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糖尿病患者合并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2-04-13 17:20:1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18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胰岛素

钱 芳

(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护理部,江苏南京,210014)

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危险并发症之一,低血糖危险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糖尿病疾病的本身。低血糖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梗死,严重者危及生命[1]。有文献报道,在1 000例1型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4%病例死于低血糖,因此在临床上如何有效地预防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本文对疗养院长期住院疗养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37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低血糖的原因分析,旨在加深医护人员对糖尿病低血糖的认识并能够及时准确诊断、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长期住疗养院(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低血糖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2007年低血糖工作组对糖尿病低血糖标准进行修正,认为不管是否空腹,血糖值<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进食或输入糖后症状缓解,排除发热、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患者以及近期应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者。选择年龄在85岁及85岁以上的老人37人。其中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87.8岁;病程1~30年;单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16例,单用胰岛素治疗的1例,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15例;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的5例。

1.2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出现苍白、头晕、乏力10例;饥饿、手抖12例;心悸、大汗5例;反应迟钝8例,嗜睡1例;躁动1例。血糖波动范围在1.1~2.8mmol/L的有4例,2.9~3.8mmol/L的有30例,大于3.9mmol/L的有3例。

低血糖的各种诱发因素所占比例:37例患者由于不同的原因诱发了低血糖。饮食不规律13例(35.1%),运动不当6例(16.2%),胰岛素使用不当5例(13.5%),不正确服用降糖药3例(8.1%),酗酒1例(2.7%),营养不良性低血糖3例(8.1%),服用保健品2例(5.4%),其他疾病或药物4例(10.9%)。

1.3 低血糖处理

一旦怀疑低血糖时,立即监测血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① 根据血糖情况选择措施:血糖低于3.9mmol/L时,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治疗;血糖介于3.9~5.6mmol/L时,如有低血糖症状也应治疗;血糖高于5.6mmol/L时,一般无需治疗[3]。② 处理低血糖的措施:立即食用下列1种食品,可快速升高血糖。1杯糖水,含糖1 5~20g;1杯葡萄糖水,含糖15~20g;1杯果汁或可乐;1~2汤勺蜂蜜;2块水果糖或6块含糖饼干(约25g)。③10~15min后,若症状不消失可再重复吃1次。处理低血糖后,仍保持原来的饮食计划不变。④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神志不清时,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60mL,30min后复测血糖,必要时可继续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4]。

1.4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在低血糖时均得到及时处理,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护理纠正率100%,且在护理过程中未产生其他并发症。

2 低血糖原因分析

2.1 饮食不规律

进食量过少,有些老人是为了控制血糖而刻意减少饮食;延迟进食,大部分患者是因为第2天要做空腹检查;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如呕吐等原因造成。而老年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血糖调节,热量摄入不足时可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5]。

2.2 运动不当

运动前血糖水平偏低,又未适当补充糖类食品;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或空腹运动等等造成低血糖反应。

2.3 胰岛素使用不当

注射过量胰岛素,或注射预混胰岛素时没有摇匀;注射胰岛素没有做到部位的轮换,长期注射同一部位,该处的胰岛素吸收会减慢,可导致餐后延迟性的低血糖;带胰岛素泵的患者基础量过大;注射胰岛素后未能及时进餐或进餐量减少。

2.4 不正确地服用降糖药

在口服降糖药治疗过程中,过量服用,或服药的方法、服药的时间错误造成的低血糖很多,特别是口服璜脲类药物发生低血糖的最多。

2.5 空腹饮酒或睡前饮酒

空腹或睡前饮酒过多过快可诱发低血糖反应。因为酒精可通过抑制糖原异生造成夜间、次日凌晨或餐后低血糖,而饮酒后往往不吃食物或进食量过少,使储备的肝糖原更易耗竭而导致低血糖。并且饮酒还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的抑制,掩盖低血糖的症状,抑制机体对低血糖的保护性调节[6]。

2.6 营养不良性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多种疾病并存,营养处于慢消耗状态,糖原不能充分利用,加之味觉、咀嚼、消化系统及机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发生饥饿后热能供给不足,加上不恰当的饮食控制可导致肝糖输出耗竭和体脂供能过于频繁产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7]。

2.7 服用各种保健品

社会上一些不法商贩,打着糖尿病教育的旗号,实际是在推销他们的保健品,更可怕的是有些不法商贩居然在保健品里加入了各种降糖药成分,还鼓吹是纯中药秘方或者是基因工程产品等,导致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被骗了金钱,还被骗了健康。

2.8 其他疾病或药物

肾功能减退、肿瘤等疾病,还有一些药物可引起低血糖反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13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水杨酸类等药物。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加服这些药物不当可导致低血糖。临床上应正确合理用药。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认知干预

为患者建立糖尿病管理档案。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糖尿病教育的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表现、危害及处理方法,定期监测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低血糖时及时救护。

3.2 饮食干预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为患者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根据个体每日所需热量安排每餐食谱,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和食物的合理搭配方法,自觉遵守治疗饮食的需求,保持足够的热量。

3.3 运动干预

向患者讲解合理运动的意义,注意运动方案的个体化,帮助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量保持恒定,如打太极拳、散步等,避免清晨空腹和降糖药作用高峰时运动;注射胰岛素后至吃饭前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胰岛素快速吸收引发低血糖;对于活动量大的患者,必要时可加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3.4 药物干预

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反复宣传糖尿病的用药原则,正确用药的益处,帮助患者制备服药盒,防止多服、漏服、及不按时服药等情况发生。反复交代患者和家属,不能擅自增减降糖药和胰岛素剂量,必须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使用。

3.5 心理干预

对患者及家属做好糖尿病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治疗需持之以恒,生活要有规律,要戒烟限酒,要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另外要相信科学,不要盲目崇拜一些保健品,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及忧虑,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4 讨 论

因为低血糖是高龄患者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致命危害,所以无论使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治疗,对于高龄患者均以安全为本。临床上首先要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及护理指导,平衡药物、饮食和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患者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其次护理过程中要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率,争取治疗时机,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另外,对于高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放宽,有研究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1.0mmol/L仍属于达标状态[8]。这样不但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而且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0.

[2] 邹晓莹,孙中华,韩 晶.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90.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编写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3(1):13.

[4] 王建军.低血糖的处理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117.

[5] 吴春晓,林丽君,王菊华.老年糖尿病肾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1:1011.

[6] 霍希利.酒精性低血糖症致昏迷28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5:39.

[7] 连冬梅,贺云芳.糖原贮积症Ia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方法[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9:1105.

[8] 黄海晏.糖尿病低血糖症2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3:380.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08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7 05:35:44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妇女之友(2016年11期)2017-01-20 20:02:31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29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