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状态的思考

2012-04-14 02:24陈小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动机状态

陈小霞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思政部,广州510925)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状态的思考

陈小霞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思政部,广州510925)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状态就像是通往真正的学习的大门一样,它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相对并不理想的状况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可从动机、情感、环境三大要素着手,激发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状态

《超级教学》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第三个当然是内容。“状态”创造出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内容”是主题,在每个好的课程中,都有这三者并存。学习状态就好像是通往学习知识殿堂的大门一样,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在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同样要具备这三个要素,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的成果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内容和策略两个层面,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学习状态”的研究。因此,要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把被认为是“学习之门”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根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正如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的状况怎么样呢?总体来讲有很多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比较淡漠,兴趣不大,学习动机不强。

首先,学习动机是否存在。现在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很注重实用性,关注的重点是自己的眼前利益,更加侧重于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视终极价值的追求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跟其他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一样面临尴尬的境地,被很多人认为是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化的问题也导致很多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反感心理。而另一方面,学习的动力和动机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富有很强的创造性,普遍具有求新好奇的心理。而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课虽有差异,但存在大量重复性的内容,没有多少新鲜感,又何谈有兴趣和动机呢?

其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信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从事自己觉得重要的任务,他们的积极性就很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能体验到自我决定感,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将活动坚持到底。而反之,则消极懈怠,兴趣不大。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揭示本门课程存在的价值,在社会上的应用前景,最重要的是对他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以后的职业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案例、视频甚至游戏等途径来显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2)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人类天生就有,但一般我们只会对一些不了解和不熟悉或根本没有耳闻目睹过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好奇心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就是要讲究一个“新”字。“新”不仅体现在新的内容上,以课本为出发点,延伸相关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值得思索和探讨的观点,以及最新的时事、新颖的案例,避免过多讲解重复的内容,即使涉及到,也应注重向广度和深度开发;采取一些新的方法,如角色扮演、话剧演出、演讲、记者招待会、游戏等等,尽量找到一些形式新颖又能切合内容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本来单调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协调力:触发学生的动情点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以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情绪、心境和情感状况是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知、情、意、行几者相互贯通、互相融合的一个有机循环互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明晰深化学生的认知和理念,也需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不仅是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和德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并反过来促进学生的逻辑学习认知的重要条件。

以情感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送、思想的交汇、思维的碰撞,也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有着自己独立意识的学生,也是一个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心灵,他们渴望着新的知识的学习,也渴望教师对他们的真切的关爱。“道德的根源是爱,道德也是在爱的关系中得以体现,因此,重要的是要关心孩子,要让孩子认识到关心并且对其作出反应。”[1]

以情动人。教师并不是知识的简单的复印机或者传声筒,而是充满激情的演讲者,富有感情的演绎者,要把冷冰冰的灰色的知识转化为温暖的阳光、灵动的五颜六色的美味佳肴,一看到它们就忍不住想要去鉴赏它、品尝它,使学生觉得知识不再和他们相隔得非常遥远,而就在他们身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知识达到思想觉悟的提高和人格的升华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启发上,也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能够触动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内心真正认同,而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教师要注意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威严的教师,空洞的理论,单向的输入;学生则是淡漠的表情,冷淡地应对。因为,这样的教师离他们是那么遥远,这样的教学只能是一直在学生的心灵外徘徊,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学生的激情又从何而来呢?这样的课堂只能是灰色的、暗淡的、单调的。“我们必须倾听年轻人的呼声,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倾听;我们必须向他们询问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目的、他们的信仰,我们必须开始与他们每个人进行对话,这将有助于形成今后50年的方向。”[2]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切实去感受学生的心理:为他们的开心而开心,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为他们的烦恼而烦恼。

三、保障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的一步是使每个人在‘适当的波长’上学习。这里可能发生最出乎意料的矛盾:要学得更快,你就要放慢大脑。你的大脑的某个“波长”明显地对深睡最有利,另一个对灵感更有利,还有一个是你最能意识到的:对日常生活的完全警觉。但是许多研究显示,有一种第四类脑波对轻松的高效的学习是最有利的“频率”,有人称之为α状态。”[3]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佳的学习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每个学生的最佳学习点找到,并从这个最佳学习点切入教学才能使学生最有效率地来学习,也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布鲁姆指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同样重要,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品质、习惯、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4]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一个浓缩型的小社会,学生在这里不仅要学知识,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受到影响并逐渐的定型化。因此,整个学校的环境和文化、班集体氛围、社团、宿舍等因素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人格定型的重要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内的学习状态。课堂内可以利用暗示教学法等方法营造一种轻松愉悦、亲密无间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无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保加利亚的心理治疗师洛扎诺夫认为,教师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姿势、态度、讲话方式以及环境变化,都会在潜意识的层面上影响学生,向他们传递某种课堂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理论依据就是1972年心理学家克纳普的研究成果,即学生上课时注意教师姿态的情形是:7%是言词,38%是语调,55%是面部表情。所以,教师要注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符号并进行相互整合来传达你的意图和影响学生的状态。课堂外,则不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利用好相关时间和活动,也需要整个学校各个部门的整体配合,包括从校领导到辅导员到班级的班干部甚至是宿管阿姨,校领导要从整个学校的文化制度设计的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并细化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辅导员则关系到整个班级性质和氛围的引导和发展,事实证明,同样的班级在不同的辅导员的带领下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高素质而肯下工夫的辅导员能带出一个积极团结而和谐的班集体,反之则是一盘散沙混乱的班集体,而不同的班集体氛围除了会影响到课堂效率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形成都会有重大影响;班干部则起着引导整个班级方向和支撑整个班级的作用……因此,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好的教育者,也是好的统筹者和调解员。

总之,这三大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有机统一整体,动机是根动力,情感是协调力,而环境则是保障力,只有这三者循环互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激发学生最佳学习状态并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美]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4.

[2][英]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

[3][美]沃斯,[新西兰]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14.

[4]任友群.隐性课程的国际研究及其教育社会学意义[J].上海教育,2001,(22).

G642

A

1001-7836(2012)06-0066-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6.025

2012-04-20

陈小霞(1983-),女,湖南邵阳人,讲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猜你喜欢
理论课动机状态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