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枝,毛建文,陈伟强
(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广州510006)
教学应用型高校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氛围的建立
李红枝,毛建文,陈伟强
(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广州510006)
近年来,教学应用型高校已开始转变观念,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但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氛围缺乏,科研与教学之间存在矛盾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转变理念,营造氛围,组建团队,更新与深化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促进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科研与教学;教学应用型高校;同频共振
伴随现代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客观趋势,按照“口径宽、基础实、适应广、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服务于社会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教学应用型高校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氛围和软硬件条件,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1]。近年来,随着建设资金的不断投入,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很多教学应用型高校科研软硬件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各高校意识到如何使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相辅相成,促进两者的协调统一,亦即“同频共振”,成为创新性人才培育的重要环节,也开始研究和探索具有应用型高校特色的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如:在科研项目的带动之下,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前沿动态,将科研的思维方法及成果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思维方法的学习。另外,让学生参与和承担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也让学生在实践中系统性地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探索性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开阔了教学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手段,革新了教学的技术,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2]。然而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认识不到位。教学管理人员只注重教学任务的管理,没有意识到科研促进教学的重要性;科研管理人员则没有意识到推动科研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的巨大效应;教师中则存在单纯的教学型教师,只单纯注重教学,忽略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老师不能及时和深入地掌握学科的前沿与动态发展,往往沦为呆板知识传授的教书匠。多层次的科研与教学并重理念的缺失导致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质量难于提高[3]。
2.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氛围的缺乏。目前高校在如何做到科研与教学“比翼双飞”只停留在教师个人的意愿上,科研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理念上缺乏交叉,普遍缺乏一套有效督促教学人员推进“科研与教学共振”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手段。并且随着科研在高校评价中的分量加重,近年不少教学应用型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气氛[4]。
3.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内在矛盾阻碍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和推动。教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一种集体性双边活动;科研则主要表现为个人或部分参加者的研究活动,是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是根据已知探究未知,创造新知的行为和过程。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意味着高校教师必须担负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但在实践中两者又常常会发生冲突,表现在:(1)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不投入一定的精力,不精心策划和研究,是很难搞好教学工作的;科研工作也一样,它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查资料、搞调查、反复实验、资料分析整理、撰写科研报告等。(2)教师个人特长的局限性与教学、科研内在不同要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教师个人的气质、口才、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等都有特定的要求,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科研工作则需要长期的知识和资料积累、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较强的推理和论证能力、一定的写作能力等。教学应用型高校教师一般都擅长教学,但在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强行要求这些老师从事科研工作,只会导致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的同步下降。新时期教学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对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全面要求与教师个人特长的局限性,在部分教师个人身上就形成了鲜明的矛盾[5]。
4.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不足。当前,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但目前的教育模式大多仍是强调书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1)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辅导;(2)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课内尤其是课外实践教学;(3)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时间不足,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更是少之又少[6]。
5.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提炼和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信息量不足,教学内容限制在书本范围内和前沿的学术信息与社会实践信息不足等缺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参加的科研项目少,获得的科研成果少,因此,难以做到将科研的研究成果直接带入课堂;难以做到将最新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7]。
教学与科研的同频共振其实对教学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类高校在新时期中承担了大批量培养适应社会转型阶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的任务。如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改革,让教学应用型高校真正做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应用型高校当前亟待积极探索的问题。
1.转变理念,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认识水平。教学应用型高校可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科研理念,强化科研意识,让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明确从事科研与从事教学一样,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职责[8],引导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定教学管理条例、教学评价方案等方面将科研促进教学的重要性考虑进去;积极引导和帮助教师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教师的方向发展。高校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一体。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营造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氛围。要做到科研与教学并重,相互促进,齐头并进,必须建立相配套的有效督促教学人员推进“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激励机制和监督、评价手段。(1)组织教学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和科研并重的作用,让他们在教学中发现科学问题,引导科研;让他们以科研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达到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建立“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激励机制和监督、评价手段。建立机制优先鼓励来自于教学的科研,如积极支持基于教学中发现的科学问题的科研项目等,另外,在建立科研促进教学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中除明确包含科研促教学的内容外,还可在“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考核评选中给予充分体现。
3.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实现学校整体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有机结合。高校教育既要有一支高质量的科研队伍来支撑教学工作,也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登台表演者即讲课者,给广大学生高效地传播文化、科技知识。必须靠建立、发展优秀教师团队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建立优秀教师团队,不仅可促进学校整体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而且可以使每个教师充分发挥其特长和自身价值,使每个教师快乐工作,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以人为本。优秀教师团队一般由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师组成。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搞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搞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科学定位团队的目标,搞好协作,建立有效的团队内部激励机制[9]。
4.更新与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教师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们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的了解和深入的把握,然后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更新知识的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学本身是一种创新过程,需要教师们运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用科研创新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科研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倘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用科研创新成果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扩大知识信息量,就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前沿的学术信息与社会实践信息,突破书本的限制,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倘若我们在课堂上提出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生进行讨论,既紧跟了学科发展前沿,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从而打破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0~11]。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将初步奠定一个人的知识基础,其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也在这个阶段基本形成。在这期间,大学生与教师每天打交道,教师言传身教,可通过各类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教育、示范等熏陶和培养学生。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学生创业能力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因此,强调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1)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课堂教学理论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学生科研选题、学校征文、大学生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进行专业相关的科研选题,从课题设计,到实施研究,最后到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进行全面指导,提高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2)实施本科学生导师制。通过建立本科学生导师制,可对学生进行教学科研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全方位指导。(3)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们能对基本知识做到活学活用。(4)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除学习到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外,也可推动教师科研项目的进展。(5)成立科研活动兴趣小组,让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的初步设计、实施、撰写报告等工作,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以及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6)把学生毕业论文的选择与撰写和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
[1]杨立军,党新安.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9,(36):211.
[2]丁克强,常春圃.关于应用型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5-16.
[3]董波,蒋琳.高校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的协调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3-14.
[4]林向阳.教学与科研结合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农产品加工,2009,(12):89-92.
[5]张艳博.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43-144.
[6]赵群.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36,339.
[7]张洋,朱少强.高校科研评价中的教学促进因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1):54-60.
[8]张汝根.教学型高校科研促教学的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93-94.
[9]阳霞,周文峰.基于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高校教师激励模型[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46-48.
[10]张昌松,郭晨洁.以科研促进本科生教学一种崭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新西部,2009,(12): 196,184.
[11]翟科峰.应用型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13-11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 number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hanged the concept to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absence of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the lack of the atmospher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and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To solve these problems,teaching concept change,good atmosphere establishment,formation of teams,updating and deepening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are needed to promote research and teaching with co-frequency resonanc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research and teaching;teaching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co-frequency resonance
Development of Co-frequency Resonance Atmosphere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I Hong-zhi,MAO Jian-wen,CHEN Wei-qiang
(School of Basic Course,G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angzhou 510006,China)
G642
A
1001-7836(2012)06-0076-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6.030
2011-12-15
广东药学院2010年教育专项课题
李红枝(1955-),女,广东肇庆人,教授,从事细胞生物学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