化各种不安全因素,建立起更具可操作性的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框架和程序,为构建能够灵活适用于不同企业的标准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建立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体系,使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研究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发现已取得显著效果的管理体系或模式无不非常注重风险的预控管理、管理的标准化以及管理的持续改进。他们的经验无疑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根据高速铁路的实际情况,有效识别、评价危险源,实施科学的预控管理;建立高速铁路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对高速铁路安全本身进行及时评估和持续改进。
构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高效准确地实现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目标提供工具上的有力保证。我国高速铁路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低于信息电子相关的行业,这形成了高速铁路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瓶颈。虽然多数高速铁路都装备了实时监控系统,但主要局限于局部的监控和管理。要想及时准确地获取生产管理中庞杂的数据,为事务处理、安全控制、事故预测和辅助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实现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目标,必须构建高速铁路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从心理、意识及实际利益各个层面改变人的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合理绩效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组织机能,使安全控制、安全行为、安全文化等安全要素与高速铁路运输生产各个环节的绩效紧密相关,形成从员工到管理者行为的无形约束,促使安全意识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
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必须将其贯穿于绩效管理体系之始终,不单借助教育激励,还需要通过经济激励和权力激励等满足行为需要,以引导人的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2.4.1 建立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
建立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是使员工素质持续提高的重要外部环境,能上能下迫使现有岗位员工业务技能不断增强的外在压力。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用人机制的建立和良好运行,是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持续提高的重要保证。
2.4.2 建立高素质人才发挥其作用平台和薪酬机制
企业人才精英的使用和薪酬机制的有效性、合理性,对整个人才队伍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才使用上和薪酬设计上根据其实际贡献进行合理分配,不断满足企业人才的自我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求,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以个体的力量,形成团队整体的合力来推动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由于高速铁路运输生产的独特性,决定了高速铁路运输的全过程必须是以团队的形式,互动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因而必然受到情绪化和社会化因素影响。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措施可以实现较高层次的规范安全,而"关注安全与生命"的本能意识,影响每个人的安全观念、行为,只有培育植根于员工内心深处的安全文化,才能形成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输的长效机制,实现根本的安全。
企业文化是企业一切行为的基础,是企业人格化的外在体现,是诚实守信开拓新的源泉,是员工敬业奉献的道德依据,所以企业文化的成功和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强弱。培育良好的组织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打造安全型职工,即"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职工。只有培育了具有凝聚力、良好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员工时刻关注安全,主动要安全,学安全,练就具有驾驭安全的熟练技能,在现场作业环境中,使得安全生产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旅客的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铁路生产效益和国家的战略利益,通过对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的"人--机--环"三种基本特点的分析,将其界定为"不断追求安全极限"的理念---在相对可靠的技术、设备及环境下,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与方法,消除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主要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同时大力提高机器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使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各种因素处在被约束与控制状态,最大化地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使高速铁路事故发生率降至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