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岚 朱 奕
(1. 重庆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重庆 401331;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影视艺术系,湖南 长沙 410100)
“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是一种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体和对象为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1]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关注得比较多,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定位与思考却很少。就渝东南地区来讲,各民族在当地特有的生存空间内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习俗、服饰、组织形式和民族心理,构成了鲜明、独特的大型民族社区。每个大型民族社区又由于行政区划、生活地域等不同构成以村寨为中心的众多小型少数民族社区。这些地区的社区音乐教育一直以来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2]把该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作为该地社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该地区社区成员的民族认同感,从而自觉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专职人才少。目前,大多数社区居委会都开展了社区音乐活动,但社区音乐活动组织比较混乱、时间不够固定、社区音乐教育水平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因为专职的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少,有的社区甚至一个也没有。目前承担该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人员多是社区一般性工作人员,他们对社区音乐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简单的教唱、歌舞基础之上,无法满足社区群众音乐教育的需要。一方面他们要处理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各方面社区事务,无法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音乐教育工作上。另一方面,也由于他们不是从事社区音乐教育的专业人才,对于如何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来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音乐活动计划、如何确定社区音乐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等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即使社区在节假日或有社区活动的情况下,聘请了专业的音乐教师传授民族歌舞、乐器等,来满足社区居民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对社会音乐活动的内心需求。
(二)社区群众对社区音乐文化价值认识不深,开发和利用的目的性不强。渝东南地区地处湘、鄂、川、黔边区地带,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境内的音乐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其中又以土家族、苗族音乐最为丰富。应当说,从社区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看,该地区具有社区优势。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很多社区群众对本地区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并不熟悉,即使有所了解,也未认识到它们潜在的价值。很显然,面对当前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当地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无法在社区得到传承与发展,加之现在社区成员年轻化,其思维方式、情感特性以及兴趣爱好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很深,很难对当地音乐文化的潜在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因而社区音乐文化资源的利用举步维艰,即使对某种音乐资源有所了解和喜爱,也是依赖于电视、广告、互联网等媒介,或者是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资源被大家所感受。应该说,当地特有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社区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渠道作用尚未有效建立。
(三)社区音乐教育缺少地方政府、高校的有力支持。目前由于受到社区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以及缺乏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群众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也使得各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彼此没有太多的交流与借鉴,无法形成社区之间连锁互动、资源互补的环境。这种状况当然也与当地部门领导对社区音乐教育不重视有关。从调研情况看,各社区音乐文化宣传队伍大都是自发性组织,活动经费支出大都由演出成员自掏腰包或由办事处、居委会出面向辖区所在单位申请一些赞助,虽然演出队员是富裕的居民代表,但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投入,何况他们是只付出,无收入,这种投入方式短时间可以,时间长了,困难就会越来越明显。有的地方部门对社区音乐教育经费投入每年或多或少有部分投入,但也有的却是一年里都没有任何投入,大多是有演出任务时,才会拨出一些活动资金。而这些资金也根本无法保障社区音乐教育长期、持续的开展。
另外,从当地高校对社区音乐教育的支持情况来看也不甚乐观。音乐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旨在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学习、音乐活动提高社区成员音乐素质的教育形式。[3]内容包括合唱、合奏、音乐素养学习等,活动形式有小组课、音乐会、音乐竞赛等。而对于当地长江师范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而言,当地社区可以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给学生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然而,从每年长江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场所来看,基本上是集中于当地中、小学。而学生到社区进行音乐教育的实践机会却很少。从学生就业来看,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位显然无法容纳众多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社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师资力量来源,一方面解决学生就业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更快提高社区居民的音乐文化素质做贡献。
就目前渝东南地区社区发展状况看,社区民族音乐文化将逐渐成为社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将是衡量渝东南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素质的重要标志。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推动社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探寻符合该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各级部门关注的重点。
(一)推动地方高校参与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长江师范学院作为渝东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院校,其音乐教育专业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可以极大补充到该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去。首先,社区音乐教育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就可以得以解决。音乐教育的人力资源首先是学生,同时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还聚集了一大批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研究人员,这些人力资源都可以为渝东南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多层面的帮助。如果学生能尽早地投入到该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工作中去,不仅能大大提升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实践基础,更重要的是社区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也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的出路,他们完全能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高校音乐教师如果能够兼顾到学校音乐教学和社区音乐工作的话,也必将拓宽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视野,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反馈的有机结合。其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不仅仅面向学生,也可以面向广大的社区群众。比如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开设的“苗族史简说”、“乌江流域土家族民间音乐常识”等课程,完全可以成为具有社区特色的音乐课程。只不过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社区成员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教育,在加深民族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民族文化意识等方面,能给予民族地区社区群众积极的影响。
(二)大力开发和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区音乐文化资源。渝东南地区民族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多彩,资源储存量大,类型多,门类齐全,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分布也不均衡。[4]首先,在对其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需要来自社区内群众和社区外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尤其是学校的学生和教师,是联结学校和社区的纽带,在开发和利用民族特色的社区音乐文化资源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次,在实施开发和利用的具体策略时,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按载体开发利用。民间音乐艺术大多比较分散,适合采取分散搜集的策略。具体操作是通过访谈身边的人物,观摩参与以民间音乐艺术为主的民间传统活动,来收集他们切身的体验性资源。这种资源主要为音乐类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等资料,以及反映渝东南地区各民族民俗风情的音像资料、档案与报刊杂志等形式的材料。这种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开发的积极性,并使湘西社区音乐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二是按主题开发利用。按内容可分成以下主题:民间艺术类(铜鼓、唢呐、跳香舞、春牛舞、毛古斯舞、芦笙舞、山歌、歌谣等);社会综合类(节日与宗教、礼尚往来、传统民族文学、民居文化、服饰文化等);民族历史类(古迹、民族历史、民间故事等)。这种策略能使开发主体思维清晰,整个开发过程也简便易行。更重要的是开发出的社区音乐文化资源不仅能加深社区群众对民族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丰富社区群众的社会人文知识。
(三)社区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渝东南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不是涣散而没有计划的。面对由社区广大群众参与的音乐教育,自然离不开社区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支持,这些需要帮助和支持一般应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时间上的保证。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存在绝不是为了应付某种检查或者某种比赛,而应真正成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使他们安心社区音乐教育工作,定期开展社区音乐活动。其次,政策的指引。政策指引是社区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外部推动力,社区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社区音乐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应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真正为社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谋划策。第三,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渝东南地区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完全不是以获取经济报酬为目的,相反它还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仅仅依赖于社区群众的资金投入是不现实的。相关部门必须为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提供稳定、持久的经济支持,以保证社区活动顺利地开展。第四,配套的评价机制的保障。渝东南地区社区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做保障,就会影响各成员对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因此,各社区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要在整体上有统一要求,又必须考虑地域差异性,鼓励创新。特别是渝东南地区音乐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该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要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反映社区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同时要将评价指标量化,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该地区社区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以良性运转,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该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理.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182-183.
[2] 胡晓松. 当代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15-16.
[3] 郑金洲. 教育文化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4-65.
[4] 王军. 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