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海
(合肥行政学院 科研处,安徽 巢湖 238000)
在经历了前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各式各样所谓的“共产主义”,特别是在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后,对什么是共产主义的问题,人们“至今仍多迷惑不解”。[1](P1)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搞清楚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基本内涵,对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进行的理论批判。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中,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不仅被剥夺了最必要的生活对象,而且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劳动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人只有通过最大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中断才能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却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产生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事实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即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而且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通过异化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出资本家对这个劳动的关系。由于异化劳动使人的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从而把本来应当是有意识的、自由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把人的自主活动、自由活动,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类似于动物式的只是满足维持他的肉体生存需要的手段。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就在于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在于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剥削。而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以及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剥削的根源,则在于资本主义的财产私有制。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的研究中进一步认识到,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以及受这种矛盾所决定和支配的在单个企业中的高度的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的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使一部分制成的产品和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已经不能继续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而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也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阻碍,它已经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克服这个障碍的手段,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其结果,资产阶级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会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陷入混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胜利,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只有实行公有制,才能消除资本和劳动的对立,铲除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剥削;只有实行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因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而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避免社会财富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浪费。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实质是“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构想,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通过分析和批判黑格尔的观点所做出的结论时写道:“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结果得出这样一种见解: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锁钥,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整个大厦的栋梁’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轻篾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2](P721-722)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实质是“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黑格尔市民社会中的“独立的单个人”,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的那些具有自由意志或自由,以及实现自由所需要的平等、正义等意识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黑格尔市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同业公会或行业协会,同业公会或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是自治。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必然逻辑地导向国家理论中的民主、科学和法治。[3](P42-46)马克思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组织和管理体制,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在形式上几乎没有区别。所不同之处仅在于:一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从“家庭”过渡到“国家”的一个中间环节,“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而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建立以后,国家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自行消亡,作为从事阶级斗争和处理国家事务的政党和政治,也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二是黑格尔市民社会中的“独立的单个人”是当时社会中的有产者,而马克思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人”,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者,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把在剥夺剥夺者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生产资料,经过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转变为有个人产权的劳动者或生产者。通过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所获得的个人产权,是这些劳动者或生产者具有自由的物质保证。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者只有在占有生产资料之后才能获得自由”。[4](P264)“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奴隶。”[5](P298)因此,在无产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治权力以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在谈到“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历史地位时说:“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6](P269)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在经济体制上实行的是由所有自由人出资并共同管理的“自由人联合体公有制”,[7](P13-17)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那种“生产者公共占有制”。[8](P492)至于“自由人联合体公有制”或“生产者公共占有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关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工人通过集资和贷款而建立起来的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的论述中得到启发。马克思在谈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建立起来的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时说:“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虽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出并且必然会再生产出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但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虽然起初只是在下述形式上被扬弃,即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这种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6](P520)很明显,马克思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建立起来的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看成是一种工人的“联合体”和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里所说的“新的生产方式”,应当是指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生产方式。只不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建立的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的资本,是由参与建厂的所有工人通过集资和贷款而来的,而马克思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公有制”,则应当由联合体内部成员用他们各自所有的产权联合构成的。虽然马克思没有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建立的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如何管理的,但是,他把资本主义股份企业和工人的合作工厂都看成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6](P520)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的管理权归出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建立的工人合作工厂的管理权自然属于工厂中参与集资和贷款的全部工人。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者的自治。从这方面看,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管理体制,理应是其内部全体成员在民主基础上的自治。
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的雏形。马克思说:“公社是想要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制。它是想要剥夺剥夺者。它是想要把现在主要用作奴役和剥削劳动的手段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完全变成自由的和联合的劳动的工具,从而使个人所有制成为现实。”[5](P59)遗憾的是,由于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过于短暂,它的这些想法来不及变成现实。在马克思看来,巴黎公社首先是一个由工人联合起来的经济组织。它不仅要以每一工厂内工人的联合为基础,而且要把所有这些合作社组成一个大的联社。其次,巴黎公社还是一个民主共和制的社会自治组织。马克思说:“公社的存在本身自然而然会带来地方自治”,“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5](P58)简单地说,公社的管理体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生产者的自治”。[5](P56)巴黎公社作为劳动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在于它把被资产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通过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将其转变为每一个劳动者的产权,使之成为公社经济生活中的主人;另一方面在于公社把被资产阶级占有的国家政治权力,转变为所有公社成员各自具有的管理权和参与权,使每一个公社成员真正成为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主人。
由此可见,由“自由人联合体”所表征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架构是:在经济关系上,实行个人所有制基础上的劳动者或生产者联合体公有制;在社会关系上,实行民主基础上的联合体成员自治的管理体制。很显然,由前苏联建立的经济上的国家所有制和政治上的中央高度集权制,如果仅仅作为无产阶级夺权以后,通往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过渡性的临时措施,或许可以说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把这种经济上的国家所有制和政治上的中央高度集权制,看成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实行的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则是完全错误的。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尽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具有难以辩驳的逻辑力量,但是,由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他没有可能预见资本主义在此后的发展中,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的“新政”改革实验和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经济学理论的引导,使资本主义由马克思时代以纯粹的自由市场为标志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今时代以政府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适度干预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为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马克思所说的那种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表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尽管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麻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行普遍的福利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马克思所说的那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同时,使马克思所说的那种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已经缩小到趋于消失的程度。20世纪70年代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访问英国后,“有人问王副总理对英国有什么观感,王出人意料地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9](P15)当今美国穷人的生活状况,远远超过目前我国作为“第一生产力”体现者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水平。[10](P14-18)目前中国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退休以后的生活状况,与当今美国的穷人相比,其差距可以说大得惊人。
在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向全民分红的做法已屡见不鲜。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在1968年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带来了一笔巨大的公共财富。1982年,全州40多万居民每人都收到了第一张价值1 000美元支票的社会分红。从那时起直到2009年,阿拉斯加州已经连续27年给每个公民分红。[11]另一方面是在经济上的社会公共性因素的逐步增长,迅速扩大,明显表现出由单纯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公有制转变的趋势,[12](P59-62)仅个人向社会的慈善捐款,2003年美国人均捐款828.7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10 139万亿美元)的2.19%。2010年,美国的慈善捐款达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13]美国石油大王卡内基有一句名言广为传颂:“带着巨富而死,是一种耻辱。”美国的传统观念是富人不要守着财富进坟墓,因此“巨富而死”被认为是一种耻辱。2005年,盖茨在50岁生日时宣布,把他的数百亿美元巨额财富将悉数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股神”巴菲特在网站上致信称,他对自己在2006年做出决定,将99%的财富捐给比尔&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和家族慈善机构,感到“非常愉快”。2010年6月16日,世界上最有名的两个富人——微软创始人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在一场慈善活动中呼吁亿万富翁们将自己至少一半的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14]这种情况,似乎与马克思所说的那种“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运动方向相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社会公有制”,最终达到与马克思所说的那种“国家公有制——个人所有制——自由人联合体公有制”的后两阶段相似的“个人私有制——社会(或社区)公有制”。不仅如此,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个人自由、公民民主和社区、社团自治的完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巴黎公社所达到的自由、民主和自治的水平。因此,从目前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或许走的正是另外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也许这种共产主义,更符合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总的说来,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一个美好的社会构想和蓝图,是一个值得人们为之终身奋斗追求的目标,但它的许多细节尚待人们去丰富和发展,在实现它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1]吴 江.试解“共产主义”之谜[J].炎黄春秋,2005,(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周德海.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3).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周德海.从经典公有制概念看传统公有制和新公有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6).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辛子陵.对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变迁[J].炎黄春秋,2008,(3).
[10]周德海.知识分子:从“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到“第一生产力”的体现者[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11]吴睿鸫.央企滥发福利谁是幕后推手[N].报刊文摘,2010-06-25(1).
[12]李靖炎.科技知识分子——决定未来的中坚[J].炎黄春秋,2005,(12).
[13]郭少峰.去年(我国)捐赠占 GDP0.01%,美国比例为2.2%[EB/OL].http://book.qq.com,2012-03-10.
[14]中国经营网.盖茨、巴菲特吁美国超级富豪捐出一半家产做慈善[EB/OL].http://finance.sina.com.cn,201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