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上海铁路局运输处
自合宁客运专线开通运营以来,我们积累了一定的高铁知识和管理经验,但总体还处于高铁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摸索阶段。相关设备尚未完全进入稳定状态,相关的维修、保养制度还处于摸索期,同时在高铁认知、行车组织、应急处置方面还未适应高铁发展的需要,存在一些不适应和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现就车务部门如何适应高铁发展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备保障、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和建议。
(1)思想观念未适应高铁发展需要。一是安全敏感性不够,部分应急值守人员存在"养老"、"无事可做"等观念,对高铁运营初期设备稳定性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危机感。二是竞争意识不强,作业人员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由于高铁行车人员缺乏后备人员储备,职工缺乏竞争意识。三是学习观念滞后,对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要求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与现代企业的学习要求有差距。
(2)业务素质未适应高铁发展需要。一是理论基础不实,职工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入,缺乏规范专业教育。二是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差,出现故障后部分职工心中没底,不敢处理或者无从下手、没有头绪,程序颠倒,甚至漏项。三是发展潜力不足,部分职工虽然具有较丰富的既有线实践经验,但随着近几年科技发展及设备更新的加快,他们的专业知识日趋老化。
(3)缺乏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在高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RBC,CTCS,CTC,GSM-R 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使电气自动化,通信知识得到大量应用。但管理者和作业人员对这些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处于摸索阶段,客观上延缓了安全关键预防和规章制度建立的进程。
(4)培训质量还不过硬。工学矛盾突出,有的管理者存在着畏难情绪,夸大培训困难,缺乏强化培训质量的积极能动性、实效性措施,在计划安排、师资配备、教材选编、组织实施及质量考核等重要环节管理也不够严格。
(1)对新形势下调度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还需提高。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车站行车组织主体重心上移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调度安全职能定位、安全管理的思路研究。二是调度承担现场作业安全责任主动性还需提高,对将现场安全重点融入调度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三是个别调度人员受传统意识影响,过分依赖车站把控现场安全,对"机控"改"人控"安全危害性的认识还不够。
(2)调度指挥精细化和现代化不够。一是目前调度分析信息化手段、运用程度及对分析工作还未深入,未能实现全方位、全工种、全过程的分析覆盖,缺乏对规律性、典型性的问题的自动化分析,较多依赖人工分析,存在深入分析不够,导致对问题根源和规律性认知不够。二是维修和施工作业尚未实现电子登销记,登销记手续、程序与高铁调度指挥现代化不相适应。
(3)车站安全关键控制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集控站正常情况下已不再参与行车组织工作,主要负责客运组织和设备故障后的非正常行车工作,造成管理人员和行车人员对行车安全的警惕性相对降低。二是车站操作方式和车站调车操作方式的车站,行车人员对CTC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对CTC设备特点和相关业务知识掌握还不够,安全关键的控制能力还不强。三是车站行车组织主体变化带来的安全重心上移后,站段专业部门和车站对高铁日常安全信息的分析、控制力度方面存在弱化现象。
(1)应急处置不及时。应急处置信息传递还不及时,应急人员对本岗位职责掌握不够清楚,同时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应急预案内容还需不断细化和完善,涉及跨局、跨部门的应急处置尚未做到协同一致、步调统一。
(2)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功能不够完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化程度还不高,风速、雨量限速信息不能与控车系统自动对接,需要调度员人工处置,易造成信息迂回传递,措施滞后。同时,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涉及工务、信号、通信、供电等多专业,设备故障后结合部处置需进一步梳理和规范。
(3)应急演练组织还需加强。现有的高铁设备均处于运用状态,无法尽可能模拟故障现象,应急演练时间、内容、范围均受到限制,作业人员的故障处置知识绝大部分来源于实际故障,各类故障的应急处置实作培训难以做到全员覆盖。
(1)制订高速铁路从业人员任职条件,实行任职资格准入制度。重点对直接影响高铁行车安全的动车组司机、列车调度员、应急值守人员、随车机械师、固定设备维修人员等关键岗位进行职业资格考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能力进行测评及考核,颁发高铁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2)职工教育培训的定位更高,不但立足当前培养合格员工,更应立足长远培养塑造符合高铁发展的职工人才梯队。努力形成职工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强化职工的职业危机意识,利用模块化教学平台,加强培训效果考核和督导,使职工自觉实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
(3)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不断更新,不但要使职工学会使用现有设备、掌握现有技术,同时注意超前教育,使职工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育培训形式上要不断创新,设立高铁培训基地,配备相关模拟设备,尽可能贴近现场作业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案例教育,提高教育培训内容的直观性和易接受性。
(1)优化高铁调度台及相关岗位设置。不仅综合考虑调度区段里程、车站数量、列车密度、车站作业难度等因素,还需考虑新线开通初期的指挥难度,同时要测算运输组织环境变化和运营稳定后的调度工作量变化。必要时,采取阶段推进,初期加人加岗,后期并岗合台的调整措施。
(2)加强调度设备建设,改善人机交流功能和条件,减少无关信息对调度员的干扰,确保调度员精力集中,提高调度指挥质量。同时,尽快建立、完善调度模拟仿真指挥系统,包括CTC/TDCS、车站操作、故障模拟等终端,以适应当前高铁发展的需要,为提高调度人员素质和实作培训奠定基础。
(3)建立跨局调度指挥的协作机制,共同维护跨局调度指挥权威。与相关局建立定期会议协商制度,明确对口工作部门,及时解决跨局调度指挥问题。建立跨局现场调研和信息反馈制度,加强交流融合。加强与相关局相关单位、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联系互控制度,消除结合部漏洞,实现无缝对接。
(4)加强调度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调度员劳动强度,减少结合部管理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调度指挥安全管理规范化、关键环节卡控自动化、应急处置智能化、列车调整精细化的目标。
(5)加强调度安全管理力度,适应行车安全重心上移列车调度员的需要,建立调度与站段联动机制,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强化列车调度员现场调研,保证列车调度员准确掌握现场关键作业、作业关键环节和安全控制重点。
(1)对既有线规章与高铁规章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项规章及有关条款的适用范围,剥离相互交叉和制约高铁发展的内容,为高铁作业部门和人员提供明晰的规章依据。同时,采取定期研讨和梳理的方式,及时清理临时性制度办法。对经过实践检验已经成熟的制度办法,要尽快纳入相关技术规章。
(2)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规定,分别制定各工种应急处置流程指导书和安全卡控表,作为应急处置依据,指导、规范现场应急处置。同时,对应急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规章盲点和难点问题,要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细化办法。
(3)加强高铁技术资料验交和管理,确保技术资料齐全、按时提供。要根据高铁运营的实际情况,加强调度所、站段高铁资料的交接,严格落实技术资料不全、验交不规范,不得投入运用。
(1)充分发挥应急处置专家指导组作用。建立应急处置信息通报平台。规范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梳理、完善各种应急处置预案、救援管理办法,形成系统、完整、准确、一致的预案,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以安全、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满足高铁对运行秩序的高要求。
(2)进一步完善高铁防灾系统功能,增加安全卡控和自动防护手段,提高系统报警的准确性,过滤无效信息,为调度员准确处置报警信息创造条件。同时,切实发挥客服台快速反应、综合调整客运组织方案的职能。
(3)加强应急演练工作。应急演练作业,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设备设施,分层、分类组织,演练项目设置可以先单项、后综合,演练场景设计尽可能贴近现场人员设置和作业实际。同时,科学评价演练效果,找准问题关键,不断优化、完善应急预案。
总之,高速铁路车务安全要全力发挥先进技术、设备、工艺、管理、人员的作用,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疏漏。始终确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设备保障、制度机制、职业责任、技能培训、应急处置等多方面入手,加大安全投入,加强教育管理,切实保障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