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楹联文化对导游素养形成的作用*

2012-04-13 16:3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楹联对联导游

何 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分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楹联也称对联,它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是集实用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文学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楹联自古以来就与旅游结缘,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楹联遍布了我国的山水名胜、亭台楼阁、城寨村落、戏台井泉、书院宗祠、庙宇寺观等。这些灿若珠玑的名胜楹联,不仅切地、切人、切事,具有丰富的内涵,还能反映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风土民情等,尤其是与书法、绘画相结合之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在文化旅游背景下,楹联已经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专业学生学习楹联文化知识,不仅是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需要,更是旅游专业学生导游素质培养的需要。

一、楹联文化的独特韵味及功用

楹联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功用。它不仅有诗歌的音韵美和书法的风骨美,与环境相融,起到美化修饰的作用,更包涵着浓厚的文化与哲理警育后人。楹联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只占小小的一隅,但它集韵律、趣味、意境和哲理于一体,内涵深邃,韵律和谐。楹联多刻于山水之间,庙堂之上,亭台楼阁之中,美景与美文相配,增添了无尽的魅力。[1]优美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大放异彩;深邃的哲理格言联,警育后人,流芳百世;激情洋溢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

1.楹联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性和艺术美 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具有独特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它虽源于律诗中的对偶句,但具有诗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节奏感的特殊语言。对联的这种对称之美,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对联可长可短,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乃至十言,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联语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总是注意上下呼应,努力把语言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2](P365-375)所以,对联创作要求作者有较强的概括力与文字驾驭力,以寥寥数语,做到情文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也就是说,对联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学习和揣摩那些优美精炼的联语不仅有利于我们提高文学素养,而且对于我们的语言技能的提高也非常重要。而优秀的导游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要会用简练的语言清晰地介绍景点。

2.楹联文化具有独特的环境艺术,有修饰之功用 楹联是一种实用性文学,悬挂或镌刻于某种载体之上,具有装饰环境的功用,而这也正是楹联产生和经久不衰的原因。对联依附于建筑,提升建筑的文化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联是一种环境艺术,它在很大范围内与建筑有着相互补充的关系,美景与奇联相衬,会使景观大增异彩。如:在楹坛中占主导地位的园林名胜联,其联语多集历史、地理、宗教、景观、书法、篆刻于一体,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和文学艺术品类给人以美的享受。[3]楹联是浓缩的诗,是旅游景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对某个景点或某种景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管是西湖孤山寺“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这样短小凝练的楹联,还是如清朝孙髯所撰180字的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都很精致地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发作者的情怀。正如《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大观园竣工后,贾珍问及贾政题匾额对联时说的:“若大景致,若干亭树,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因此,利用楹联来润饰景色,表达意境,可使草木、山水、建筑所构成的自然景观增添人文气息。正所谓“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好的对联,不仅语工,还意新、境美。如苏州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西湖平湖秋月联“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状景、写情,再加上书法艺术,使对联与自然环境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后人每每到此处旅游,看到那跃入眼帘的楹联和景致,常常会不由地咏颂浮想,驰骋于景致内外,感慨于千年事幻沧桑。这也正是文化旅游之意义所在。

3.楹联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警育他人,修身励志 楹联中的励志警策联,多是名人志士借联语来表达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警世教诲、鞭策励志之意,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教育性。一副好的励志联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健康的情趣,向上的精神,能使人从中领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谛,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如清朝蒲松龄的一副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用典精当,表达了作者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自强不息。再如:明代学者洪应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的那份悠然自得、淡泊自然的洒脱人生境界;周恩来“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做人准则;浙江名医范文甫“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高尚医德和医风等,无不激励和影响着后人。如灌县青城山天师洞斋堂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虽是佛门中人的劝世语,却也是佛教高人在洞察人情世故之后深悟出来的人生智慧,告诉人们一切事在人为,心态决定处境。

楹联文化除了具有上述独特的韵味和功用外,还具有人际交往、广告宣传等作用。楹联文化既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又增添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如反映耕读传家优良传统的徽州中堂联、沂蒙的红色革命楹联、西递、宏村楹联都是当地旅游开发的亮点之一。利用恰切的楹联为古建筑画龙点睛,使古老的楹联艺术与建筑艺术相得益彰,共同发挥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者和传承者的作用,已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一张独特名片。[4]

楹联文化的这些特性使它成为导游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导游负责为游客导游讲解,介绍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询,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等,可以让游客在愉快中感受山水之美。导游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合格导游人员必须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和业务过硬。处在文化旅游背景之下的导游人员,唯有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才能应对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然而,在长期的实用主义思维的影响下,导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出现了急功近利的习气。许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多倾向于某种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导游的知识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拥有健康的人生旨趣、合度的处事原则和精湛的交际才能的个性鲜明的人。这样,就导致了导游词千篇一律,人文知识欠缺,不会待人接物,服务态度恶劣等情况,造成了社会上对导游人员的不良口碑。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楹联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而且还涵纳了很多导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学习楹联文化知识,不仅可以训练导游人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自信明理、温文尔雅的风范与气质,对于导游人员的素质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楹联文化的导游素养形成意义

一名合格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加拿大帕特里克·克伦的《导游的成功秘诀》一书,对导游的要求作了很精辟的结论:导游员应是“集专业技能和知识、机智、老练、圆滑于一身的人。”中国传统楹联文化中的旅游资源元素对导游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业务技能、为人处事、气质修养等的养成都具有积极意义。

1.楹联文化学习可提高导游的职业道德素养 楹联群体中对导游道德修养形成最有益的要属励志联。励志联的内容包括立志、惜时、修身、气节、处世、交友、治家、爱国等,阐述修养立志、为人处世、交友勤学、治家爱国的道理。不论是励志联中的修身联还是警策联,无不蕴含深邃的哲理,健康的情趣,向上的精神,旨在提高自己或别人的道德修养,使人们受到警策或激励。像四川峨眉山千佛禅院弥勒佛堂联“律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采用了象征手法,寥寥数语道出了做人的原则。那律己的做人信条,宽以待人、能够容人的度量,正是我们现代年轻人所缺少的。著名画家张大千的“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佚名“成名每在穷居日,败事多因得意时”,都充满着深邃的哲理,将人生处事之诀,点化得十分具体到位,俨然是一副优美、精致的人生格言。旅游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和揣摩这些优秀的楹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2.楹联文化学习可丰富导游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除了消遣,人们还想通过旅游增长知识、增加阅历,这就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丰富的知识是搞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前提。导游讲解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后盾,讲解内容要丰富,要言之有物,要健康有情趣。古今名联,或言及风物,或追溯历史而成佳作,尤其是在中国楹坛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园林名胜联,它涉及的内容丰富,多集历史、地理、宗教、文字、书法、篆刻于一体,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和文学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给人以文化的熏陶。如何绍基的湖南岳阳楼102字长联,用问答手法,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了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情怀。联中对旅游要素的描述,可引发旅游者的无限遐思和旅游欲望。

导游工作是一项知识密集型工作,而作为旅游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导游员则应是博学的“杂家”,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旅游胜地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楹联中又常常会运用一些相关的典故。因此,通过楹联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楹联及其功能,熟悉景点楹联及其典故,不仅可使旅游专业学生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积淀,增加他们的导游人文知识。旅游专业学生有必要学习楹联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以培养其良好的导游素养。内涵深厚才能妙语连珠,好的口才是建立在丰厚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导游人员应该广泛学习楹联文化知识,尤其是名胜联,并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3.楹联文化学习可为导游提供创作基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导游是一个靠嘴皮吃饭的人,若不会说话,没有口才,是没法胜任工作的。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是构建人与人交流的桥梁。语商(LQ)是指一个人学习、认识和掌握运用语言能力的商数。具体地说,它是指一个人语言的思辨能力、说话的表达能力和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这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有口才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楹联文化为导游解说提供了创作的物质基础。楹联作为古代休闲及旅游的主要传播方式和娱乐方式,它的明快节奏、深远意境,可以让学生用来解说明丽的画景,让游客感到异样的悦心悦神。如果导游讲解时能妙语连珠,举止风度翩翩,谈吐温雅,那么导游工作就会游刃有余,就会很受旅游者欢迎;如果词不达意,导游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4.楹联文化学习可增强导游的公关交际能力 导游工作是一项典型的公关与交际工作。学习和揣摩楹联史上优秀的交际类楹联,有助于导游场合意识的形成与巩固,知晓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场合该做什么样的事。这对其最终达成公关与交流目标益处甚大。导游人员的工作对象面广、复杂,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是导游人员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与层次不同、品质各异、性格不同的中外人士交往,要求导游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公共关系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且具有灵活多变、适应不断变化的氛围的能力,能随机处理问题,搞好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交际联在内的中华楹联文化,本身涵纳了传统文化的诸多精华,对于导游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能够使自身的古典诗词功底和联律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之外,还能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现代社会愈来愈突出交际的重要性,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全面型人才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交际类楹联天然具有引导学习者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的内在功能。惟其如此,旅游专业学生学习交际类楹联,可以提高其人文素质,也有助于其现代交际能力的提高,最终成为做事与做人互不偏废的完善的职业人。

5.楹联文化学习可塑造导游的良好形象 导游的工作性质决定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仪容和风度。良好的形象对于导游人员来讲非常重要,可以增进游客对导游的信任与信赖。这是导游顺利地完成导游任务的保障。导游与游客接触,除了端庄的外表、得体的言辞、周到的服务外,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会给游客留下最终的美好印象。[5]国外一些旅游专家有这样的共识:旅游业最关心的是其最终的产品——旅游者的美好回忆,它对游客有强烈的影响。这点常令游客对整个游程抱肯定和欣赏的态度。若导游人员留给游客的最终印象不好,就会导致前功尽弃的不良后果。然而,现在许多导游人员只是按部就班地死板讲解引导,或腹中草莽乱吹乱弹,真正具备内有才学、外有气韵的导游较少。导游的个人魅力需要长期浸润于文海才可养成,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楹联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韵味。所以,导游人员有意识地接触和学习楹联,可促使其风雅气韵的形成。导游偶露楹联绝话,景点介绍时一改老套的导游词,引用楹联或对景点中楹联与书法艺术稍作说明,会使现场气氛瞬间为风雅所包裹,让游客耳目一新,对你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三、结 语

具有历史文化凭证作用的楹联源于旅游并与旅游文化共生相长,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那些点缀在名胜古迹建筑上的反映人情风物、见证历史的对联,已与其名胜古迹相融一体。所以,导游人员要多学习楹联文化,注意用楹联艺术形式来表现或介绍景点,从而突出景点的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导游风格。当然,导游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纵然,将中华楹联文化作为重要教育资源引入导游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收获些许正效果,如直接将楹联纳入景点说辞,但导游人员的“立人”,需要多种知识的补给与滋养,需要长期的感悟与磨练,仅仅凭借学习“楹联文化”是远远不够的。

[1]黄 宏.旅游景点对联的审美价值初探[J].新余高专学报,2005,(1).

[2]谷向阳.中国楹联学概论[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

[3]于千桐.中国名胜楹联的七大美学价值[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9,(8).

[4]张孝凤,徐 周.古镇楹联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以西递、宏村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6).

[5]欧阳莉.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5.(6).

猜你喜欢
楹联对联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孔府的年节楹联
网约导游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对联知识小问答
我与楹联缘不浅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