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

2012-04-13 14:56王铁凡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罪犯道德教育受访者

王铁凡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

王铁凡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文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来自XX儿童教养中心的120名青少年进行随机概率抽样,深入探讨了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定量统计分析显示了下列重要关系:青少年罪犯大多来自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青少年罪犯的道德教育工作,多数由他人而非他们的亲生父母进行;大多数青少年罪犯来自于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约三分之二的青少年罪犯来自于家庭人员结构相对拥挤的家庭;大部分的受访者父母从事低薪的工作,并且长期远离他们的子女。

家庭结构;青少年犯罪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被父母抛弃或长期生活在有较大冲突的家庭,或者父母监管不足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几率都很大。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脆弱,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校或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因此理解家庭关系的性质,即家庭适应性、凝聚力和满意度,会为了解青少年的行为提供更多信息。家庭凝聚力成功地预测了不是传统家庭结构导致犯罪行为的频率。家庭行为,特别是父母的监督和约束,似乎影响越轨青少年的整个成长期。朱比和法林顿称,有三大解释破坏家庭关系和犯罪的理论:创伤理论、生命过程理论和选择理论。创伤理论认为,失去了父母中的一方会对儿童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这往往是由于儿童对父母中一方感情上的留恋。生命过程理论,把家人分离看成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离散事件,并受通常与分离相关的多种压力的影响。选择理论认为,由于家庭收入或子女抚养方法上存在的分歧,破裂家庭和青少年犯罪存在着极大的联系。因此,家庭是人类发展最自然的环境,但是,不应对其过分理想化,至少不能将其认为是传统稳定的形式。因为从全球的数据统计发现,家庭现在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危机。例如“在每一个人类社会的家庭体系中,不完整的家庭出现往往有各种原因——人口、经济或社会:如配偶死亡或离婚,家人的分离,或移民”。

本研究试图寻找在什么程度上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和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演变进程。这项研究设计采用评价的调查研究方法,即它以家庭结构作为犯罪源。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曾在少教所随后重返社会的青少年。此研究样本是由120个这样的青少年组成。数据收集工具是调查问卷,由28个问题组成。大多数问题是封闭式的,方便回答和计分,有些是开放的,为了提供补充信息。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受访者的婚姻家庭状况、道德教育质量、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受访者的教育水平、家庭成员的人数以及犯下的罪行。数据分析是通过简单的定量分析,即百分比、手段和模式。数据分析显示了以下结果:所有接受研究的受访者超过10岁,即青春期的开始。66.1%的受访者的父母是合法结婚,并生活在一起。只有43%的受访者从父母那里接受道德教育,朋友和亲属占39.2%;87.9%的受访者父亲从事低报酬的工作,10.8%失业;66.1%的受访者的母亲是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而33.9%的受访者的母亲从事低工资的工作。这些统计数字揭示了经济困难的状况。82.15%接受研究的家庭有4至15个居民,即5人,19.65%;8人,32.15%;11人,16.07%;14人,14.2%。生活状况的过度拥挤是我们研究的受访者的家庭特点。73.1%的受访者的父亲从事的工作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分开非常长的时间。如果加上10.8%的失业父亲,有83.9%受访者的父亲在家时间很少或不确定。33.9%的受访者的母亲从事低薪或时间较长的工作。

一、该研究的假设

(一)青少年罪犯通常来自于破裂的家庭

这个假设认为,罪犯来自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即父母离婚,分居,遗弃,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收集的数据统计显示,66.1%或大约五分之三的孩子有父母。这与大多数罪犯来自破碎家庭的假设相反。此外,16.05%孩子的父母分居离婚或暂时分离,而5.35%的孩子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最后,12.5%的受访者失去了一或双方父母。一般来说,家庭成员的组成是一种和犯罪有关的家庭生活的一个方面。据推测,生活在单亲或父母离异或分居家庭的儿童更可能显示出包括犯罪行为等问题。

如果我们认识到家庭破裂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元凶,我们的第一个假说与收集到的数据证实不符,因为只有5.35%儿童的父母已离婚,而较早前报道66.1%的父母已婚。回顾功能失调家庭的第二个方面,即10.7%孩子的父母分居,这表明数量小但日趋增加的青少年犯来自父母分居的家庭。第三,我们发现,如果5.35%的孩子不知道他们的父亲,和7.2%孩子的父亲死亡,那么12.55%的人与他们的母亲生活。此外,3.5%的受访者已经失去了母亲,而只有1.8%是孤儿。根据前面的统计,我们立即意识到一个家庭之间的稳定综合指数(即结婚的父母)——较少引发青少年犯罪和普遍认可的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传统因素(离婚与父母分居,孤儿,私生子,单亲)关系倒置。从这项研究中发现,后者比前者产生更多的青少年罪犯,这否定了多项认为犯罪行为和单亲家庭有密切关系的研究。赖特的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特别是单亲为母亲的家庭往往比双亲家庭更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事实上,完整的家庭更具有吸引力。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一种文化方式的婚姻行为将父母和子女绑定,这种父母健全的家庭有效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

这项研究证明与这种普遍认同的观点不符,笔者认为大多数罪犯来自双亲结构完整的家庭。哪些因素可以解释这个明显的矛盾呢?

1.失业和经济困难成为家庭凝聚力和稳健的主要障碍。社会文化突变促进出现“地下影子父母”。他们为人父母,但没有积极履行应尽的职责来促进儿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之前论述的66.1%少年犯来自双亲家庭的主要事实表明,后者最有可能是“同居双亲家庭”,而不是“只是结构完整的双亲家庭”。

(二)青少年罪犯有不一致的道德教育

尽管66.1%的受访者的父母已婚,道德教育方面,10%的人来自他们的父亲,32.2%来自他们的母亲,28.5%来自他们的朋友,10.7%来自他们的姻亲,17.8%分别来自阿姨、叔叔、兄弟、继父母和祖母。

传统文化承认父亲的权威,但没有详细说明他的日常育儿的角色。表面的忽视和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角色贬值和文化给予父亲的社会知名度和崇高的敬意形成鲜明对比。一位父亲照顾养育婴幼儿被认为是娘娘腔或不当的行为方式。这种情况与父亲所代表的权威人物,都保持严格的态度。

在当代的家庭,父母都在努力处理传统和现代之间关于为人父母教育的冲突,这使许多家长感到困惑。这种情况变得复杂化了,社会经济的需求是男人的需要,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父亲,要花更多的时间工作,在家里陪伴孩子的事情并不能赢得“好爸爸”的标签,因此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真正为人父亲的行为是模糊的。

在笔者看来,父母尤其是父亲,已经从专制和感情上远离他们的子女,父亲形象从“独霸”、“无法沟通”和“代表社会化进程”的文化转为同龄人文化。换句话说,父亲从专制(对子女施加的绝对控制权,缺乏温暖和关爱)到许可(控制权给了儿童)。专制父母的子女了解他们的父母要求的某些行为。这种养育风格使儿童不会“自我中心”,并对霸道、毫不妥协的父母恐惧的基础上考虑道德行为。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试图维护独裁的刻板印象被迫成为“不自觉的宽容的管教方式”,被不适当地称为“父母间接对儿童的影响”。所以这种父母间接影响的方式是有效的,因为在同龄人文化中存在着一种自我管理约束机制。父母的直接干预行动不再需要。

笔者认为相反,传统僵化专制的管教方式已功能失调,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环境中显得多余,创造了一个“道德真空”。其结果是将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责任“无意识投射”到“同龄人和兄弟姐妹”上。而同龄人的文化还没有完全从父母权威式的方式中解脱出来。实际上出现了“道德真空”,其中有短暂的,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共存的状况,出现了父母无奈、冷漠和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完全忽视的复杂情结。这项研究证实了目前的趋势,在这个意义上,虽然从66.1%来自于双亲家庭的受访者中,只有43%道德教育是来自于双亲,父亲和母亲分别为10.8%和32.2%,而57%受访者的道德教育来自阿姨、叔叔、兄弟、朋友、亲戚、继父母和祖母。后者的比例并不一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集体的道德教育和儿童社会化,因为它的大部分都更加表明了父母的无奈和社会发展而对传统父母角色的忽略。

(三)青少年罪犯来自社会和经济阶层较低的家庭

120位受访者中87.9%受访者的父亲从事报酬低的工作。在这个类别中的父亲包括农民、司机、仓库管理员、厨师、工人等。这些工作不仅收入低,而且社会地位也较低,这样会伴随着社会的忽视和自尊的丧失。其次,10.8%受访者的父亲失业。此外,66.1%受访者的母亲是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而33.9%的人收入低。

矛盾的是,66.1%受访者的家庭主妇大多数失业,这意味着,她们在经济上没有权利,又没有工作技能,很难融入当代社会领域的主流就业市场。

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是青少年犯罪的因果关系的前提,这些家庭的儿童缺乏如书本、学费、服装、食品、药品等基本设施。设施拮据加上宽容的道德教育,工作时间冗长和报酬低的父母,从而导致“弃儿”做出越轨行为,这个断言可以从受访者的教育水平和反社会行为确认。从这项研究数据中发现,87.6%受访者从小学辍学,而12.4%的人中途辍学,这些辍学者的文化水平和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有较密切的关系,这些父母往往无法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和其他的基本要求,而且这些父母陷入漠视子女教育和过度宽容的困境。

另外,受访者所犯下的一些罪行更表明家庭社会经济问题,而不是受访者的性格问题。比如,偷窃占29.1%,这可能是由于父母无法提供足够的零用钱。22.4%的受访者逃避上学,而笔者认为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是因为他们大多数的父母无法提供基本的学校要求,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无动于衷。因此,当孩子从学校出走,因为他们的父母可能不在家,可能会没有食物,这迫使他们在街上闲逛,增加了他们做出出格行为的可能性,但并不是严重的罪行。

(四)青少年罪犯来自人员拥挤的家庭

受访者家庭的人数最低是3个家庭成员(8.93%),最高为16个家庭成员(8.92%)。换言之,82.15%受访者家庭的人数从4至15个不等,即5人(19.65%),8人(32.15%),11人(16.07%) 和 14人(14.2%)。

如果在家庭人员结构复杂状况下考虑的整体情况和刚才所说的犯罪诱发变量,父母的经济社会地位低,对孩子不系统的道德教育,过于宽容的管教方式,过度拥挤是人们渴望延续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果。当社会从农业和农村环境逐渐过渡到城市、国际化的环境,但人们显然没有对现代城市环境下的财政需要有所准备,当面临社会、经济和心理的家庭爆炸,过度拥挤是孩子逃离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种逃离增加了心理、道德和经济上本已经十分脆弱的孩子采取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五)青少年罪犯的家长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很少陪伴子女

受访者的父亲普遍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很少时间或根本没有时间陪伴他们的子女。为了说明这一事实,73.1%的男性由于工作与子女分开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加上10.8%各地寻找工作,或者闲逛的父亲,他们极少在家的比例将达到83.9%。这使他们不能够有效履行其社会化和道德说教的作用。父母长时间远离他们的孩子,而且他们最低工资的工作无法满足他们的财务需求,从而加重他们的无能感。因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内疚的心理迫使他们更长时间远离家庭,从而挥霍掉其仅有的一点钱,最终加剧了贫困。

其次,33.9%受访者的母亲参与工作,工资收入较低,工作时间较长。此外,66.1%的母亲是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高达66.1%的母亲是家庭主妇,这意味着她们有更多时间呆在家里,那为何她们的孩子成为罪犯?失业母亲的存在不一定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这尤其和丈夫的低收入有关。母亲无法胜任她们的传统角色,她们丈夫的微薄的收入,加上普遍宽容的养育方式,营造了一种“渴望”的氛围,无论是身体上、道德上或经济上,从而促使他们的子女出现反社会的行为。

此外,在一个最大时间限制的工作环境,父母对子女的监控关键的问题涉及到受访者犯罪行为的种类。受访者家长往往不知道子女在哪,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或什么时候回家。当子女进入青春期,父母或其他成人直接监管的时间变少和子女较长时间和同龄人一起,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的研究发现,父母的胁迫和缺乏监管不仅直接加剧子女的反社会行为,而且也间接增加他们接触同龄犯人的机会,这会导致更高水平的犯罪行为。另外父母冲突和攻击行为预示暴力性犯罪,而缺乏母亲的关爱和父亲的低收入预示着财产犯罪。如果家庭内部关系中存在暴力,子女更容易诉诸暴力。与以前的研究结论相反,受访者所犯下的罪行往往不是家庭暴力的结果,更多的是缺乏家庭道德教育,身体或空间不足的制约,经济条件限制。比如,29.1%受访者偷窃(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低,母亲的失业比例较高),(17.1%)四处流浪,(22.4%)夜不归宿,(22.4%)逃学,(5.2%)不服从管教,(1.5%)诈骗,(1.5%)虐待狂和(0.8%)吸毒。笔者认为,低摄入量的药品没有使受访者出现暴力行为。相反,犯罪的主要特征是偷盗和离家出走。这是他们家庭经济权利的剥夺、宽容的管教方式以及父母的超负荷工作时间的直接后果。由于家庭无法提供道德、心理和资金上的支持,儿童被迫寻求“家庭范围之外”的生存空间。青少年犯罪是脆弱的不正常的追求,这种追求并不基于仇恨和愤怒,更多的是出于焦虑、无助、无望和绝望。

二、结论

笔者认为,家庭结构中的五大因素解释青少年罪犯:已婚并共同生活的双亲家庭,宽容的管教方式,女性和男性经济权利的剥夺,人满为患的家庭,工作时间的制约。

本研究数据强调了这一事实,即受访者家庭结构的特点是结构分散,功能失调(已婚并共同居住的夫妻),放任管教方式(遗弃子女,父母的冷漠和忽视),经济困难(父亲工作报酬低与母亲失业率高),家庭拥挤,父母的工作时间限制,使他们没有时间或很少时间陪伴子女。这项研究的受访者家庭结构的特点是父亲/母亲真空、道德真空、经济真空和空间拥挤。这些因素使子女变脆弱并陷入绝望,并迫使他们在街头闲逛。身体、心理的伤害和经济、道德教育的缺乏,导致青少年非暴力犯罪,例如偷盗和抢劫。上述五大因素对家庭结构功能失调进行解释,并基于传统和现代社会融合的经济系统结构,描述了未解决的矛盾。

D917

A

1672-6405(2012)02-0048-04

王铁凡,女,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基础教学训练部教师。

2012-05-22

张 钦]

猜你喜欢
罪犯道德教育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聪明的罪犯