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应用观察

2012-04-13 10:19简崇东梁雄壮黄建敏蒙兰青李雪斌黄瑞雅
山东医药 2012年14期
关键词:保护伞保护装置成形术

简崇东,梁雄壮,黄建敏,蒙兰青,李雪斌,黄瑞雅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1,2],限制 CAS广泛应用的最大原因是其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10%,主要是颈动脉斑块脱落造成远端血管闭塞和梗死。术中使用脑保护装置能否有效降低CAS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安全性尚未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2009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在实施CAS的过程中使用了脑保护装置,共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45例,手术均成功,且操作过程中未发生栓塞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患者符合颈动脉狭窄评价标准[3],并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或 DSA检查证实。入组标准:①有脑缺血性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腔隙性脑梗死;②DSA检查确定颈动脉狭窄≥70%;③患者家属知情同意;④患者肌力≥3级[4],无精神及智能障碍;⑤排除手术禁忌证。45例患者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41~79岁;TIA 8例,脑梗死37例。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有责任病灶。有高血压病史33例,糖尿病病史8例,高血脂症病史39例。既往有脑梗死史11例,其中残留神经功能缺损6例。头颈部CTA、DS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其中15例狭窄(按照NASCET法)>90%,18例狭窄70% ~90%,12例狭窄50% ~69%;狭窄段长度为6~25 mm。

1.2 手术方法 术前3~5 d口服拜阿司匹林300 mg/d、波立维75 mg/d。术前2 h开始静脉泵入尼莫同3 mL/h,并使血压维持在(110~130)/(70~80)mmHg。术前15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100 mg。术中行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局麻下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8 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3 000 IU),之后每小时追加肝素1 000 IU。将5 F造影导管置于颈总动脉并造影,了解颈动脉狭窄情况并测量狭窄段。选择合适的支架,通过交换技术将8 F导引导管置于患侧颈总动脉。

路径图下,将保护伞装置通过颈动脉狭窄段置于远端平直的颈内动脉,释放保护伞,回撤保护伞鞘,造影观察其贴壁情况。沿保护伞导丝将选择的自膨式支架送至狭窄段,造影确定支架位置正确后释放支架,必要时将扩张球囊置入支架内以备扩张。回收保护伞,重新造影。在预扩或后扩张前,常规静脉注射阿托品0.5~1 mg。

术后24 h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脐周皮下注射,2次/d,共3 d;口服拜阿司匹林300 mg/d、波立维75 mg/d,3个月后改为拜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服用。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共释放支架48枚、保护伞45枚。术后造影显示颈动脉残余狭窄<10%者5例、10% ~20%者17例;23例斑块消失。患侧颅内供血有改善并达到手术成功标准,即残余狭窄程度<20%。术后1周内25例临床症状消失,20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术后1周复查颅脑CT示新鲜腔隙性病灶1例,可能与CAS有关。回收的保护伞中有碎屑3例,其中1例保护伞远端不显影,为碎屑阻塞。患者经门诊及电话随访未再发生脑缺血事件;不能耐受阿司匹林(300 mg/d)者3例,仅服氯吡格雷;氯吡格雷过敏2例,仅服用阿司匹林300 mg/d。所有患者术后3~5 d出院。随访2~12个月,共有20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颈动脉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13例,给予阿托品0.5 mg注射后恢复正常;血压下降12例,血管痉挛5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低灌注综合征、晕厥、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经治疗后无神经系统后遗症。术后局部不适2例,头晕2例,经积极处理后短期内症状消失。其余病例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3 讨论

目前CAS正成为一种有效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手段[5],该手术具有微创、阻断血流时间短等优点。颈动脉狭窄较严重时,需球囊预扩张或支架置入后的后扩张,此时斑块脱落可引起脑栓塞,从理论上讲,术中使用脑保护装置可降低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

脑保护装置的适应证:①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尤其是超过90%的狭窄;②斑块大而且不规则,尤其是溃疡斑块;③斑块为软斑块;④有对侧颈内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者。脑保护装置常用的有以下3种:远端储留球囊、远端过滤装置(保护伞)及近端储留导管。

本组颈动脉狭窄患者置于脑保护滤网后实施CAS,手术残余狭窄≤20%,手术成功率达100%。所有病例未发生栓塞事件,回收的保护伞中有碎屑3例,其中1例保护伞远端不显影,为碎屑阻塞。脑保护滤网滤膜网孔的直径为80~130μm,可以将超过滤孔直径的斑块及血栓过滤回收,同时不需阻断血流。使用保护伞可将术中脑缺血的发生率从9.3%降低到2%[6]。Biasi等[7]回顾性分析了 1990年1月~2002年6月的CAS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术中及术后30 d内发生的卒中或神经源性死亡,有保护装置者为1.8%,无保护装置者为5.5%。表明过滤装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CAS手术的安全性。

本组有7例在术中发生血管痉挛,经处理后缓解,可能与操作过程中保护装置移动,刺激血管壁有关,也可能是保护装置直径太大,机械刺激引起。即使使用了脑保护装置,仍发生脑栓塞,考虑可能是保护伞回收过程中斑块脱落,也有可能是保护伞贴壁不紧[8]。因此,术中使用保护伞的大小一定要与血管直径相匹配,若保护装置直径太小,则失去保护作用;术中每一步操作完成后,都要造影观察血流是否通畅,如血液滞留或中断,可能是动脉痉挛引起,也有可能是大量斑块脱落在保护装置内,堵塞血流,此时需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回收保护装置时动作要缓慢轻柔,特别是在通过支架时,防止保护装置卡挂在支架头端或支架向内翘起的金属丝上[9]。

总之,脑保护装置下的CAS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虽然脑保护装置能有效降低CAS并发症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且脑保护装置价格昂贵,增加了手术难度,狭窄段上方血管明显迂曲、保护伞回旋余地较小时需注意。

[1]Terada T,Tsuura M,Matsumoto H,et al.Endovacular therapy for stenosis of the petrousor cavernous port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ler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compared with stent placement[J].JNeurosurg,2003,98(6):491.

[2]何国厚,张晓东,刘开胜,等.血管内支架成行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 TIA 的疗效评价[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12(3):187.

[3]朱凤水,李坤成,杨小平,等.颈动脉狭窄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6(3):175.

[4]李慎茂,凌峰,缪中荣,等.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2):56-61.

[5]高峰,杜彬,秦海强,等.2007年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07,2(5):430-454.

[6]洪波,刘建民,许奕,等.过滤伞保护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45-47.

[7]Biasi GM,Froio A,Diethrich EB,et al.Carotid plaque echolucency increases the risk of stroke in carotid stenting.the imaging in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risk of stroke(ICAROS)study[J].Circulation,2004,110(6):756-762.

[8]聂本刚,喻明,帅杰,等.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41-1443.

[9]陈康宁,迟路湘,史树贵,等.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28例短期随访脑缺血事件再发生率[J].中国临床康复,2005,9(9):14-15.

猜你喜欢
保护伞保护装置成形术
被铲除的“保护伞”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冯成康:一心为华人华侨撑起保护伞
为小朋友们撑起“保护伞”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翻车机人行通道光电安全保护装置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维护策略初探
基于单片机的低压马达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